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異對女兒的傷害_父母離異對孩子是好是壞呢?
特邀律師


父母離婚,不管理由是什么,也不管孩子跟誰一起過,對孩子來說,傷害都已經造成。從此以后,他不再有一個完整的家,甚至于在外還要承受別人的流言蜚語,說他是爸爸(媽媽)不要的孩子……他的世界,在父母離婚的那一瞬間,就已崩塌,心思也從此特別敏感,就連以后交朋友、工作等,都會很沒安全感。連最親的父母都可以說離開就離開,他還能相信誰?
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曾經有這么一對夫妻,養育了一兒一女,生活雖然艱難,但好在家庭和睦,日子也算幸福。90年代初,男的開始買了運輸車,東南西北到處跑,錢也賺了不少,心緊跟著也跑了。妻子是沒文化的,連用錢都只能給她零零碎碎的,要照顧家里的一家老小,也根本不可能跟著丈夫去跑車,最苦的日子終于熬出來了,但丈夫卻提出了離婚。
丈夫覺得他開始有了錢,有了地位,他需要一位可以跟她一起闖南走北的妻子。就這樣他認識了八面玲瓏的黃姓女子,被她別樣的風情與能力吸引,覺得這才是人生最佳的伴侶。黃女士是離了婚的,兩人很快就打得火熱,離婚也提上了日程。當時他說可以離婚不離家,但妻子的娘家人不同意,最終兒子跟了媽媽,女兒跟了爸爸。
很快地男的就再婚了,黃女士帶來了她的女兒,傳統觀念很強的奶奶,經常哭得死去活來,想讓她兒子去把孫子接回來。然而,媳婦帶著孫子,也再婚了,男的是個單身汗,條件不好,但好在對他們母子一心一意,日子雖然清苦,卻又溫馨甜蜜。兒子尤其懂事,什么活都跟著媽媽干,從來不怕吃苦,面對親爸爸的各種誘惑,他說什么也不離開媽媽,說他再多的錢也沒媽媽重要,寧可跟著媽媽過苦日子。的確,在那個年代,沒有錢沒有技術,日子真的過得緊巴巴的,初中沒讀完就跟著別人外出打工了。
當時光流逝,孩子也都已經長大,自己的女兒,成績不怎樣,讀完初中就沒上學了,早早地結了婚。而黃女士帶來的女兒,一路讀完大學,給她找了工作,買了房子。當又一次出車外省時,一場車禍,黃女士當場喪命。然而她包里的所有銀行卡,只有她自己的女兒知道密碼,在城里買的房子,登記的全都是她女兒的名字,從此之后,男人的所有財產,只剩老家的房子和車子,以及一堆的債務。此時,兒子也已經結婚有孩子了,當他再次找到兒子,想接他回家時,兒子的選擇還是那樣,“你的富貴,對我來說從來不重要,我只要有媽媽就夠了。”很多人說男孩太傻了,為什么不回爸爸家去掌管家業,再去接濟媽媽,讓媽媽過上好日子。男孩的執著,卻讓他有平靜的日子,溫馨的家庭,他從來也沒為自己的選擇后悔過。
傷害要有多深,才會讓兒子一直拒絕回家?愛要有多重,才會讓兒子對貧窮的母親不離不棄?在情感路上,有自己的追求并沒有錯,但孩子呢?他們有錯嗎?一個不完整的家,帶給孩子的傷害,是一輩子無法抹去的傷痕。孩子有他自己獨到的理解方式,也有他衡量對錯的標準,當傷害已經造成,其它的補償再多也彌補不了親情的背叛。
孩子的心其實很脆弱,容不下半絲的背叛,是的,對孩子來說,要求離婚的一方,就是對家庭的背叛,他單純的心無法去理解大人世界的情感,怎樣的事能比孩子還重要?如果不得已必須走到這一步,請讓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與孩子一起談談心,讓他明白父母任何一方都沒放棄他,只會給他更多的愛。
離婚對子女生活,學習,創業家庭都有很大的影響。
這個當作磨礪就有些過分了,一旦發生極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導致心理扭曲,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還怎么去談磨礪呢?
過多或少都會有影響,哪怕父母離異,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孩子一開始不知道,但當他漸漸長大,他就會意識到他身邊缺失的父愛或母愛,祖輩再疼愛,都彌補不了親生父母的愛,更別提后爸后媽能給予的。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會比較敏感,做事做決定容易偏激。父母們,且行且珍惜吧!
父母離異最大的壞處就是對孩子成長不利。
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需要一個和諧穩定的家庭,只有在這樣的家庭里生活的孩子才能自信,才有安全感。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于孩子來說成長的環境越來越復雜,壓力也越來越大,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由于孩子缺少家庭的溫暖、缺乏父母的關愛,就會造成內心的孤單,由此性格會變的固執,甚至會變壞。
希望為了孩子還是克服自己的不足,努力建造一個溫馨的家吧,不要圖一時的快樂留給孩子一生的感情傷害。
其實每一種說法都是有道理的。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愛,需要受到父母身上那種正能量的影響,而不是單純的完整的家庭。
很多父母沒有離婚,但父母吵吵鬧鬧,身上充滿了各種負能量,對待孩子也是情緒化,這樣,就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調查表明,父母經常吵架的孩子比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更多。
父母吵架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會膽小自卑等,其實這只是表面影響。深層次的是思維模式和性格上的影響。
因為吵架,基本上就是互相推卸責任,互相指責批評,兩個人從來不會反省自己,只會責怪他人。
潛移默化, 孩子就學會了這種思維模式,成為了一個只會批評指責他人的人,試問,這樣的人怎會有美好的人生呢?
離婚,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智慧的父母并不會因為婚姻的解體就放棄對孩子的愛。
相反,他們會更關愛孩子,有的離婚后再婚,孩子還可以得到四個人的關愛。這樣的孩子仍然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如果是父母帶著怨恨離婚,孩子跟著父母一方,就會在孩子面前抱怨另一方如何如何不好,那么,孩子的身心仍然會受到影響。
婚姻不幸福,為了孩子保持完整,對孩子來說還是有傷害。
會做父母,就算離婚,也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是余柳,國家二級咨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咨詢師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讓我們來看個圖:
圖片來自米勒所著的《親密關系》,雖然這樣的統計不能表示全部,但是仍舊很能說明問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何在孩子看來父母關系很好,卻突然離婚了,那么負面影響是最大的,幸福感直接由正數變到負數,如果家庭里本來就充滿沖突和爭吵,夫妻間矛盾重重互相攻擊、,反倒是離婚能讓孩子的不幸福感降低,由負數趨近零值。也就是說離婚后的低水平沖突反倒能促進兒童的幸福。
所以真正有影響的不是離婚與否,而是父母的關系水平如何,離婚后孩子是否仍能與父母雙方接觸,離婚后撫養一方是否會面臨經濟困難,以及有監護權的父母一方能適應離婚的程度。
一般來說離婚后父母可能就撫養孩子保持一般的合作關系,也可能離婚后反倒發展出更好的朋友關系,當然也可能互相之間仍舊充滿怨恨,并且這種怨恨在離婚后直接讓孩子承擔,比如一直跟孩子抱怨對方,或者不讓其與孩子接觸。那么這樣就會讓孩子面臨喪失父親或者母親的情況,而這會造成孩子的糟糕表現與不良適應行為。
而如果離婚后孩子的生活環境并沒有大的變化,TA仍可以和父母雙方保持接觸,而且有撫養權的一方也能順利的適應離婚后的生活,那么孩子在父母離婚中體驗到的許多糟糕后果會隨著時間逐漸消退。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離婚后有監護權的父母是否會面臨經濟困境,有時候或許是離婚后的貧困環境,而非離婚本身增加了兒童的負擔。
總的說來,父母離異的影響取決于離異前父母的關系,離婚后有監護權一方的經濟能力、適應水平,以及孩子能否得到另外一方的持續探訪與支持。如果孩子能得到持續可靠的關愛,且能免受父母沖突的傷害,他們就能幸福的成長。
作者簡介
余 柳 女 國家二級咨詢師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咨詢師
精神動力取向,以開放包容的心態陪伴你直面生命中的痛楚,給予一個安全的成長空間,希望與你的相遇。
如果您認可該咨詢師的分析,關注我們的頭條號私信留下聯系方式預約其進行電話咨詢或面詢,資費20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