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兩家企業合并叫什么_什么是公司合并?
特邀律師
企業合并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企業合并又分為以下三種方式:1.控股合并:意味著A企業+B企業=A企業+B企業,即是說合并雙方,只是A取得了B的控制權,A能夠對B的生產經營作出決策,但B仍然維持其獨立法人資格。2.吸收合并:意味著A企業+B企業=A企業,即A取得了B的全部凈資產,并將B的資產、負債全部并入自己的賬簿和報表進行核算,B企業法人資格消失。3.新設合并:意味著A企業+B企業=C企業,即使參與合并的各方在企業合并后法人資格均被取消,重新注冊建立一家新的企業,由新注冊成立的企業持有參與合并企業的資產、負債在新的基礎上經營。
人們對滴滴與快兩家“移動出行公司”的合并議論紛紛,就是否牽扯反壟斷調查展開了熱烈討論。我們可以確切的說,不管是叫所謂的經營者集中,還是托拉斯,這種行業內的強強合并當然是壟斷的一種形勢,背后也依然是傳統經濟中的資本力量推動,目的也依然是獲取壟斷利潤。
“滴滴”與“快的”所處的只是社會經濟中一個很小的細分行業,再壟斷也不會造成太大的社會負面影響,而且在出租行業中出租汽車公司們仍處于強勢的地位,即便兩家合并也需面對強有力的外部競爭壓力。
不過,這次滴滴與快的的合并之所以引發社會關注,主要還是針對其背后看似水火不容的兩個婆婆。騰訊與阿里巴巴分別是滴滴與快的的后臺老板,這兩家中國互聯網的巨頭在各個領域展開的都是針尖對麥芒的斗爭,幾天前還在互相封殺對方,可卻突然將旗下的兩家關聯公司合并,不得不讓人引發猜想。
如果我們要說騰訊與阿里巴巴會合并,大家一定罵,因為這是天方夜譚,可如果這兩家達成默契配合,悄悄的合作,其他的互聯網公司會怎么看?
騰訊與阿里巴巴合并有動力卻無可能
一般認為,如今的騰訊就是一家典型的虛擬運營商,而且是僅次于中國移動的中國第二大通信運營商,可騰訊卻是一家游離于監管之外的運營商,騰訊已經宣布要連接一切,將原來的通信運營商們變成徹底的管道。阿里巴巴作為電子商務的巨頭,觸角已經滲透到有關商務的各個領域,幾乎是無孔不入,有人分析認為如今的阿里巴巴幾乎就是商務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統計局的合體,前不久與工商總局掰掰手腕也沒有失控,足見其能量。如果兩家聯手,那真是無往不勝了。
可以斷定的,從公司形式上,騰訊與阿里巴巴不可能合并。一是,兩家公司都如此資本強大,沒有合并壯大的需要;二是,兩家公司并不屬于一個資本集團,且在不同的資本市場上市,合并操作難度超乎想象;三是,如果兩家公司異想天開的要合并,整個市場也不會答應,反壟斷調查勢必不能通過。
騰訊與阿里巴巴之間的默契正在形成
但是,即便兩家公司不能合并,但在一定程度上的聯合卻已經逐漸成型,貌似麥當勞與肯德基這樣的戰略合作幾乎已經是木已成舟,這個變化對整個中國甚至世界互聯網的格局都將造成重大影響。
在這里,我們需要先講一個小故事。臺灣《旺報》報道,1974年大陸海軍和南越海軍發生一場“西沙海戰”,當時奉命趕往增援的東海艦隊為爭取時間,一改過去繞道臺灣東邊的路線,直接通過臺灣海峽。據大陸方面的說法,當時蔣介石默許了解放軍的行動,沒有派兵阻攔。可見,內外有別,當需要一致對外的時候,這種默契相當可能發生。比如,騰訊與阿里巴巴聯手打造了眾安保險,在互聯網金融的各個領域一唱一和,就是因為面對著強大的傳統金融勢力這樣的超級壁壘,必須合作才能有生存的機會。
從國際互聯網格局上,世界前十大互聯網公司中,中國占據四席,美國占據六席,幾乎形成戰略均勢。但是,如果我們看美國的六家公司,其股權結構和市場重點都與中國不同,互相持股現象明顯,市場重疊性小且互為支撐,可中國的四家互聯網公司卻陷于業務互相進入的內斗之中,未來通過某種形式達成戰略協調的可能性很高,而這種合作將首先從騰訊與阿里巴巴開始。
騰訊與阿里巴巴合謀將對互聯網行業格局影響巨大
如果阿里巴巴與騰訊進行私下握手,那最受傷的將是百度與360。在互聯網上歷來有老大老二聯手斗老三的慣例,這樣的爭斗將讓市場上的探花郎遭受巨大而沉重的打擊。360當年曾經成功的利用與老大騰訊的斗爭提升了自己的身價,而京東也是靠著不依不饒的與阿里巴巴的叫板而躋身第一集團,相反,第一集團的百度近幾年卻選擇了與阿里巴巴、騰訊的正面避戰,選擇了“超限戰”的百度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證明自己。
在中國的互聯網上,也只有百度有能力阻止阿里巴巴與騰訊的私情,簡單的辦法自然是采取門戶開放政策,堅決反擊任何形式上的壟斷與封殺,幫助在某個領域處于弱勢的一方。假設,如果百度在2014年年初就堅決的加入到打車軟件之戰,扶持一家公司也進入類似的燒錢運動,滴滴與快的就不會在打車市場兩分天下,從而實現輕松的結合,百度也將掌握打車軟件乃至移動支付上的主動權。
當然,如果騰訊與阿里巴巴真的握手言和,那對中國互聯網的千千萬萬創業者將是難以承受的打擊,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方方面面的創新機會將變得與普通人無緣,一定會遭受所有創業者的反對。但是,在當今這樣的騰訊與阿里巴巴對攻情況下,雙方都不敢放過任何一顆機會,不敢輕視任何一個細分領域,這樣的狀況就對中小創業者有利嗎?兩只老虎虎視眈眈,大家都沒有機會,相反,如果老虎們厭倦了爭斗,有了打盹的想法,也許還真會有機會流出來。
中國的互聯網集中化趨勢明顯,這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也符合互聯網經濟發展的軌跡,多數都是自然形成的主導格局,但如果僅僅是資本在幕后推動的集中化就值得特別警惕。雖然我們夢想的騰訊與阿里巴巴合并不會發生,可細分行業的兼并重組過度也會影響到互聯網行業的正常發展,需要規范。
停牌沒有時間規定,具體時間也是根據上市公司合并重組的進程和協商相關事宜,利益分配等具體問題所決定。 合并,指兩家以上的公司依契約或法令歸并為一個公司的行為。公司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創新合并兩種形式:前者是指兩個以上的公司合并中,其中一個公司因吸收了其他公司而成為存續公司的合并形式,后者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司通過合并創建了一個新的公司。 資產重組是指企業資產的擁有者、控制者與企業外部的經濟主體進行的,對企業資產的分布狀態進行重新組合、調整、配置的過程,或對設在企業資產上的權利進行重新配置的過程。
收購是指一個公司通過產權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權,以實現一定經濟目標的經濟行為;并購是指兩家或者更多的獨立企業,公司合并組成一家企業,通常由一家占優勢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并購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購。兩者的區別在于:首先,收購屬于并購的一種形式;其次,并購除了采用收購的方式,還可以采用兼并的方式,兼并又稱吸收合并,是指兩個獨立的法人兼并和被兼并公司,通過并購的方式合二為一,被兼并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消亡其財產和債權債務等權利義務概括轉移于實施并購公司,實施兼并公司需要相應辦理公司變更登記;然而收購則是收購者取得了目標公司的控制權,目標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并不因之而必然消亡,在收購者為公司時,體現為目標公司成為收購公司的子公司。
合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依據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合并為一個企業的法律行為。 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設合并兩種形式。 吸收合并是指兩個以上的企業合并時,其中一個企業吸收了其他企業而存續,被吸收的企業解散。 新設合并是指兩個以上企業并為一個新企業,合并各方解散。 兼并是指一個企業購買其他企業的產權,使其他企業失去法人資格或改變法人實體的一種行為。 合并、兼并,一般不須經清算程序。企業合并、兼并時,合并或兼并各方的債權、債務由合并、兼并后的企業或者新設的企業承繼。 企業依法合并、兼并后,被吸收或兼并的企業和存續企業符合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條件的,分別以被吸收或兼并的企業為納稅人;被吸收或兼并的企業已不符合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條件的,應以存續企業為納稅人,被吸收或兼并企業的未了稅務事宜,應由存續企業承繼。 企業以新設合并方式合并后,新設企業符合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條件的,以新設企業為納稅人。合并前企業的未了稅務事宜,應由新設企業承繼。
一般情況下,所謂的企業合并是一家企業吃掉另外一家企業。
簡單說,一家企業的老板買下了另一家企業的股份,從而實現兩家并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