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與事實不符怎么辦_訴訟請求與事實不符怎么辦?
特邀律師
實名舉報,是一種莫大的勇氣,現在敢于實名舉報的,往往都是事件的親歷者和知情人,甚至是要面臨被舉報人打擊報復的。在去年的時候,山東某地一個實名舉報企業亂放建筑垃圾的人舉報后,沒過幾天就接到了該企業負責人的電話,害怕的他將此事曝光在網上,最終查證后,是由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告知了該企業負責人實名舉報人的信息,而且該政府某部門的工作人員恰好和該企業負責人是親屬關系。
面對這樣的實名舉報,實名舉報人信息不被泄露都難。其實,實名舉報,就是將相關線索反映給相關部門,相關部門接到線索后,就會進行核查,也會要求被舉報人限期接受詢問,答復疑點,整合證據后,才會有下一步動作。
而實名舉報算不算誣告,刑法上有誣告陷害罪,即讓被舉報人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是憑空捏造,當然要承擔責任,但是如果確實提供了線索,查證后,即便線索指向被舉報人涉及到一般違紀,也不算是誣告。
‘’怎么辦?‘’
依我之見:這就需要獨任審理的法官或合議庭判斷原告方偽造的證據在民商事訴訟中的形成的法律事實的對妨害司法訴訟秩序的危害作用程度,以及侵犯他人合法財產權利及其他權利的危害程度是否己構成犯罪需追究刑事責任而決定。
A,如果原告方以偽造的證據提起民商事訴訟,且在提起民商事起訴之前就以偽造成的證據提起民事訴訟‘’訴前保全‘’,因偽造證據導致人民法院裁定‘’訴前保前‘’,就可能犯罪嫌疑人利用人民法院的訴前保全措施而錯誤查封丶扣押丶凍結當事人的合法財產造成司法秩序的混亂和當事人民商事務的損失;
B,如果在審理或合議判決環節,因犯罪嫌疑人的偽造證據行為,導致獨任判決或合議庭作出侵犯合法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判決或裁定,讓受害人的合法債權丶著作權等遭受不法侵害,以達到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罪惡目的,而且這種非法占有他人財產權已達到刑事追訴的‘’數額較大‘’標準的話,比照詐騙罪的刑事追訴標準已構成犯罪;
上述兩種情形犯罪嫌疑人偽造證據妨害司法秩序或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侵犯他人財產達成數額較大的應以構成‘’虛假訴訟罪‘’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
C,經獨任審理或合議庭審理認為犯罪嫌疑人偽造證據提起訴前保全或民商事訴訟嚴重妨害司法秩序或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已涉嫌犯罪的,應立即裁定:此案己涉嫌構成犯罪,中止審理全案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追究其刑事責任。
經過由法庭審理發現偽造證據的虛假訴訟,進而裁定中止審理并全案移送公安機關以‘’虛假訴訟罪‘’立案偵查才能真正遏制此類犯罪。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見諒。
收到判決書后15日內上訴啊,過了期限之后你就只有申請再審了。法院也是根據證據支撐的事實來判決的,法官不是當事人,他不知道客觀案件事實。另外你判決后發現與事實不符是什么意思,有可能你在庭上自認了有關事實,所以即使二審或者再審,你必須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存在重大誤解。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兩個概念: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
法律領域有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概念: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客觀事實是不依賴人們的認識的事實真相。而法律事實是依照法律程序、被合法證據證明了的案件事實。有證據支撐的事實才叫法律事實,法院采信的必須是法律事實!
打個比方:你借了張三一萬元,并給張三出具了借條。后來你用現金歸還了張三的一萬元,但沒有收回借條。后來張三拿著借條去法院起訴你,要求你歸還借款一萬元。最后,因為你不能提供證據證明你已經歸還了張三一萬元,只是沒有收回借條這個事實,所以法院沒有采納你已經歸還張三一萬元的抗辯,認定你借張三一萬元未歸還的事實成立,判決你歸還張三一萬元。這里,你已經歸還張三借款一萬元就是客觀事實,法院認定你借張三一萬元未歸還就是法律事實。
有時候,法律事實幾乎接近于客觀事實;有時候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相差較大,甚至截然相悖,比如上面所舉案例。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是一致還是相悖,取決于爭議相關方舉證的情況。
現在回到主題,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與實際不符時如何處理關鍵看一審判決認定的法律事實是否符合法律規定以及你所認為的實際,也就是客觀事實是否有證據證實:
1.如果你認為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與相關證據不符,是錯誤的,或者你所認為的“實際”有充分的證據證實,你可以提出上訴,要求二審法院糾正一審判決。
2.如果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符合法律規定,而你所認為的“實際”沒有證據證實,即使兩者不符,一審判決也是正確的,上訴也沒有什么意義。
當然,用證據證明事實是有一系列規則的,具有相當的專業性。如果自己不是太清楚,建議咨詢專業人員!
我是訟贏盈,用專業的知識,回答你的問題!
判決下來后,是如何才能發現庭審筆錄和事實不一致的?!通過檔案室調卷?!還是通過判決對事實的歸納總結部分?!
幫你復盤一下整個庭審過程
法院開庭,現在完全實行數字化,即要求法官對庭審過程全程錄音錄像,相信,如果,你開庭的時候肯定有親身感受!那么,一個完整的庭審包括那些程序呢?!
- 庭前核對參加訴訟的雙方當事人身份
- 庭審最開始是宣讀權利義務
- 原被告舉證質證
- 原被告雙方核對庭審筆錄,如果,核對無誤,簽字確認
原被告核對庭審筆錄,是法定程序,如果書記員沒有給予你核對筆錄的時間,就讓你簽字的,你完全可以拒簽,另外核對筆錄的過程就是對你庭上所述事實部分的再次確認,如果,有疑問可以申請修改,無異議,可簽字確認。
如果對判決認定的事實部分不認可,可以在判決生效之前,提起上訴。
每個人都對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法官概莫能外。法官判案,通過綜合庭審原被告庭上所述,結合證據,會對事實做出自己的判斷,這個判斷也許會和當事人的認知不同,但是,不能以沒有符合或者支持你的事實為由,來認定與事實不符!
最后,庭審結束之前,核對筆錄的過程,是錄音錄像的,同意簽字,這也是對庭審中書記員記錄情況的認可和認定,不能以,“我當時沒注意,沒當回事,沒認真看”為由,對已經簽字確認的庭審筆錄進行推翻,除非你能拿出庭審后,司法人員私自修改筆錄的證據,否則無解!
我是訟贏盈,職場十年,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
如果是刑事責任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在檢察機關就不予刑事起訴了,就是即便移送至法院也是要依法按照疑罪從無判決的,如果是民事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法院會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的,無論是刑事還是民事,只要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就根本沒有形成案件,更沒有構成案件的主體要件!
首先要明確法院認定的事實是以證據為導向的事實,也就是說在法律上只能是有證據證明的事實,這個事實在法律上叫法律事實。與客觀實際可能存在偏差,如果想要在法律上與客觀實際發生的事實一致,只能用證據來證明客觀實際的事實的發生。所以法院判決認定的事實有可能與實際不符是存在的,你認為就是客觀實際的事實則你要舉證證明。但是在訴訟程序中,可以有上訴或者申訴的權利。
本人認為:如果司法鑒定機構做出的鑒定意見與涉案證據不符,在鑒定意見質證程序中,向審判法庭提交抗辯的質證陳述意見書,可以申請重新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