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交工作布局_我國外交工作的立足點是什么?
特邀律師
想從事外交方面的工作,大學最好的選擇就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沒有之一。跟外交學院、國際關系學院相比較,北外招生人數更多、生產的外交官更多、外交領域的資源更多。這三個“多”就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立身之本。
至于專業選擇,你反而可以看得淡一些,為什么呢?答案在下面,接著看。
一、更多的機會——招生人數
北京外國語大學,是全國最好的專業外國語院校,開設的小語種全國最多,目前在校本科生有5000人。跟綜合類大學動輒幾萬學生相比,這點人數固然算不了什么,可是在外語和外交相關的專業院校里,這個招生規模并不算小。
相比之下,外交學院和國際關系學院這兩所大學,招生規模小的可憐。兩所學校都只有本科生不足1500人,加在一起也不過3000。
別小看招生人數,招生人數多,代表招生的專業多一些,更容易考中。而招生人數少呢,相對來說可以選擇的專業范圍就少一些。更何況按照辦學地點來看,北外周邊的大學資源,要比外交學院新校區和國際關系學院更加充足。
二、成功的經歷——外交官
北京外國語大學有另外一個名字——共和國外交官搖籃。歷史上從這所學校走出去的外交官數不勝數。
看看曾經的外交部部長——李肇星,再看看眾多的外交部副部長們,崔天凱、李保東、傅瑩、翟雋、呂國增、何亞非、武大偉、李輝、張業遂、劉古昌、楊文昌、張德廣、王英凡、姜恩柱、周南、王海容。
而中國派駐各個國家的大使們,如果把這份名單拿過來,仔細觀察一番,你會發現這幾乎就是一部北外校友名錄。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駐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參贊2000余人。
如此強大的人脈資源,你想從事外交工作會更加便利。
(繆老師拍攝的北京外國語大學)
三、更多的資源——學校性質
北京外國語大學承擔著海外眾多孔子學院的建設,有很多老師派駐海外。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校歌里面有這樣一句話:人民需要我們到哪里,我們就到哪里。他擔負著海外22所海外孔子學院的建設,數量全國第一。
北京外國語大學開設全國最多的小語種專業。試問想做外交工作,你的外語不過關,或者你不會說派駐國家的語言,怎么能夠勝任呢?再者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有學習第三外國語的機會,這種機會是不可多得的。
北京外國語大學享受了國家很多的資源,建立了非常多的研究中心,這些研究中心有的研究語言,有的研究文字,有的研究文化。想從事外交工作,自然是對于國外文化和歷史研究的越深、懂得越多越好啦。
北京外國語大學有很多出國留學的機會,其中還有公派留學出國學習一年的機會。做外交工作,如果你有過在海外生活的經歷,是不是做起工作來更加得心應手呢?
(繆老師拍攝的北京外國語大學)
四、別想得太多——填報專業
有個本科專業,名字叫做外交學,顧名思義,未來可以做外交工作。但是有兩個問題你需要格外注意:①不是學了外交學就能做外交工作,絕大多數官方外交工作屬于公務員序列,所以必須要經過考試錄取才能上崗;②學其他專業同樣有機會做外交工作。
看一看咱們國家外交官的履歷,真正本科就學外交學的并沒有多少,為什么呢?第一,全國開設外交學這個專業的學校特別少,即便開設了,招收人數也很少;第二,絕大多數的外交官,本科反而是外語類專業畢業的。
外交工作本身,與所學專業有關系,但并不是非常緊密的關系。外交工作的特殊性質決定,人本身的應變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共情能力這些學校里很難教你的能力,與工作本身更加相關。
綜上所述,招生人數更多、生產的外交官更多、外交領域的資源更多。這三個“多”決定了,如果你想從事外交工作,那么北京外國語大學就是你最好的目標。至于專業,不妨看輕一些,本科學基礎,深造可再選。有北外這么好的大環境,資源多多,前程遠大!
我是繆登峰,歷盡十年考察千所大學的“大學活地圖”,期待你的點贊、評論、轉發和吐槽哦~!
隨著中國力量的發展,打造中國的大國外交格局已成為我國外交戰略的當務之急。
2013年,新一屆領導集體在外交上充分展示出主動性、進取性和創造性,這尤其體現在我對主要大國的外交和周邊外交的實踐中。在對主要大國的外交布局中,中國新領導層著力提升中俄關系的重要性。2014年,中國將擔任“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簡稱“亞信會議”)主席國,“亞信會議”的宗旨是要在亞洲建立起有效的、可接受的安全保障機制。2014年,中國將舉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2014年,中國將繼續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 2014年,我周邊外交將以多管齊下的手段,推進多元的目標。維護地區穩定、有效管控與鄰國的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爭端、加強與周邊的經濟合作和互聯互通建設、塑造我與周邊國家關系的良好政治和社會基礎,這些無疑將是周邊外交的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政府充分展現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多邊外交能力,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一、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實踐:1、建國的第一年,與蘇聯、東歐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作用:為恢復 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1)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2)1954 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三國總理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影響: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3、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新局面發揮積極了作用。
4、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影響: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首腦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影響: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間的理解和信任,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實踐:1、中美關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總理會談。(2)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意義:中美兩國對抗結束,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與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4、1971年10月25日,參加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作用: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影響:我國外交工作出現了新局面。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
背景:國際形勢的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
實踐:1、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關于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影響: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3、2001年,中國成功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海APEC會議)會議主題:“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通過了《上海共識》。影響: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4、2001年11月,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這個組織的決定。影響:中國終于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性貿易組織的成員。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影響:我國外交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的新理念和新布局:中國外交的全方位布局兼顧了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兼顧了周邊國家、相同或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兼顧了雙邊合作與多邊舞臺,也兼顧了公共外交與熱點問題。有利于為中國在世界上營造更為有力的國際地位,爭取到更為良好的發展環境。
1971年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得到恢復;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立外交關系;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聯合公報》簽署,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關系等。
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工作。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的事例有:1971年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得到恢復;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立外交關系;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聯合公報》簽署,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關系等。中國外交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我國獨特的對外工作理念上,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這篇社評還指出,具體地說,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就是六個“必須堅持”:1、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3、必須堅持國際關系民主化,4、必須堅持合作共贏,5、必須堅持正確義利觀,6、必須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
我國外交工作的立足點是:
加強和鞏固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