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家暴日益增多_為什么家暴一直存在?
特邀律師
謝謝邀請;樓主提的這個問題,值得大家去探討,因為家暴而離婚的,可以說占10%左右,在全國來說,這就是個龐大的數字,是不容忽視的。必須認真對待,才能盡量減少家暴的發生。
家暴有男有女,產生的人群都是一些脾氣暴燥,頭腦簡單,從小沒有培養涵養,可以說是直腸子,不會拐彎抹角。遇事心浮氣躁,一旦遇上對方死頂硬抗,措手無策的時候,在性格的驅使下,自然而然的就會怒發沖冠的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如果一對夫妻有愛的基礎,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發生分歧,產生矛盾,非要辯個青紅皂白,誰對誰錯,忘卻了夫妻矛盾無大事,床頭吵,床尾和,居家過日子的硬道理。在沒有包容的情況下,矛盾日積月累,性子急躁的一方苦于無法說服對方,
對方又步步緊逼,寸步不讓的話,就會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發生了第一次家暴,被家暴的一方如果能夠冷靜思考,再次發生意見分歧的關鍵時刻,只要能知退讓,對方也會很快的壓制自己的情緒,恢復理智,習慣自然就會杜絕了家暴。要是再針尖對麥芒,不知道進退的話, 家暴就容易再次發生,往后就形成了習慣性的家暴。
還有一種家暴,屬酒后亂性,可以說是沒有酒德的人。常言說酒醉心明,這類人在沒喝的時候,思路清晰,行為很規范。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受對方的擠兌總憋氣,酒入愁腸,在酒精興奮的作用下,就會意識模糊喪失理智,酒壯慫人膽,產生報復發泄心理,進行家暴。一旦醒酒,會千認錯,萬道歉。
要對付這種借酒發瘋,發狂家暴的人,只要在日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給對方造成心理上的壓力。慢慢地引導對方不喝酒或者是少喝酒,不養成遇事就酗酒的習慣,酒后家暴的現象自然就消失了。
多,很多。
家暴不僅指毆打、辱罵這些常見的傷害行為,還包括一方對另一方情感需求的漠視,也就是冷暴力。
有時候,你瞧著身邊一位光鮮亮麗的女同事,看上去活得很體面,說不定她每次一回到家,就要承受壓抑窒息的氛圍。
還有,我覺得你不應該問“是什么原因被家暴”,而應該問“是什么原因讓施暴者選擇傷害他人”。
前一種問法,給我一種家暴這種惡事,是由被傷害者引起的感覺。好像是因為他們做了不該做的事,才導致自己被傷害,有種自作自受的意味。
家暴說到底,是一種弱肉強食式的欺凌。施暴者通過對弱者的欺壓,來獲得對自我優越性的認同感。這種自我優越感的維護,權力欲、控制欲的填補,社會滿足不了他們,或者說他們自己沒有能力從正規的渠道實現,于是就通過家暴來滿足。
這些施暴者做不成社會的“國王”,便做家庭的“暴君”。
說到底,還是因為無能,才會將屠刀揮向弱者。
家暴,也就是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等各種肢體暴力和辱罵等語言暴力的手段,對家庭成員進行傷害或摧殘的一種行為。我們常見的家庭暴力,也就是夫妻之間的暴力行為和親子之間的暴力行為。
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為什么家暴一直存在?其實這種現象讓人感到十分痛心,就像我們看過的很多新聞報道,各種各樣的家庭暴力都是那么地不堪入目。
那么,到底是什么讓家暴如此猖狂?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有長期暴力的家庭里,都會有一個表現懦弱,忍受著暴力的人。
在阿米爾·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很火的期間,我同樣看了他主持的《真相訪談》。其中有一次所講述的就是印度許多家庭中因重男輕女的思想,對婦女們的殘忍暴力。訪談對象中有一個叫岜爾溫·汗的婦女,曾經遭受家庭暴力,后來忍受不住,逃脫了這個家庭。在節目上,她說了這么一句話,大概可以用來解答這個問題。
她說:“重中之重,人應該多受教育,特別是那些有重男輕女思想的人,如果我從一開始就很堅強,可能早就和他離婚了,某種程度上我也責怪自己,因為如果暴力是犯罪的話,忍受暴行也是一種罪惡。”
在我國,于前幾年,也就是2015年,相關法院和部門已經印發了《關于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的通知,國家在以積極的行動預防和有效懲治家庭暴力犯罪,同時也加強了對家庭暴力被害人的刑事司法保護。同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也已經表決通過了中國第一部反家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并于2016年開始施行。這對于受盡家庭暴力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但是至始至終,要讓自己脫離家庭暴力的環境之下,還是需要自己堅強起來,而不是一味地懦弱忍受,別說你無處可逃,別說你還有什么顧及的,否則你這種忍受的態度,就是讓家暴持續的態度。祝好!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瀚思專欄·心理筆記俠·鄭燕云)原創,圖片來源網絡。轉載請聯系。每日談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就是過個了,想趕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