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本書并說明理由_推薦幾本書,帶上您的推薦理由?
特邀律師
推薦閱讀《掌控習慣》這是最容易活得信息的時代,也是最難活得真實信息的時代。
信息琳瑯滿目,鋪天蓋地,我們很難分辨信息的真假。這也是注意力極度分散的時代,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不知不覺就被各種信息吸引住你的注意力,收割著你的時間。
原本是刷個抖音,不知不覺被吸引到了頭條,又從頭條吸引到京東,或淘寶,或微博,在一輪APP刷下來,你似乎已經忘記你打開手機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了。
因此,在琳瑯滿目的信息時代,在自制力難以控制的時代,更應該掌控好自己的習慣。好的行為習慣決定著你的命運,你的注意力在哪里,產出就在哪里。
我想你肯定也不想整天被這些無關緊要的信息收割著你的注意力跟時間吧。應該把注意力放到跟自己成長有關的事情上來。
一個壞習慣養成可能最快只要一天甚至更短的時間,一個好的習慣則需要21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養成。
《掌控習慣》這本書,開篇就說到,微習慣的驚人力量,比如說閱讀看書,想培養一個好的閱讀習慣,一天你只要堅持10分鐘甚至更短5分鐘,一個月就是就是150分鐘,一年就是1825分鐘,五年十年呢?
在習慣上的些微變化帶來的影響,與飛機航線微調幾度后的影響類似。飛機微調幾度的差異。降落的城市就可以從這個城市變成另外一個城市。
推薦閱讀,2020年,一起為讀書,養成自己想要培養的好習慣,實現自己想實現的目標。
對我一生中,影響最大的是毛澤東選集,毛主席的關點很獨特,他能說出現實和未來,毛主席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青云計劃##我要上頭條# #讀書#
《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和《藏在這世間的美好》這兩本書,對于我來說,是兩本寶藏級的書籍,前者給了我寫作的素材和靈感;后者像一個循循善誘的長者在和你進行心靈的對話,充滿生活的智慧與哲思。
五月,忙碌而充實,一直在讀這兩本書。非常感謝遇見鼴鼠的土豆老師,讓我明白堅持的力量,她給了我許多閱讀和寫作方法上的建議: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著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多積累素材;寫作要有清晰的邏輯和讀者思維。
我開始正視自己,不再急于求成,靜下心來,慢慢打磨自己,最好的成長就是每天都在成長。
感恩寫作,讓我認識了老師,雖然交流不多,但每一句話都很中肯,一針見血。
五月,讀書、寫作、歷事、見人,一直在路上……
推薦幾本書話類書,以書談書更懂書愛書。
韋力是藏書大家也是藏書作家,最近出了很多本藏書訪書談書的書,得益于一生的愛書與珍藏,著述源源不斷,也是唯有源頭活水來。 由廣西師大新近出版的這兩本小開精裝的《得書記 失書記》,不細看,還真以為是一本,但封面書名字色有別,配圖各異,原來兩書固然同名而不同內容,區別更在于得書記與失書記字的顏色不同!扉頁則只有單名了,或失書記,或得書記。構思之精巧,想象天外,真讓人拍案驚奇,嘖嘖而贊,作為圖書設計,那是絕好藝術文創,也是另類書種。 兩書翻看賞心閱目,因為插圖精美罕見而多,愛藏書者當收入囊中。 書話之類的書益多,以書談書,本是中華優良文化傳統,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
以筆名吾三省專欄聞名的《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隨筆雜說漢字文化隱秘,是絕對漲知識的干貨王!涉及很廣文化知識的詞匯,融會貫通,廣識博記,娓娓道來,值得全民閱讀。此書適合枕邊廁旁車上,開卷即得益,怡情養精神。
聽朋友說:“《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是構成他我人生哲學根基的一本書。”就因為這個評價,我讀了這本書。
通篇讀下來,這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開篇所言:人生苦難重重。作者M·斯科特·派克讓我們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是,他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相反,他帶領我們去經歷一系列艱難乃至痛苦的轉變,最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01
生而帶來,又無處不在的懶惰,讓我們在安逸和享樂的舒適區難以自拔,這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嚴重阻礙著我們心智的成熟。但很少有人能夠認識到。這是書中第一部分"自律——解決人生問題的最主要工具"所談的問題。
回想在自己身上發生過的事情,作者派克博士提出的處理人生中各種問題的四項基本紀律:延遲享受、承擔責任、直面真實和保持平衡,讀起來都非常感同身受,盡管有時這樣做需要極大的勇氣。如努力克服對沒有把握的事、麻煩的事拖延時間;在工作、生活、身體管理以及教育孩子中的責任與平衡處理等等。正如書中提到的,一旦認識到這些問題,并借助這些紀律去處理它們,這些問題就不再是問題,而自己的自我、人格和自信,也就在處理這一個個的問題當中得到心智的成熟和成長。
02
愛一個人就應該要求不離不棄?愛孩子就應該傾其所有去為孩子服務?愛金錢愛權利就應該不擇手段去獲得?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愛。書中第二部分"愛——不斷拓寬自我界限、完善自我的意愿"對愛做了大多數人都不太明白的詮釋。 媽媽要堅持接送上高中的孩子上下學,孩子吃飯給盛碗里,吃水果給削好皮,這就是對孩子的愛?這到底是孩子的需要還是媽媽的需要?按照書中的說法,這不叫愛,這叫過分依賴,是媽媽對孩子的一種依賴,是將依賴性當成了真正的愛。真正的愛的本質之一,就是希望對方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我們豢養寵物,只是希望它們永遠不要長大,乖乖地陪著我們。我們看中的,是寵物對我們的依賴性,然而,孩子不是寵物,他們需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我們也希望他們長大,所以,太過寵愛是不可取的。
“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沒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活著還有什么樂趣?我是多么愛他(她)啊?”這樣的描述不是愛,而是過分的依賴感。確切的說,那是寄生心理。沒有別人就無法生存,意味著你是個寄生者,而對方是記寄主。這樣的關系和感情,沒有自由的成分,這是一種需要而不是愛。真正的愛是自由的選擇,選擇了一起生活罷了。
03
非常喜歡書中的第二部分,它讓我們重新認識愛的本質,知道愛不是單純一種情感,也不是依賴,而是一種促成自我和他人的精神和人格不斷成長的意志。努力傾聽,幫助對方成長,是一種關注式的愛;保持自己的獨立,也允許對方獨立,是一種獨立的愛;遇到矛盾與沖突,恰當地提出想法而非自大的隨意批評,是一種平等的愛;懂得約束愛的能量,不濫愛,對伴侶和孩子有責任感,是一種自律的愛。這樣的見解對我們人和人都是深刻而有效的。
懶惰是人類的原罪,懶惰背后的潛意識是恐懼,是對走出舒適區面臨的痛苦的恐懼,而自律是懶惰的反力,愛是自律的動力,所以,我們需要用自律和愛來克服和改變懶惰。誰不想做個樂觀而靠譜、情緒穩定、懂愛的人呢?為此,我們只有常常提醒自己,放棄當下的逸樂,推遲滿足感,勇敢成擔起責任,學會自律和愛,讓自己成為心智成熟的人。
2018年《回頭客戰略》;2019年《原則》;2020年《致所有瘋狂的家伙》,理由可以看主頁發表過的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