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_教師30%獎勵性績效是多少?
特邀律師
不合理,每一位老師起早貪黑的來上班,到頭來工資都不能夠拿滿的,是何等的悲哀,付出了勞動都不能得到滿工資,那么養家糊口又怎樣來解決,本身教師工資低,晉級又難,工作壓力大,還要扣工資去做績效,簡直讓老師不要生活了,既然政策制定了績效,就應該有政府買單,不能讓老師吃虧,必竟老師是弱勢群體了,不要雪上加霜,給老師們一條希望之路。
首先更正一下,目前教師績效工資部分是扣基礎工資的30%部分,這部分應該是教師正常工作應得部分。獎勵部分應該是基礎工資以外的真正績效獎勵。目前扣基礎工資做為績效,基本工資都拿不全,何談績效和獎勵?這也是無法從根本上杜絕許多老師為了生存去挺而走險搞有償家教現象的重要原因。
績效工資是為了彌補職稱評定的弊端而進行的改進。但是現在的問題同樣比較嚴重,呼吁廢除的聲音也很大,也許,教師這個行業,可能不太適合實行績效工資!
一、教師為什么要實行績效工資?
“高級教師干后勤,干門衛”,這種怪現象在中小學并不少見。原因就是職稱帶來的弊端,老師一旦評上高級教師,就失去了工作的動力,雖然現在有正高級職稱,但是那寥寥無幾的名額和嚴苛的條件,對于廣大教師來說,是可望不可即的。所以,一般來說,老師晉級高級職稱之后,就有很多老師想盡辦法“逃離”一線崗位。
為了彌補這種弊端,激發老師工作的積極性,國家開始實行績效工資。
二、實行績效工資后,產生了很多問題
可以說,績效工資的實施,并沒有如愿以償的解決問題, 而是衍生出很多其他的問題,我聽說很多地方的績效工資已經不再實行,或者名存實亡了。為什么會這樣呢?
1、學校領導和高級教師反對績效工資!首先反對的就是學校領導,因為根據績效工資是和工作量掛鉤的,很多中層干部早早就評上高級了,然后就不代課了,他們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現在如果實行績效工資,他們要么選擇帶一部分課,要么選擇少拿一部分錢,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你覺著他們愿意嗎?一些不愿意代課的高級教師也是一樣。
2、普通教師也反對績效工資!對于普通老師來說,按說會支持績效工資,因為他們是干活最多的。但是由于績效工資不是額外的費用,而是從老師工資中扣發的部分工資作為獎勵老師的資金,拿自己的錢獎勵自己拼命干活,老師總感覺有一種被騙的感覺。
3、教學成績很難用績效來評價。如果進行績效考核,代課量和成績是重要的標準,但是問題也就因此產生,一個人帶的班級越多,就越有可能成績越差,一個是因為精力達不到,一個是因為班與班之間不平衡,而那些帶班少的老師反而成績更好,如果給分個好班,就更無法彌補這種差距了,如此一來,代課多的老師還有可能拿的績效工資少。
正因為這些原因,我聽說有很多學校不再扣發老師的工資了,有的地方是把扣發的工資足額發放,績效工資成了一種形式了。那么那里的績效工資是如何發放的?如何才能破解這些難題呢?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
首先,獎勵性績效沒有扣除的說法,只有不獎勵或獎勵少的說法。
按照原定的績效政策,績效分成基礎性績效和獎勵性績效兩部分,分別占70%和30%。獎勵性績效只是按照比例分配到學校,并不是直接分發給個人的。所以,各個學校根據獎勵性績效的發放方案,來進行獎勵——一般的原則是多勞多得、優勞多得,自然,干得少的、干得不好的,就會少獎勵甚至不獎勵。
比如,很多學校都設置有教學質量獎,依據獎勵的細則,成績不理想的,就可能很少。三水三心當年,就因為同年級另一個班的學生考試成績太差,而我們實行的是捆綁獎勵——以一個年級為整體來進行獎勵,這個教學質量獎,就白眼了。
其次,科學地設置教學質量獎勵辦法,其實并不容易。
前面說到的捆綁式獎勵,有利有弊,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單打獨斗,但最大的問題,就是連坐——一人不好,大家受害。
我們一般要求,不能以教學成績作為考核教師的唯一指標,但事實上,從量化和公平的角度,也只有這個成績,最具有可操作性。三水三心曾擔任過教務主任,就實行過過程性評價與終端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最后,幾乎過程性都沒有問題,考核的差距,還是集中在了成績上!
最后,要通過合理的途徑表達自己的訴求
績效工資制度實行10年來,有利有弊,但從學校管理的角度,老師對某項制度不理解或者不滿,要通過合理的途徑,來表達訴求。當然,從學校層面上來講,也應建立這一個渠道,并要保持暢通。去年洛陽發生的教師跳樓事件,其原因之一,就是這個渠道不暢通!
教師獎勵性工資就是你平時上卡的基礎性績效工資的3/7,再乘以12就是了。不過財政是按照這個標準下撥到學校,學校還要進行考核分配。
績效工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隨工資走,每月固定額度發放,叫基礎性績效工資;另一部分是抽出單位每個人績效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三十,由單位制定方案進行再分配,這部分再分配的績效工資叫獎勵性績效工資。你提的問題應該是針對獎勵性績效工資提出的。對于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作用不大,有時候甚至打消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造成矛盾重重,為了利益勾心斗角!原因有三:
其一這部分獎勵性績效工資是用教師自己的錢去再分配,有部分教師不能拿到自己那百分之三十的數額,甚至低的很多!這樣一來這部分教師(往往是非教學人員)不滿意。
其二每個單位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方案制定的都不太一樣,造成同一地區不同單位教師獎勵性績效差額太大!現在信息這么發達,互相一比較,同樣的一線工作得到的獎勵不同讓人心涼!
其三在同一個單位獎勵性績效的方案制定也很難調動起教師的工作熱情,差距過大,得的少的人不愿意!差距太小又體現不出“獎勵”的意義!
綜上所述,所以個人認為獎勵性績效就應該全額發放給教師!然后政府再拿出另外一部分錢進行獎優罰懶,由各地(至少是一個市或一個縣)制定統一的方案進行獎勵,這樣可能比現有的獎勵性績效更有激勵作用!
教育部發布了提高教師績效工資的比例,單例班主任津貼的政策,無疑是給廣大教師最好的教師節禮物,是讓廣大教師深切地體會黨和國家對教育和教師工作尊重的決心,是教育之幸,教師之幸!
教師的績效工資是從2009年1月起首先在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發放的,之后擴大到了其它基礎教育學校。由于各地的政策不同,各個學校又有自已的核算辦法,所以發放形式千差萬別,正因為如此,績效工資也成了教師詬病的教育問題之一。
我所在的學校在開始發放之前,學校印發了一份考核發放辦法,讓教師討論。學校的發放辦法是:績效工資總額的70%平均發放,30%中扣除70%學校留用,另外30%納入考核。教師們認為平均發放的太多,學校扣除的太多,納入考核獎勵的太少,對一線教師不公平。但實際上教師的訴求并未被采納,最后還是按校委會制定的辦法發放。
當時教師們私下很是詬病,意見集中在學校將教師的績效工資扣留用作管理人員、班主任津貼發放和超課時補助發放上。當然了教師的不滿是扭不過校長的權力的,最后只能忍氣吞聲了。
以我為例,我的績效工資被學校扣除了五百多,按滿額代課,不請假,不曠課,不遲到、早退,一個月能發二百多點,另外的三百多就被學校拿走了。與教輔、后勤那些不代課的老師是一樣的。不管我如何努力工作,這些錢我是拿不回的,除非我超課時代課,或者做班主任才能把被扣除的錢掙回來。
從我所在學校的發放辦法看,績效已經完全失去了它本該有的意義,只是停留在請假、曠課上而已。
教育部這次提高績效工資的比例,單列班主任津貼,無疑是為了激勵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表達了對任勞任怨,努力工作的教師的尊重。但是如果發放過程中,還是由歪嘴和尚念經,教育部的激勵與尊重又會變成另一種不滿,會更進一步地挫傷教師的積極性。所以我認為:
第一,一定要收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制定績效工資發放形式的權力,以防歪嘴和尚念經。
如果這次教育部增加的績效工資發放仍然交給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柜架發放辦法,由學校拿出具體細則的話,績效工資有可能又會淪為新的教育弊端,進一步打擊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因為學校很難打破大鍋飯,一方面教師的教學成績難于界定,因為教育從來都是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德育教育,一條是知識教育。德育教育是軟教育,無法確立標準,總不能說你上課時,有學生遲到了,就判定你沒有對學生進行過品行教育。知識教育雖然是硬性的,但也只能拿中考和高考成績來評判,問題是學校的班級是分快慢班的,成效的周期也長,三年后才能看到成績。另一方面教輔后勤工作人員也是教師編制,他們的教育教學成績又從何而來呢?所以,處理這樣的關系,一個校長怎能駕馭的了呢?
第二、確定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標準,才能真正體現成績與效果的作用,是需要智慧的。
績效,顧名恩義就是成績與效果。醫生可以拿看病的人數和創收來體現,工人可以拿計件與時間來確定,那么教師呢?拿什么來衡量呢?德育教育是軟性的,知識教育軟性(義務教育)和硬性(考試成績)皆有,怎么樣的標準才能真正體現成績與效果的作用,進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呢?缺少智慧是很難平衡的。
第三、如何杜絕學校領導和中層管理人員拿最高的績效工資呢?。
無庸諱言,現在的績效工資發放,拿最高績效的是學校領導和中層干部。這是績效發放最突出的弊端,也是教師們最為不滿的情形之一。這一次的績效工資發放,如果仍然突出領導的作用,給予高標準的話,那么一線教師的作用將再一次地被削弱,其積極性將遭受比以前更大的打擊,對教育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杜絕這種現象的重新登臺,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總之,績效工資要真正體現教育工作的獨特性,擺正教書和育人的關系,把黨和國家對教育和教師工作的尊重落到實處。
單列班主任津貼彰顯的是國家對班主任工作的尊重。
一所學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班主任工作,它是德育工作的基石,是學校管理根本。
班主任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每天要比學生早到校,晚歸家,除了完成自己的正常教學任務,還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關心每個學生的衣食住行,關注他們的成長過程,協調學生與其他任課老師的關系,處理學校分配給班級的各種任務。可謂處處有班主任的身影,事事離不開班主任的親臨。
班主任的勞動和付出與酬勞不成正比,農村學校、鄉鎮學校、縣城學校的班主任津貼大多在一月五百元上下。他們能夠勤快而忠誠地為學生服務,不是為了區區五百元錢,更多地是出于良心和奉獻。
這次教育部單列班主任津貼,把它從績效工資中分離出去。我想其目的有兩個:一是突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彰顯國家對班主任的尊重。二是鼓勵班主任沉下心去,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
總之,單列班主任津貼的政治意義遠遠大于金錢意義。
總結:不管是增加績效工資的比例,還是單列班主任津貼,都是繼給予教師懲戒權之后教育界的又一次震動,它充分彰顯了國家重視教育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