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享受地方稅和相關附加_外國人可以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嗎?
特邀律師
教育費附加是國家為扶持教育事業發展,計征用于教育的政府性基金。
一些地方政府為發展地方教育事業,根據教育法的規定,還開征了“地方教育附加費”。
二者共同點是都是政府型基金,隨稅收一并征收,用于教育事業。其區別是教育費附加政策是中央制定的,其規模也教大。地方教育費附加是地方政府自行制定的(可能需報財政部備案),收入規模較小。
8月31日下午,新個稅法獲通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今年10月1日起實施5000元起征點。
今后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新個稅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表示,5000元的起征點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今后還將結合深化個人所得稅改革,以及城鎮居民基本消費支出水平的變化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對于專項附加扣除,程麗華表示,修改后的稅法設立了六個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根據稅法授權,國務院下一步將對扣除的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作出具體規定。實施專項附加扣除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對納稅人的申報納稅和稅務機關的征收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確保這一項政策平穩實施,我們將結合現有征管條件,對有關制度本著簡化手續、便于操作的原則來設計。初步考慮對專項附加扣除設置一定限額或定額標準,既要保障納稅人方便納稅,相關支出得到合理扣除,又要體現政策公平,能夠使廣大納稅人實實在在地享受到減稅的紅利。
國家稅務總局審計師劉麗堅表示,初步有以下幾點考慮,一是申報就能扣除。納稅人只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申報就能享受扣除。申報時盡量減少資料報送、簡化辦稅流程,相關資料和憑證盡量不用報送到稅務機關。二是預繳就能享受。個人還可以將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提供給單位,每個月發放工資、代扣個稅時,單位就可以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扣除,這樣大家在每個月的預繳環節就可以享受到改革紅利了。三是未扣可以退稅。四是多方信息共享。稅務部門將與多部門實現第三方信息共享,核對申報信息的真實準確性,最大限度地減少納稅人提供證明材料,“讓信息多跑網路,讓納稅人少跑馬路”。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表示,下一步隨著征管和配套條件的不斷改善,還將進一步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綜合稅制會統籌考慮綜合征稅的范圍、扣除的范圍以及稅率結構,包括稅率水平,這都會統籌考慮的。
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司長鄧勇表示,目前我們正全力以赴抓緊制定配套征管制度和辦法,更好地保護納稅人的權益,為納稅人服好務。
首先回答你,不能享受。
享受附加稅費優惠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你必須是小規模納稅人。
根據財稅〔2019〕13號文第三條規定,附加優惠涉及六稅兩費,具體包括: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各省可以在50%的幅度內進行減免優惠,目前所有地區實行的都是頂格優惠,即減半征收。
如果一般納稅人的企業所得稅存在多繳問題,可以在次年進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進行退稅,當然,前提是你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后確實存在多繳,不然就不存在退稅一說了。
符合下列條件的外國人是享受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其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非居民個人,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個要看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論,大致來說,幾項附加扣除都可以享受的人,年綜合所得收入12萬元的,可以不用繳什么個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