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主要土地類型_我國土地利用類型特點?
特邀律師
我國土地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類型。 中國主要土壤發生類型可概括為紅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鈣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濕土(草甸、沼澤土)、鹽堿土、巖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1、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
2、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
3、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風性能一般。 地球陸地表面土壤種類的分異和組合。與自然地理條件的綜合變化密切相關。
中國土地資源主要有5個特點:
1、土地遼闊,類型多樣。
2、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國土地構成的顯著特點。
3、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占有量少等。
4、宜林地較多,宜農地較少,后備的土地資源不足。
5、土地資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地區間差異顯著。
1、土地遼闊,類型多樣。
中國土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南北約跨50個緯度,由寒溫帶至赤道帶,有優越的熱量條件;東西跨將近62個經度,由太平洋沿岸到歐亞大陸的中心,包括土地面積幾乎相等的濕潤、半濕潤與半干旱、干旱兩大地理區域。
由于土地的水、熱條件組合的差異和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悠久的農業歷史,多樣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中國極其多種多樣的土地資源類型,極有利于農林牧副漁生產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充分說明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國土地構成的顯著特點。
中國是多山國家。據粗略估算,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積約占土地總面積的69%,平地約占31%。山地一般高差大,坡度陡,土層薄,土地的適宜性單一,宜耕性差,農業發展受到較大限制,生態系統一般較脆弱,利用不當,極易引起水土流失和資源破壞。
但山地,尤其是中國南方山地,水熱條件好,適宜于林木生長和多種經營的發展。西北地區的山地是中國主要牧場,又為平原地區農業灌溉水源的集水區,因而,山地在西北地區農業自然資源的組成中和農業生產結構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3、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中國現有耕地約9572萬公頃,為世界耕地總面積的7.7%,占世界第4位;僅中國北部和西部的牧區與半農半牧區的天然草地約3.17億公頃,為世界草地總面積的10%,居世界第3位;
中國有林地面積約1.25億公頃,占世界森林總面積的4.1%,居世界第8位。但中國人均耕地按統計約0.1公頃,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3;
森林覆蓋率僅13%(世界平均覆蓋率為22%),列世界第121位,中國每人占有林地約0.12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數的1/5強;天然草地稍多,中國每人占有約0.35公頃,也不及世界平均數的1/2。農、林、牧用地總和,中國平均每人占有0.54公頃,最多也不超過0.67公頃,僅為世界的1/4強至1/3。
4、宜林地較多,宜農地較少,后備的土地資源不足。
據林業部門調查,中國可供進一步發展生產的后備土地資源約1.225億公頃,其中包括疏林地0.156億公頃,灌木林地0.296億公頃。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地約9000多萬公頃。
這些土地按其性質主要應作為林牧用地,每人平均亦僅占有0.12公頃左右。而宜于種植作物、人工牧草的后備土地資源,從多方面材料估算僅約0.33億公頃,其中可以作為糧棉等農作物生產基地建設的毛面積約0.13億公頃,凈面積也只有0.067億公頃的潛力。
相反,如流動沙丘、戈壁和海拔在3000米以上人類不易利用的土地等這類無效的土地面積共約3.487億公頃,約占中國土地總面積的36.3%,所占比例相當大。
5、土地資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地區間差異顯著。
中國東南部季風區土地生產力較高,目前已集中全國耕地與林地的92%左右,農業人口與農業總產值的95%左右,是中國重要的農區與林區,而且實際也為畜牧業比重大的地區。但區內自然災害頻繁;森林分布不均。
在東南部季風區內,土地資源的性質和農業生產條件差別也很大。西北內陸區光照充足,熱量也較豐富,但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戈壁、鹽堿面積大,其中東半部為草原與荒漠草原;西半部為極端干旱的荒漠,無灌溉即無農業,土地自然生產力低。青藏高原地區大部分海拔在3000米以上,日照雖充足,但熱量不足,高而寒冷,土地自然生產力低,而且不易利用。
總之,中國土地資源雖然類型齊全,但是分布不平衡,土地組成諸因素大部分不協調,區域間差異大,所以雖然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小。
主要是自然地理環境造成的。深居內陸的位置,高海拔的高原山地,閉塞的盆地,導致氣候或高寒,或干旱,最終決定了我國西部地區的自然土地類型以草原和荒漠為主,農耕用地只能零星分布在河谷和綠洲地帶。
工業用地,農業用地,交通用地,城市建設用地,礦山用地等 農業用地中: 平原以種植業為主 高原以畜牧業為主 山地以林業為主
我國難以利用的土地的最大類型就是極度干旱的沙漠。我國的沙漠面積廣闊,但因為極度缺水,既不能發展農業,也無法用以其它用途。
由于我國自然條件復雜,土地資源類型多樣,經過幾千年的開發利用,逐步形成了現今的各種多樣的土地利用類型。土地資源利用類型一般分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鎮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礦、鹽場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積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資源,1983》的可比資料,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土規模較大的國家相比,農業用地比重偏小
從土地利用類型的組合看,我國東南部與西北部差異顯著,其界線大致北起大興安嶺,向西經河套平原、鄂爾多斯高原中部、寧夏鹽池同心地區,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轉向青藏高原東南緣。東南部是全國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區,耕地約占全國的90%,土地墾殖指數較高;西北部以牧業用地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區,墾殖指數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