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制的工資是多少_事業單位的收入都這么低嗎?
特邀律師


事業單位的薪級工資計算其實并不復雜!
目前,我國的事業單位分為三個崗位,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的薪級工資有65個等級,工勤崗的薪級工資有40個等級。
進入事業單位后,薪級工資的初始確定和學歷有很大關系。對于大學一畢業就進入事業單位的人員,學歷越高,那么薪級工資標準越高,大專畢業執行5級薪級工資標準,本科畢業生執行7級薪級工資標準,獲得雙學士學位的本科畢業生執行9級薪級工資標準,碩士研究生執行11級薪級工資標準,博士研究生執行14級薪級工資標準。
而如果是工作一段時間后再考入事業單位,那么薪級工資可能就要在上面的標準上再增加。因為按照相關規定,只要工作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那么次年薪級工資就可以增加一檔,所以一般工齡有幾年,那么薪級工資就增加幾檔。但是,因為我國的體制問題,很多體制外的工齡并不被政府部門所承認,那么對于薪級工資就完全沒有影響。
同時,職稱的聘用對于薪級工資也是會產生影響的。不同的職稱崗位等級對應不同的起點薪級,一級崗位39級,二至四級崗位25級,五至七級崗位16級,八至十級崗位9級,十一至十二級崗位5級,十三級崗位1級。也就是聘用到這個等級的崗位,那么如果之前薪級工資低于起點薪級,可以直接調整到起點薪級標準。
因此,只要了解了學歷、工齡和職稱對薪級工資的影響,那么計算薪級工資就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了!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了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
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以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為衡量標準,普遍偏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分為三類: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平均工資與公務員持平,甚至還比公務員略高;管理人員同等條件、對應級別下,比公務員低;工勤人員的工資在這三類中是最低的,比管理人員更低,更不用說和公務員相比了。
1、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執行的是職級工資,分為十個臺階,管理十級相當于公務員中的辦事員,也就是職級并行后的二級科員;管理九級相當于公務員中的科員,也就是職級并行后的一級科員。管理八級開始就是領導崗位了,相當于公務員崗位中的副科級,也就是職級并行后的四級、三級主任科員;管理七級相當于正科級,包括一二級主任科員;管理六級、五級相當于正處級,包括一至四級調研員,等等。管理八級級別相當于副科級,工資相當于四級主任科員,甚至更低。管理八級以上事業干部,任實職滿兩年后如果年齡不超過40歲,平調到參公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崗位,身份登記后工資可提高一大截。
2、專業技術人員: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執行的是職稱工資,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初級分為員級和助理級,高級分為副高、正高。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工資水平,同等條件下比公務員工資略高,評上高級以后甚至工資比公務員多一倍都有可能。但職稱名額比例構成,也和公務員領導職數一樣,想上高級十分困難。為了強化基礎教育發展,各地要求中小學教師工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收入水平,尤其是偏遠鄉村中小學校教師,更要大幅提高補助標準,這也使得部分基層地區中小學教師工資水平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3、工勤人員:工勤崗位執行的是低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五個檔次的技能等級工資,其工資整體水平,是體制內公職人員中最低的。工勤崗位和工人身份,都是呈消亡趨勢,這部分人員的工資水平,暫時沒有提高的希望和趨勢。
整體來講,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較低,在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在市縣基層,以15年工齡的事業單位正式職工工資為例,管理八級七級工資也就三四千塊錢。如果是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能評上中級職稱,工資應該在四五千塊錢,和公務員持平,如果評上副高、高級,工資遠遠超過15年工齡公務員的發展。15年工齡的工勤人員,即使評上中級工,工資也就三千多塊錢,和剛就業的公務員(二級科員)差不多。
職務、職級級別高了,工資收入水平也更高。在經濟發達地區,和一二線城市,加上各種福利補貼、獎金什么的,翻幾倍都有可能。有的地方公務員可以享受的交通補貼、話費補貼、精神文明獎、年終獎、第13個月基本工資等,事業人員不能享受,更是拉大了事業人員和公務員的工資差距。
一、新錄用人員見習期的工資待遇
事業單位工資分為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三部分。基本工資又分為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分為基礎性績效和獎勵性績效;津貼補貼是按照國家的津貼補貼發放,行業不同相應的補貼也不同。
大學應屆畢業生進入事業單位的,第一年為見習期,也就是《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規定的試用期,試用期為12個月。
(一)見習期工資
見習期發放的基本工資不區分崗位和薪級工資,發放的是見習期工資,具體標準為:
(1)大學本科畢業生,見習期工資為1610元,各地區在2017至2020年有調整增加的,調整浮動大概在200-300元之間;
(2)獲得雙學士學位的本科生、研究生學歷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畢業生,見習期工資為1755元;各地區在2017至2020年有調整增加的,調整浮動大概在300-350元之間;
(3)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見習期工資為1960元;各地區在2017至2020年有調整增加的,調整浮動大概在400-500元之間;
(4)獲得博士學歷的研究生,見習期工資為2165元;各地區在2017至2020年有調整增加的,調整浮動大概在500-600元之間。
(二)津貼補貼
主要津貼補貼包括:
(1)取暖補貼
各地區每年都會進行調整,綜合全國來看大概在110-140元之間,如天津2019年為119元,一般按照最低檔確定;
(2)物業補貼
各地區每年都會進行調整,綜合全國來看大概在150-260元之間,如天津2019年為170元,一般按照最低檔確定;
(3)交通補貼
綜合全國大概在400-700元之間,如天津2019年為450元,一般按照最低檔確定;
(4)通訊補貼
綜合全國大概在150-220元之間,如天津2019年為170元,一般按照最低檔確定;
(5)其他補貼
包括物價補貼、生活性補貼、獨生子女費等,每個地區都有所差異。
綜合以上工資標準,本科生見習期工資大概在3000到3500元之間;碩士研究生大概在3800-4300元之間;博士研究生大概在4200-4900元之間,因每個地區、行業不同,所以上述工資標準會有所不同,估算的時候可以將上述標準作為基準線上下浮動,浮動差距也不會太大。
二、見習期滿轉正定級后的工資待遇
大學畢業生一年后,見習期滿后需要轉正定級,轉正定級后按照崗位等級、薪級等級確定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按照的單位規定確定(每個單位都有其自身的績效工資制度)、津貼補貼雖有所調整,但調整幅度不大。
(一)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
(1)專業技術崗
①本科畢業生轉正定級后,崗位等級為十三級,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崗位等級會晉升到十一級,十三級崗位工資為1390元;薪級工資執行7級薪級工資標準,為369元;
②碩士研究生轉正定級后,崗位等級為十級,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崗位等級會晉升到八級,十級崗位工資為1600元;薪級工資執行11級薪級工資標準,為513元;
③博士研究生轉正定級后,崗位等級為八級,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崗位等級會晉升到七級,八級崗位工資為1950元;薪級工資執行14級薪級工資標準,為657元;
(2)管理崗
①本科畢業生轉正定級后,崗位等級為十級,崗位工資為1390元;薪級工資執行7級薪級工資標準,為369元;
②碩士研究生轉正定級后,崗位等級為九級,崗位工資為1490元;薪級工資執行11級薪級工資標準,為513元;
③博士研究生轉正定級后,崗位等級為七級,崗位工資為1820元;薪級工資執行14級薪級工資標準,為657元;
(二)績效工資
轉正定級后,就可以發放績效工資了,績效工資是由單位自主進行分配,一般情況下,績效工資根據職務、崗位等級、職稱以及工作貢獻等進行發放,大部分績效工資是比較客觀的。
(二)津貼補貼
津貼補貼按照所任職的崗位等級等來確定,具體因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難以足以列出,如果要估算的話,可以按照見習期津貼補貼的基礎上上浮50%-100%進行估算。
總的來說,大學畢業生進入事業單位第一年見習期的工資待遇相對來說不是很高,但轉正定級后,因為可以獲得績效工資的原因,收入有明顯大幅度的提高。鑒于地區、行業差異,事業單位工資標準都有所區別,所以本文職能作為一個基礎性的參考,有不妥之處還望諒解。
我就是一個上班七年的小醫生,三年前在事業單位待過半個月,事業單位的工資績效怎么拿不太清楚,只知道當時去的時候基本工資1200,前三個月試用期沒有獎金,關鍵是科室很忙,科主任仍然是不給獎金,當時待了半個月就走了(主要那點工資房貸一般都不夠,別說生活養家了),后來到私立醫院上班馬上三年了,私立醫院確實是對員工比較扣,但是還是可以勉強養家糊口的,保底的收入七千(這個也沒什么不可以說的,事實就是事實),拿到手六千二三。去掉房貸后還可以養活一家人。這段時間遇到疫情,單位二月份不給發獎金,就等于扣除了一半的收入,三月有一部分獎金。
只想說一句,如果是醫生一定會懂得我并沒有胡說八道,如果不是醫生或者想要給自己的孩子選專業的,很熱愛治病救人這個偉大的事業的可以去學,如果想生活不太累還是不要入坑了!外人看起來都覺得醫生收入會很高,但是那只是一少部分熬出頭的主任級別的人,大部分收入不會超過一萬,一些大醫院的忙到要吐可能會有一兩萬的。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觀點,不同看法可以討論,請嘴下留情!
屬于中等水平吧。
據統計,2019年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為4500元; 全國平均社平工資為5200元。事業單位每個月領到手的工資有6300元,如果包括巳經扣除的五險一金和個人所得稅的話,每個月的工資總額應該在8000元上下。有這種工資水平在全國來說也應該屬于中等偏上水平。
但在廣東就不能一概而論了。廣東省是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作為經濟發達地區,這里的職工收入也應該是比較高的。我有一個親戚在深圳某私立小學任教,一個月的稅后收入有一萬五千多元。據他說,在深圳市像他這樣的收入只能算是中等收入水平。
由此可見,事業單位領到手工資6300元左右,這個工資水平如果是在深圳市、廣州市來說,恐怕只能是低收入水平。而要是在廣東省的韶關、河源等北部山區,則應該屬于高收入水平。我同事的小孩在廣東省韶關市的一個鄉鎮事業單位上班,參加工作也有六七年了,每個月除了五險一金,到手工資只有4000元左右,這個收入與6300元相比,整整相差2300元。
我不知道題主到底有沒有了解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待遇情況,但是能夠問出這個問題,估計題主也不太清楚。我一直都說,體制內工作雖然工資待遇確實很低,但是加上各類津補貼、獎勵性工作和五險一金保障等全部收入,至少在所在地區都能排在中上等收入水平。當然你不能拿同等學歷小縣城事業編制的3000塊錢工資和一線沿海地區30000元的工資相比,這沒可比性,畢竟工資收入水平要和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聯系起來。
我之前是在一個十八線小縣城的事業單位事業編制工作人員,管理崗九級職員,薪級多少級忘了。九級職員崗位薪級工資全額工資是3700多元,扣除“五險一金”和30%年終績效考核工資,每月實到手工資2200多元左右,加強年底績效每月600元左右,也就是2800元。除此之外,每月定期發放的還有下鄉補助450元左右、通訊補助100元、工作餐補助220元,年底單位評先評優個人有獎勵性工資發放,每年不一樣平均算2萬左右平攤每月約1700元左右,工會福利全年2100平攤到每個月約175元,合計約2700元左右,也就是說到手收入每月約5500元左右,在當地來說已經算中高收入水平。
而且,事業編制重在“五險一金”等社會保障,像我們主要就兩個:公積金每個月單位加個人約1000塊,養老保險單位加個人每月約800塊,其他醫保之類個人賬戶錢不多,可忽略不計。
綜上,事業單位人員可能工資確實很低,但是全年收入水平卻不算低了。網上聽過一句話,體制內人員說自己工資3000元每月,可能至少翻個倍都有,但是在企業上班說月工資10000元,可能比這還要低。
一,首先要自信。我也事業單位,11年參加工作1537,原來的女朋友嫌棄沒發展回山東了。13年跟現在的媳婦跟我一樣事業單位,那時候到手2100左右,績效也就500每個月!我也不是結婚了!二,調整心態,別想找個什么漂亮的,我們養不住。我一同事剛來不要老是,不要年齡大的,不要醫生,反正要求挺高的,現在找個了大他三歲的。三,至于買房和買車。那得靠家人了,互相幫忙,不會大富大貴,還得靠堅持。類似職稱一樣。四,即使一個單位,出了單位還是社會人,想辦法做什么。我同事對職稱沒興趣,更不在乎領導什么的。每個月他彩票兩個店收入2萬,照樣別墅住著。還有個同事什么都不干,父母就給買了別墅,兩個同事都一個小區的!五,找適合自己的,努力過好自己的,如果攀比你會過得很累。假如不甘寂寞,那別干事業單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