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達不到個稅要申報嗎_公司注冊后可以一直零申報嗎?
特邀律師
公司經營過程中,都將涉及流轉稅、所得稅、財產行為稅三大類別的稅種。下面,我們區分三大類稅種來看長期零申報的問題:
第一,流轉稅
營改增以后,公司經營中涉及的流轉稅,最主要的就是增值稅。零申報的概念,最早也是在增值稅管理中提出來的。稅務總局流轉稅司1997年將“一般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既無銷項稅額也無進項稅額,應納稅額為零”的現象定義為”零申報“。
零申報本身是正常納稅申報的一種,如果對應的確實是真實情況,那么零申報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長期零申報,這就是一種不符合人們常識和經營常規的現象了,稅務機關必然要對這種異?,F象加強管理。對長期的概念,通常認為半年以上為長期,具體操作中各地可能存在差異,但最寬的界限也不會超過兩年。
增值稅長期零申報,稅務機關將把納稅人納入重點監控范圍,推動有關機關進行納稅評估風險應對。如果發現存在隱瞞收入、虛開發票等行為將責令補繳稅款與滯納金,并可能處罰和移送稽查。如果認定為走逃戶的,按規定納入重大失信名單并對外公告,同時利用系統核查“受票方”。如果此類納稅人有發票的,發票將降版降量,加強使用核查。
第二,所得稅
征管實踐中,發現有的公司出于某種原因,會把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調整成零,或者接近零的較小的數字,微利或者微虧。這樣,就形成了企業所得稅申報中的零申報現象,甚至有些公司還年年如此,變成長期零申報。
企業的經營就像潮汐,不同的年份應該是有好有壞,除了一些個案,哪里有年年在生死線上掙扎又不死的道理。這種奇葩公司雖然不多,但也有一些(包括一些上市公司),他們自以為得計,其實這種做法就像燈光下的禿頭,相當顯眼。稅務機關必然會對其所得稅報表進行重點審核。而此類企業報表往往經過了一些人為的處理,發現問題的概率很高,有點時候得不償失。
第三,財產行為稅
主要包括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契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環保稅等等,單個稅種的金額一般不大,但大部分公司都或多或少要涉及到這些稅種。有的公司因為沒有正常經營,或者業務不景氣,就疏忽財產行為稅類的申報,往往是招致處罰的根源。記住,財產行為稅的各稅種長期零申報,是很不正常的。
比如,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如果公司是自有的房產土地,那這兩個稅種是避免不了的。即使公司是租用別人的房子辦公,如果房產所有人沒有正常繳納房產稅的話,公司作為使用人很可能發生代繳的義務。
比如,印花稅。正常的公司都有資金帳簿,都有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那么,就需要繳納相應的印花稅。錢雖然很少,但別忘了繳納。
綜上所述,一家企業要保持良好的稅收信用度,就應當及時足額的申報納稅。對某個稅種的長期零申報,一定要實事求是,準確反映,確保不出漏子。但如果是各個稅種都搞長期零申報,那基本上就是要被評估或稽查的節奏了。
部分人員個稅達不到計稅條件時,需要零申報 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納稅申報是指本單位全部職工(包括在編人員和聘用人員)的全部收入,不論是否達到納稅標準都要進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申報。
我跟你一樣,上班第一年工資低,有社保但沒達到納稅條件。所以社保連續五年了,納稅剛連續4年。昨天剛申請了,倆月后才能看有沒有搖號資格
建議還是可以去注冊報稅APP。理由如下:
一、現在的工資收入還沒有達到扣稅的標準,并不代表這一輩子以后的收入都不會達到扣稅標準。
二、稅務申報跟繳納稅款完全是兩回事。
雖然工資收入所得沒有達到扣稅標準。是還是有申報的義務?這種做法在其他先進國家或地區都是同樣的規定的。
我本人在2013年被香港稅務局罰款,理由就是沒有及時做稅務申報。當時香港的工資所得也沒有達到繳稅的標準。
三、依法申報稅務,合法合理交稅并不是壞事。
將來有需要跟銀行辦理車貸,房貸或者是可能要爭取政府的某項創業補助計劃時,你的繳稅記錄就是個人信用評估指標之一。良好的繳稅記錄,可以讓你得到比較優惠的銀行貸款利率,或者是得到政府的創業優惠貸款計劃等等。
弘富財商/ 助您追求財務幸福/ 歡迎關注留言討論
需進行個稅納稅申報。
按照2019年新個稅法,單位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并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你即使工資少于五千,所在單位也應該為你做信息采集,每月為你申報個稅,只是申報的應交稅額為零,你不需要繳納稅款。如果你還有可能有其他收入,即使工資少于五千,也建議你填寫專項附加扣除。
新個稅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合并稱為綜合所得,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辦理匯算清繳。
所謂匯算清繳,就是次年將你上一年這四項個稅的所得全部相加,然后扣除三險一金,扣除不計稅收入,扣除基本扣除數六萬,再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剩下的錢乘以稅率。得到的數就是你應交的稅款,與之前每月每次預繳的稅款相比,多退少補。
我想你問的應該是你需不需要繳納個稅吧?
1.如果單從個稅這個角度來看,對于我國而言,個人每個月的應納稅所得額(not稅前工資收入)在3500元以下,是屬于免征個人所得稅的。這里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應該繳納個稅的個人所得收入,并不是你平時稅前的工資收入,要注意區分。兩者的關系:A=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扣除3500-五險一金等。
表一: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2.注意:上述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出結果A后,按照表一進行計算就可以得出個人所得稅。即如果A計算出結果為1500元,則個稅的稅率為3%,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1500*3%=45元;如果A計算的結果為5000元,則個稅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555,則個人所得稅為5000*20%-555=445元。
3.速算扣除數可能部分人都不太了解。這里順便分享一下原理:其實對于薪資部分的個稅計算我國采用的是超額累進稅率,也就是說超過一定標準,超過的部分,稅率會提高。下面我們舉例說明:
eg:譬如如果小王月度薪資部分的應納稅所得額(not收入)為5000元,那么根據個稅稅率表,5000元中1500元的部分適用的稅率為3%,1500到4000的部分適用的稅率為10%,4500到5000的部分,適用稅率為20%。那么此時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1500*3%+(4500-1500)*10%+(5000-4500)*20%=445。從這里可以看到,計算的結果與上述“2.”計算的結果是一致的。
4.但是如果每次都向上述那么計算,就顯得比較麻煩,因此,引入了“速算扣除數”這個概念,大家在計算應納個稅時,直接將應納稅所得額乘以對應稅率然后減去對應的速算扣除數就行,即按照我上述“2.”中的計算方法計算就可以。
如果覺得我的分析對你有點幫助,就幫忙一下:點擊關注一下我的頭條號吧:紅太狼聊財稅。當然,也歡迎點贊、轉發,謝謝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