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公攤面積包括哪些_大家買的房,公攤面積是多少平?
特邀律師
房屋公攤面積是指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的簡稱,它與套內建筑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積。可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即公攤面積為:
1、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電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為該建筑服務的專用設備用房;
2、每套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及外墻(包括山墻),為墻體面積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公攤沒有具體標準,現在一般說來:小高層的公攤在15-20%左右;高層在20-25%左右;電梯洋房在10-15%左右;別墅類型的在1%—8%左右,獨棟別墅一般是沒有公攤的。但是現在有些超高層項目因為戶數較多,電梯較多,公攤較高,公攤接近30%的也不在少數。
公攤,是公共部分面積,按住宅套型建筑面積比例分攤給各個住戶的部分。一般住宅包括外墻中心線以外的部分,樓電梯間,管道井,出屋面樓梯間,電梯機房,一層入口等。這些是本樓的公共部分。還有一些為全小區服務的設備用房等,都需要計入到公攤面積中去。公攤面積的多少不是由開發商決定的,而是由測繪公司計算分攤得出來的。
公攤面積包括: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公共廁所、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消防控制室、水泵房、水箱間、冷凍機房、熱水鍋爐房、電梯工休息室、值班警衛室、物業管理用房等以及基本功能上為該建筑服務的專用設備用房;套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及外墻(包括山墻)墻體面積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一般是百分之十幾到二十幾,每個樓盤都不一樣
首先,我們要明白,公攤面積大小與房屋的尺寸、建筑形式、公共部位大小都有關系。從建筑物上分,塔樓的分攤面積要大于板樓的分攤面積。從功能上算,小區內部服務功能更全面、配套更齊全等,公攤系數會高一些。而類似經濟適用房配套沒那么齊全的,公攤系數會小。一般來說,具體的有如下:7樓以下普通住房,得房率基本在85%~90%之間;7至15層帶電梯的小高層,得房率在78%~85%之間;15至30層的中高層往往帶有多個電梯間,得房率在73%~80%之間。別墅類型,公攤極少,得房率普遍達到92%以上。
那公攤面積是否越小越好?其實這個說法并不完全正確。公攤面積就是指保障業主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公共建筑面積以及一些配套設施。公攤越小,實際得房面積就越大,但相對應的公共空間也會越狹窄。反之,配套齊全,公攤面積會大。所以,低公攤面積換來的是低的居住品質,可能會導致居住舒適度難以忍受。
屋銷售面積一般由套內建筑面積和公攤面積組成。但因公攤面積計算起來比較復雜,所以也是房屋買賣中貓膩重重、糾紛不斷的焦點。本期置業專家將告訴買房人,公攤面積究竟包括哪些部分?如何計算?公攤面積多大才算合理? 所謂公攤面積,是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的簡稱,它與套內建筑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積。對于公攤面積的處理,目前我國尚無明確法律法規出臺,因公攤面積的不明確,使其成為房地產交易過程中爭論的焦點。 讀者張先生介紹,他和朋友馬女士各買了一套建筑面積為73平方米和74平方米的高層住宅,但他到馬女士家做客時發現,她家的房子雖說僅比他家的大1平方米,但是客廳和臥室卻明顯寬敞許多。經檢查發現,張先生家的公攤面積為21.9平方米,而馬女士家的公攤面積為13.32平方米。這樣看來,在名義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實際價格卻相差很多。對普通的購房者而言,這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畢竟他們希望用有限的錢住上較大的房子。 長期以來,消費者習慣按建筑面積買房,而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面積,這就使某些不法開發商利用“公攤面積”這個合法外衣,在房屋銷售過程中“不該攤的亂攤”。但是,由于建筑面積計算的復雜性和專業性,購房者很難知道自己買的房子面積夠不夠,有沒有被開發商兌水。 所以,很多購房者就這樣吃了“啞巴虧”。 公攤面積如何區分? 目前我國尚無法律對公攤面積加以約束,只有建設部的行政規章和地方政府的部門文件做出的原則性規定。現在政策主要是根據2000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房產測量規范》執行。依據《房產測量規范》可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即公攤面積為: 1. 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電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為該建筑服務的專用設備用房; 2. 每套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及外墻(包括山墻),為墻體面積水面投影面積的一半。 不應計入的公用建筑空間為: 1. 倉庫、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車道等,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單獨具備使用功能的獨立使用空間; 2. 售房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 3. 為多幢房屋服務的警衛室、管理(其中包括物業管理)用房。 需要分攤的共有建筑面積為整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積扣除整幢建筑物各套套內建筑面積之和,并扣除作為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以及人防工程等之后的建筑面積。 公攤面積怎么攤? 公攤面積過大,勢必降低房屋的性價比;過小,則影響居住的舒適度。那么公攤面積如何攤才算合理? 目前有一個可以用來考量的概念,即住宅樓公攤系數。住宅樓公攤系數計算方法為:需要公攤的共有建筑面積總和除以參加公攤的各單元的建筑面積總和,然后用各單元參加公攤的建筑面積乘以分攤系數,就可以得出各套房屋的公攤面積。其中,需要公攤的面積要由產權部門測繪隊實地測量。 一般來說,高層樓房的公攤面積要大于多層的公攤面積。高層公攤系數一般在0.18~0.26之間,而多層的公攤系數則在0.11~0.16之間。不過,每個樓盤,甚至一個樓盤各幢房子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房屋的公攤面積要實地測量,要根據房屋的使用功能和相關配套情況來定,沒有限定的范圍。 如何計算公攤面積 住宅樓公攤面積計算方法為: 公式二:分攤面積=各單元的建筑面積×分攤系數(分攤系數=共有建筑面積總和/參加分攤的各單元的建筑面積總和) 其中,需要分攤的面積要由沈陽市房產測繪大隊實地測量。
你好我是專業從事房產測繪工作的,首先明確兩個概念一個公攤率,一個是公攤系數,兩者的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所以結果相差較大,所以如果是公攤率17%公攤相對正常不算大,如果是公攤系數17%那么恭喜你從你的照片看這是一個高層,高層公攤系數17%非常小了。
說完這兩個概念再來說說公攤面積包括哪些,首先包括門斗,門廳,過道,電梯,樓梯,管道井,外墻,保溫層。其次還有設備用房,為本樓服務的配電間,電信間,水泵房,水箱間等等。
最后可以明確的去告訴你地下停車場不算公攤面積,是獨立的面積,只要不是設備用房給誰都不能攤。
謝謝邀請,在我國,公攤面積一直是所有買房人繞不過的一道坎。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篇文章引起了大家的熱議,《買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這么坑的“公攤面積”到底怎么來的?》,可以說激起了絕大多數買房人的共鳴,評論區吐槽滿滿。同時,也不得不說,公攤面積的存在,讓我們的買的房子大大打折了。
那到底什么是公攤面積呢?公攤面積是指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井、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等,以及為整棟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積。
一個公式就懂了,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就是你的使用面積,建筑面積說白了,就是你實際要支付的總價計算用的面積。不過即便這樣規定,但是對于公攤面積的處理,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出臺非常明確的法律法規,所以公攤面積的計算方式并不是非常的明確和公開透明,因此成為了在房產交易過程中一個爭論的焦點。
比如住宅的公攤系數(也就是公攤面積占建筑面積的比重),一般是在0.18-0.25之間的,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10年有一家山東的酒店式公寓的40年產權公寓產品,公攤面積超過了50%,買兩套的總建筑面積是85平方米,但是到手實際可使用面積不到50平方米,縮水一半,
去年,南京也出現過,建筑面積40平方米,公攤面積20多平方米,只有17平能住人,最后投訴無門。
盡管公攤面積是屬于整棟樓的所有產權人的,但是像電梯廣告收入之類的,缺沒有分攤給業主,爭議頻發。
所以,公攤面積問題,還是要早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