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_累犯的特征有哪些?
特邀律師
累犯在客觀上表現為再次犯罪,具有再犯罪的事實。犯罪人如果沒有再次犯罪,就無累犯可言。因此,再犯罪是累犯構成的事實前提。刑法上的累犯,經歷了一個從注重犯罪特征到注重犯罪人特征的轉變。最初刑法上的累犯概念,注重的是犯罪行為的特征,以刑事古典學派的客觀主義作為其理論基礎。此后,隨著刑事實證學派的興起,開始了從犯罪行為向犯罪人的轉變,由此出現了以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為重點的累犯概念。累犯和一般犯罪人有所不同,它是在犯罪已經被判處刑罰后的再次犯罪,表明犯罪人具有較為嚴重的人身危險性。各國刑法都對累犯予以從重處罰,因此累犯是一種從重處罰的刑罰制度。
我是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師左叔,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杭州來女士被丈夫許某某殺害,且殘忍的碎尸,令人震驚,這個男人為何因為生活矛盾要自己的妻子殺害呢?如你所說許某某的心理歷程是怎樣的,為何他會如此殘忍?許某某的殺人手段令人發指,許某某的殘忍令人心有余悸,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許某某的心理行為特征、人格特質是否與常人不同呢?我們從四個方面來解析許某某的心理行為和人格特質。
第一為人處事的極端程度;即黑白心理,所謂黑白心理,即非黑即白,要么好要么壞,看問題比較極端,在為人處世過程中容易出現極端化思維、極端化行為,表現為偏執,看問題處理事情沒有中間地帶,用對錯來衡量一個人,許某某就是這樣一個用極端思維來處理問題的。
第二缺乏共情能力;即感受力,一是一個人感受他人情感、情緒的能力;二是一個人體會他人心里和情感哀傷的能力,即我們經常說的“惻隱之心”和“心有戚戚然”的能力,而許某某缺乏這樣的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第三病態自戀;正常自戀我們每個人都有,它是一種我和你是對等的人,我們都有長處也有不足,我自己是個“不錯的人”,對自己的看法比較現實和清晰,也能接納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但是,病態自戀就不同了,病態自戀有兩個特點,一是強烈的自我中心,世界和他人都是我的延伸,他人就是我的身體應該聽命與我,有我控制,有極強的控制欲,否則你們就要接受我的審判;二是內在的自我夸大,對自己“應該的樣子”有著極高的、不客觀的甚至不現實的期待;常年自卑、嫉妒焦慮、不能忍受一點挫折、事情做到什么程度都不滿意,格外追求夸大自我的表現,許某某就是一個有著病態自戀特質的人。
第四消極的自我防御機制;每個人都有自我防御心理,也稱為自我防御機制,這是我們每個人應對外界威脅和壓力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自我防御機制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消極的自我防御機制就是原始的防御機制,如否認、投射、見諸行動、幻想、退行、錯誤歸因等;使用消極自我防御機制的人,例如許某某經常會有“我的痛苦都是你的錯”,毫無根據地堅信是對方有錯,完全不聽對方的辯解。
當然,我只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對許某某的心理行為特征進行了分析,從目前在媒體上看到的來女士被碎尸的事件的所有信息,我根據自己從事心理咨詢的經驗分析,許某某是一個有人格障礙的人,他有偏執性人格特點,還有自戀型人格特質,以及壓抑性人格特質,這些人格特質促發他在遇到生活事件時,采用極端方式解決問題,最終殺害了自己的妻子。
希望心理老師左叔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請在心理老師左叔的評論區留言,我們可以繼續探討,分享彼此的觀點。
再次感謝你對心理老師左叔的邀請!
累犯、慣犯犯罪經歷較長,多次被判處刑罰,他們不僅反社會心理強烈,還熟悉刑事訴訟程序,有一套對付訊問的經驗。
累犯、慣犯在訊問中的心理特點是:冷靜、自信、對立、抵賴。具體表現為:
(一)善于狡辯
這種人在累犯、慣犯中占大部分。他們具有反審訊經驗,對于審訊中可能出現的情況甚至可能的問話有一定心理準備,具有一套反審訊伎倆。
(二)試探交待
即只交待一點公安機關所掌握的情況。試探的方法主要是注意聽、多分析和必要時“叫板”。
(三)耍無賴對抗訊問
這部分累犯、慣犯多為文化淺,甚至文盲,無知、下流的混混。他們無論在審訊人員拿出證據還是不拿出證據時,往往都以耍賴的手段,聲言“不管你們怎樣講,我沒做,犯不著,沒啥交待的”。
(四)畏罪心理嚴重
這部分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到有確實充分證據認定罪行的情況下不交待,但一旦交待,還要在交待前思考如何立功贖罪的問題,一般要盡所知揭發檢舉幾件重大罪行,以此作為討價還價的“資本”。
一個人極度敏感、自尊心極強,且容易受外界影響的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我們可以初步認為這是一個存在自卑心理的個體,且十分在意外界對自我的評價與看法。但較為具體的,我們還是來分析下:
首先,敏感,這個詞匯,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聽得不少。比如:你太敏感了——這其實是一句貶義的暗示評價。那么,所謂的“敏感”,通常意為感覺敏銳,對外界事物的反映很快。題主在這里提到的,極度敏感也就是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積極或消極的信息,都容易使得自己的內心有所起伏。由此,我們可以說這個人有著很強的感知力與洞察力,這對于發揮在積極信息方面,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在這,根據題主提出的,想必是意指消極信息對當事人帶去的不良影響,用網絡詞匯來說,就是“玻璃心”,容易“想得多”,而這其實是沒有足夠“安全感”的一種表現。絕大可能是在幼年時,缺乏溫暖與足夠的愛,所以從小就要學會察言觀色,去觀察身邊的人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以此避免受到攻擊,久而久之,這種敏感就變成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手段。而一個安全感不足的人,不僅表現得極度敏感,還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特別是外界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
除此之外,有些極度敏感的人是天生的敏感。從心理學的氣質類型來看,這類人屬于抑郁質,敏感、觀察細致。
再者,題主提到了“自尊心極強”,這通常是自卑的一種表現。一個人對自己某方面越是自卑,就會有越強的自尊,當別人輕輕一“碰”,就會覺得被“攪”了一波。而這其實也跟前面說到“敏感”有點關聯。
比如說,倘若有人跟TA說,我覺得你可能需要學一下這個東西。那么TA可能會在自己的內心有一番斗爭:我真的沒有這個能力!我做不來!是不是他瞧不起我了?我到底做錯了什么?我都這樣做了,還不夠好嗎?…
如此看來,這類人其實生活中還是有蠻大困擾的。要讓自己改變這種狀態,就需要自己先意識且承認問題的存在,再下定決定去改變,用積極的態度去應對,并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自己的調節沒有得到改善,可以請求身邊親近的人幫忙,或是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等等。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的編輯鄭燕云原創,圖片來源網絡。轉載請聯系。每日談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