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不得超過多少_房屋公攤面積越小越好嗎?
特邀律師
普通住宅的一般公攤比例: 多層:8%——15% (樓房3-7層) 小高層: 10%——20% (7-12層) 高層:15%——30%(12層以上)你的公攤將近22%,樓房應該超過12層了吧?
何為公攤面積?很多人對它的范圍都很模糊,所以很容易被開發商蒙騙,公攤面積包括小區的電梯、管道、樓梯、設備間、變電室、走廊過道、垃圾道、共用墻體面積等等,甚至連保安室都被納入,看起來面積都不大,但是全部加起來絕對是個不小的數字。
常人肯定認為公攤面積肯定是越小越好!這樣不就不用花那么多冤枉錢。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公用的樓梯、過道如果太窄,肯定會影響小區居民平時上下樓的舒適度,也關系著整棟樓的美觀度。住宅公攤率雖然有一定的計算方法,但因為公攤面積涉及亂七八糟的面積太多,要是沒有專業的測量工具,其實很難得出準確的公攤面積。
影響公攤面積的大小有很多因素,不同的樓盤、不同的戶型等等,比如一層的住戶較多,分攤的人多了面積自然就小了;而且樓層越高公攤面積就會越多,不同層數的公攤系數也有不同的指數標準:
那么,買房時我們該如何避免陷入這些公攤陷阱?
首先,在買房前一定要向開發商所要公攤面積的數據,并索要建筑設計圖讓專業的建筑人員來計算,還要注意在購房合同中要注明約定的公攤面積。公攤面積的誤差在3%以內,一旦超過這個范圍業主完全有權利追償。
有些商家會打著“零公攤”的旗號來吸引購房者,其實這也是一種常見的套路了,商家通過大面積贈的幌子來填補公攤面積,而這些贈送的面積其實是都不寫入產權的。
雖然買房的時候也會有銷售會主動跟你說明公攤面積和比例,但是實際上他們所說的測量數據,是整個小區的模糊數據,而并非是你買的這一套房,所以他們告知的房屋面積也許會存在很大差異。
公攤沒有具體標準,現在一般說來:小高層的公攤在15-20%左右;高層在20-25%左右;電梯洋房在10-15%左右;別墅類型的在1%—8%左右,獨棟別墅一般是沒有公攤的。但是現在有些超高層項目因為戶數較多,電梯較多,公攤較高,公攤接近30%的也不在少數。
窮人住連脊平房沒什么公攤,間壁墻和隔院墻一家一半算分攤,祖傳獨門獨院沒公攤也沒分攤。工薪層住保障性住宅樓、安居性住宅樓或剛需性住宅樓,整體設計屬于緊湊型公攤面積不大。小康及小資住中高檔小區舒適型設計公攤較大,高級白領中小企業家大企高管住豪華小區享受型設計,公攤最大,巨賈寡頭住豪華別墅連體型只有分攤,獨宅獨院沒有公攤也沒分攤。感覺公攤較大主要原因在于沒找準自己的位置,分清所在階層。如工薪層購買享受型小區肯定受不了。五六線城市工薪收入到一二線城市供房那也是壓力山大的!常言道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講的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公攤比例似不應有限制,開發企業先確定消費群進行市場定位,再根據買方市場需求設計戶型套型,覺得公攤面積大說明你不是人家開發商的預訂菜。小飯店來盤溜豆腐十塊八塊,到了高檔酒店沒個三十五十那是下不來滴!最后得出一個結論:在公攤問題上最窮的人和最富的人標準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