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繼承法的基本原則_遺產繼承的份額要如何分配?
特邀律師
繼續追蹤熱點,洞悉法律背后的財富傳承方式。
一、法商故事:孤寡老人去世,遺產收歸國有
有沒有想過,如果去世后沒有繼承人,留下的遺產怎么辦?
根據近期的一份報道,生于1932年的徐占武老人在去世后就面臨了這個問題,本案也一不小心成為大連第一例認定無主財產的案例。
老人生前離異且無兒無女,一直在集體宿舍居住。從2003年4月開始,由社區派人照顧看護老人。期間,社區也未聯系到其近親屬,2016年8月,老人因病去世,留下了18萬余元的銀行存款。
在律師的建議下,社區向法院申請將存款認定為無主財產。法院受理后適用特殊程序審理,先登報發布了無主財產認領告示,由社區繳納了公告費。在公告期一年內,無人認領涉案財產。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92條的規定,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徐占武的遺產扣除公告費后的余款為無主財產,收歸國家所有。
二、法商解答:沒有繼承人的遺產處理
沒有配偶、子女的獨身老人,并不意味著都像徐老先生一樣面臨著財富無人繼承的情況。在收歸國有之前,會有幾種可能的繼承方式先行。
《繼承法》第5條規定,我國繼承法規定的繼承方式包括四種:法定繼承、遺囑或遺贈、遺贈扶養協議。而如果同時存在這四種繼承,那么按照效力從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為:遺贈扶養協議、遺囑繼承或遺贈、法定繼承。
倘若沒有遺贈撫養協議、遺囑的話,財產會被法定繼承人繼承。而法定繼承人包括第一順位和第二順位繼承人,沒有配偶、子女的獨身老人,他們的兄弟姐妹是有可能獲得財富的。這就可能出現一種尷尬的情況,老人可能沒有獲得兄弟姐妹們的養老幫助,卻要將自己的財產拱手讓人;或者有部分遠親提供了養老幫助,卻因不屬于繼承人而無法獲得任何回報。這似乎不太合理。
如果和徐老先生一樣沒有第二順位繼承人,遺產該何去何從呢?就像案例中法院的處理結果一樣,被認定為無主財產而收歸國家所有。法律依據是《繼承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所在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
徐老先生雖然無兒無女,但幸運的是獲得了社區的養老照顧,在一定程度上也算老有所依。但是,對獨身老人來說,因為沒有繼承人而導致財產認定為無主財產,并不是最好的選擇。畢竟,在無主認定以前,還有好多條路可以走。
三、法商智慧:獨身老人的傳承之道
獨身老人在沒有配偶和子女的情況下,財富傳承的首要目的是保證晚年生活的幸福和品質,把財富傳到向他們給予幫助的人手中去。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像徐老先生一樣能獲得社區的幫助,更有老人子女住在馬路對面卻雙雙離世多日無人知曉。對于孤寡老人或者其他選擇獨身的前衛人士而言,有下面幾種法律工具可以幫助他們:
首先,遺贈扶養協議幫助獨身老人安享晚年。遺贈扶養協議比遺囑效力要高,這是因為遺贈扶養協議屬于雙務合同,扶養人或者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被繼承人生養死葬的義務,被繼承人死后將遺產遺贈給扶養人或者集體所有制組織。遺贈扶養協議或許稍顯無奈,但對獨身老人來說是有價值的財富傳承方式。因為他人能夠在老人生前進行扶養照顧,保證老人獲得生活保障甚至高質量的養老生活。而且,遺贈扶養協議一經簽訂,雙方必須認真遵守協議的各項約定。
其次,贈與合同和遺囑也是很好的傳承工具。在獨身老人生前,可以通過贈與協議將自己的財產部分或者附條件贈與給與他們幫助的人。同時,訂立遺囑將財產留給特定的繼承人,既能達成親人間感情的寄托,又可以避免老人去世后,可能的繼承人及生前的單位、居委之間產生遺產繼承的糾紛。
繼承法的基本原則是處理繼承法律關系的基本準則,我國繼承法沒有直接規定基本原則的專門性條款,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對繼承法的司法解釋文件中指出:“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根據憲法、婚姻法和有關政策法律的規定,堅持男女平等、養老育幼,保護繼承人的合法繼承權,發揚互助互讓、和睦團結的道德風尚,鞏固和改善社會主義家庭關系。”“人民法院貫徹執行繼承法,要根據社會主義的法制原則,堅持繼承權男女平等,貫徹互相扶助和權利義務一致的精神,依法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由此可見,以下幾項法律精神應作為我國繼承法的基本原則:
①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繼承權的原則;
②繼承權男女平等原則;
③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原則;
④養老育幼、照顧病殘者的原則;④互諒互讓、團結和睦的原則;
⑤限定繼承的原則。
198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為主,基本原則歸納為以下五點:
一、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繼承權的原則。
二、繼承權男女平等的原則。
三、養老育幼、扶助殘疾人的原則。
四、法定繼承為中心原則。五、限定繼承原則
(一)婚姻自由原則,(二)一夫一妻制原則,(三)男女平等原則,(四)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原則,(五)實行計劃生育的原則。這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