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要不要說判緩刑_判緩刑的人找工作有影響嗎?
特邀律師
緩刑本身不是一種刑罰制度,只是一種刑罰執行方式。緩刑就是定你有罪,但是可以暫緩執行,通過一定時間的考驗,沒有發現新罪或在考驗期間沒有重新犯罪,期滿通過考核,對原判決刑罰不再執行,視為已經執行完的執行方式。
緩期執行其實是和直接執行相對的,一般的犯罪在宣判有罪后都要依據判決規定的內容去看監獄服刑,而緩刑是先不實際執行刑法,將人放回家,由當地的司法局進行社區矯正和動態管理。最大的區別就是人身自由受限制的程序不一樣,緩刑雖然人可以在家,但是出行和活動都有具體要求,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個體。
01
不用懷疑的是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被判處有期徒刑后,緩期兩年執行,開除是必然的
可能有的人會說,緩刑不是刑罰的種類,緩刑代表嫌疑人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這種理解是錯誤的。
緩刑是對已經判決有罪,并判處短期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員,法院認為判處緩刑進行社區矯正和動態管控不致于再發生危害社會的行為,所以宣告對期有罪的行為采取暫緩執行的行為。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只要犯下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就可以依據規定開除公職,而兩年緩刑實際判處的是兩年有期徒刑,而緩刑并沒有改變不判刑的結局,只是暫緩去監獄坐牢而已,所以開除是必然的。
02
緩期執行并不代表犯罪分子無罪
緩期執行只是執行刑罰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相對其他的到監獄服刑,死亡立即執行等情形,并不需要實際去服刑,罪犯可以在固定的地域正常進行社會活動,但是離開需要報告,同時還需要配合緩刑監督機關的社區矯正活動。
有期徒刑兩年就是判處了兩年有期徒刑,嫌疑人是罪的,緩期執行并不能否認其有罪的結果。既然罪犯有罪,那么執行方式不管如何變化,有罪就是有罪,從宣判那一刻開始,有罪的標簽就打在身上,除了撤銷判決的情形,不是將跟隨罪犯一輩子存在。
03
實際生活中,罪犯是否被開除公職需要用人單位配合
罪犯犯罪是國家機器在履行監督執法的權利。而當罪犯犯罪后是否嚴格按照要求開除公職,需要用人單位自己內部認真執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的要求。
在過去可能有的領導害怕得罪人,或者有的領導納私的考慮并沒有嚴格執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處分規定,但在目前的執法環境和社會環境下,基本不存在不嚴格執行的情況。你不執行規定,其他規定就會執行你,想想就知道,領導會不會頂風作案,不嚴格執行呢?
結語
日前,新出臺的規定更進一步明確了,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受到刑事處罰后開除的要求。雖然從大體上來看,并沒有區分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的差別,一味的將所有犯罪行為納入開除的行列并不科學。
可能這也是目前從嚴治理的要求,需要公職人員模范遵守法律規定,過失犯罪并不能成為免責的理由,最明顯打擊的就是醉駕等違法犯罪行為。
可以不去工作,找不找工作是人身自由,緩刑考驗期間沒有要求必須去找工作上班,哪的司法局都不會干涉,另外緩刑管理是司法所管理,不是司法局,可能是你親戚理解錯誤,就三種情況,一是在司法所的看你家親戚閑在家,不知道他身體不好,就勸他去找個工作,你或你家親戚理解錯了。第二種情況是你親戚屬于愛惹事的那種,勸他去找個班上,省得他到處去惹事。第三種情況是跟你親戚說這事的是司法所協理員或新來的不懂。
沒事的,說清楚是因為身體不好所以在家中養身體就行了。
緩刑是被記錄在警務平臺里的,但是個人檔案是在人力資源中心或者是你的用工單位,所以檔案里面可能沒有記錄但是在公安的平臺里面是能看見的。就是說判處緩刑是不記錄到工作單位的個人檔案里
如果簽有勞動合同并且檔案在公司,判決書會送達去公司
緩刑期間找工作的社會權利不被剝奪,《刑 法》有具體規定,包括了有嚴格的監控措施。 第七十五條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二)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三)遵守考察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 (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準。 第七十六條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考察,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配合,如果沒有本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并公開予以宣告。 第七十七條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被判過刑的人,找工作是有影響的。但也不必太擔心,只是影響一部分。 公安機關都會有案底,畢業后找工作,只要不是國企、外企,就不會有太大影響,國企進都需要出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國家對于部分職業和崗位有特殊規定,比如說不準在機關事業單位任職,也不得在國有企業從事領導崗位。曾經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只要獲得釋放就等于重新回到人民的懷抱,享有公民的正常權利(包括就業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