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能請求三倍賠償么_欺詐合同可以3倍賠償嗎?
特邀律師
每日講法為您解答,每日講法是一名執業經驗豐富的律師,很高興與你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消費者權益三倍賠償怎么執行?
題主這個問題涉及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欺詐賠償的問題。為了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懲罰失信以及不良的商家,鼓勵消費者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了欺詐三倍賠償的制度。
消費者受到欺詐,請求三倍賠償的含義
經營者如果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過程中,有欺詐的行為,消費者有權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一般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三倍;對于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計算。
舉個例子:消費者小劉在網上某旗艦店,看中了一臺游戲機,并以2000元的價格購買。小劉在拿到游戲機后發現,該游戲機與所購買的標志型號不一致,手中的游戲機是山寨品。此種情形下,可以認定網店欺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小劉可以要求網店退還購買游戲機的費用同時賠償損失,共計6000元。
什么是消費欺詐?
消費欺詐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商家故意告知消費者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導消費者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通常消費欺詐的認定需要有如下幾個構成要件:
- 商家主觀上具有欺詐的故意,簡單的說就是商家明明知道自己告訴消費者的情況是虛假的,并且會使消費者陷入認識錯誤,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主觀故意。或者商家有義務告知消費者真實情況,但故意隱瞞消費者,使消費者陷入認識錯誤,同時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主觀故意。
- 商家實施了欺詐行為,通常表現為故意告知消費者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竟然誘導消費者做出錯誤的意思表示,違反了商家應當向消費者如實告知商品真實信息的法定義務。
- 消費者因為商家的主觀欺詐而陷入了認識錯誤,并做出了不當的意思表示。
常見的欺詐情形有哪些?
- 在銷售的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的商品冒充合格的商品;
- 銷售國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銷售的商品;
- 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的;
- 騙取消費者價款或者費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
- 不以真實名稱和標記提供商品或服務的;
- 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的;
- 做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現場說明和演示;
- 其他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方式誤導消費者。
消費者遇到消費欺詐如何維權?
- 消費者可以主動與商家進行協商和解,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協商;
- 消費者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介入調解,直接撥打消費者協會電話,消費者協會調解結果由雙方自愿接受和執行;
- 消費者可以向市場監督主管部門投訴,根據相關情況,可以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門、物價部門、質量監督等部門提出投訴;
- 消費者可以提起商事仲裁,商事仲裁的提起條件一般以雙方書面訂立的仲裁協議或條款為準;
- 消費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這個要看辦什么事情
不適用。消費者保護法中的欺詐是指商家欺詐消費者。消費者保護法所謂的假一賠三,在保險合同中不適用。
保險公司欺詐消費者的情況比較少,因為保險合同都明文規定了保險利益,投保人需要簽字確認。當然,少數保險代理人在銷售保險時,夸大保險利益的情況也有,但還夠不上欺詐一說,算是銷售誤導。如果代理人借保險名義詐騙,可另外構成詐騙罪。
保險詐騙,一般指的投保者故意虛構保險事故獲取保險公司賠償金,屬于詐騙行為,情節嚴重構成詐騙罪。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在生活中許多人簽訂合同是都不會仔細看里面的內容,這也讓立合同的人有了空子在里面設立欺詐性的內容,而且在簽訂時也很難被人發現,往往都是在履行合同時才發現。 欺詐合同該如何進行賠償呢? 為了維護當事人的權益,我國《合同法》設立了反欺詐的條款,合同中如果有欺詐行為的,除了需要承擔賠償責任之外,受損方要求增加賠償的也應當執行,增加賠償的金額應當是受損方收到損害的利益的三倍,增加金額不夠500元的,則按照500元為增加金額;如果造成當事人的身體損害的,當事人可以要求其賠償損失兩倍以下的賠償金;對于有欺詐行為的合同,是沒有效力的。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或者相關的機構撤銷、變更合同。 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合同無效:
1、 一方用欺騙、威脅等手段訂立合同的,損害了國家利益的;
2、 串通他人損害當事人的權益的;
3、 通過各種手段來掩蓋不合法的目的的;
4、 合同中有損害到公共利益的;
5、 其他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規定的; 如果有以下幾種情形的,該合同可以被撤銷或者變更: 1、 因為誤解而簽訂的合同的; 2、 合同中存在明顯的不公平條款的; 如果一方用不良手段讓另一方簽訂了合同的,利益受損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相關的機構撤銷合同、變更合同。 所以當當事人在履行合同時發現存在欺詐行為的,應當及時存在欺詐的條款向法院起訴或者向仲裁機構申請撤銷、變更該合同維護自己的權益;對于有欺詐行為的合同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并且還需要向受損方賠償相應的金額。 延伸閱讀: 購房合同欺詐情形 欺詐訂立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欺詐消費者行為有哪些,消費者怎么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