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勞動糾紛敗訴_勞動爭議二審上訴敗訴,可以申請再審嗎?
特邀律師
影響是很大的,企業樹立形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往往因一次事件會讓企業建立起來的美好的、陽光的形象一落千丈。
做企業不光是盈利,還要有社會責任。現在是網絡信息共享時代,人們很容易從網上獲得企業的各種信息,這家企業多次發生勞動糾紛,想必口碑已經很差了。那么,職業經理人是不會選擇屢次發生勞動糾紛的企業,優秀人才進不來,企業的發展定會受影響。
這家企業的強硬做法讓人不敢茍同,違背規律,和法律抗衡,終究逃不過失敗的結局。
@晴貴妃 與您分享職場故事
勞動仲裁輸了可是一審法院贏了,請問對勞動仲裁員有影響嗎?我認為這個不存在對仲裁員的影響問題,這在實際中也是經常存在的。包括一審法院輸了,二審法院贏了,同樣對一審法官沒有任何影響是同一個道理。
在職場中,提起勞動仲裁是處理勞動糾紛最常見的方式,勞動仲裁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定進行,按照規定勞動仲裁時,一般是有三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案件簡單的也可以由一名仲裁員進行仲裁。由于對于法律法規的理解和認知程度不一樣,加上企業一方擁有龐大的社會資源,所以在轄區內進行仲裁,有的企業由于平時勞動糾紛案件比較多,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都會和勞動仲裁部門搞好關系,加強日常的溝通和協調,凡是勞動仲裁需要的資料,都會有專人進行準備。勞動者提出勞動爭議仲裁以后,企業和勞動仲裁部門比較熟悉的,都要和勞動仲裁部門交流,咨詢資料準備情況等,所以在勞動仲裁過程中,一般勞動者的敗訴的幾率是比較高的。
最近幾年,我們單位也存在不少勞動糾紛案件,每年大概都有兩三起,有時我們都會天真地認為,公司在處理勞動者的訴求方面還是比較完整的,但是有的員工還是比較較真,能夠從企業處理的糾紛中找出瑕疵,找出還有法律空白點的地方,但是經過企業和勞動仲裁部門溝通以后,還是能夠找到合理的法律依據進行解釋,到最后還是勞動者輸掉仲裁是概率比較高。我們最近有一個仲裁案件,提起勞動仲裁的是公司的一個部門負責人,勞動仲裁輸了以后,向法院提起訴訟以后又輸了,但是官司打到二審的時候,他的部分訴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最終還是公司賠償他10多萬才算告一個段落。
從我舉出的這個案例中,關鍵是自己要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持,不管是勞動仲裁也好,還是向法院提起訴訟也好,都是需要靠證據材料來說話。但是很多員工由于在崗時,沒有想過要和企業打官司,也沒有想過要申請勞動仲裁或是起訴公司,但是在遭到不公平對待時,或是離開公司以后才想起覺得冤屈,由于已經離開了公司,證據收集比較難,這給自己維權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同時還要注意一個時效性的問題,一般勞動仲裁的時效性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這句話的理解比如公司沒有繳納社會保險的,就是從你到公司工作以后,在一年之內發現公司沒有為你繳納社會保險,那么在一年之內是可以提請勞動仲裁的,再比如離開公司以后,公司有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情況,一般也是離職后一年之內,超過了時效性一般都是不會受理的。
在勞動仲裁后,自己輸掉了官司的,這種情況一般不要放棄,因為還可以向法院起訴。向法院起訴和勞動仲裁相比,勞動者勝訴的幾率更大一些。即使企業和勞動仲裁部門比較熟悉,或是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和法院的人不一定有關系,而且現在對于法官的判決案件實行的終身責任制,法院相對于勞動仲裁的仲裁,程序更加公正,審判更加注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事實,因此勞動仲裁敗訴,一審法院是完全有可能勝訴的,如果一審法院敗訴,二審法院也是有可能勝訴的。關鍵還是自己要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有事實依據做支撐,邪不壓正,真理永遠屬于正義者所有。
綜上所述,根據你的描述,勞動仲裁敗訴,一審法院勝訴,這種情況在勞動糾紛案件的處理中是比較常見的,在法院勝訴以后,對勞動仲裁員是沒有任何影響的,他該上班還照常上班,該拿工資還照常拿工資,除非他真的拿了企業的好處,或是有嚴重違紀違法行為,那他的日子今后可能就無法過下去了。不過正常的辦案過程中,出現的勝訴或是敗訴,對勞動仲裁員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作為律師一定知道再上訴的后果,因為仲裁的雙方材料已經明顯對所代理方不利!法律是講證據的![祈禱]
如判決已認定企業系違法解除,則法院以單位拒絕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為由而駁回員工請求,于法無據!上訴吧
勞動爭議二審上訴敗訴,符合法定情形可以申請再審。二審判決法院的上級法院申請。大家認為我回答的對,請給我點個贊。我是經常關注社會問題、教育管理問題的執業律師,有法律問題、社會問題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多多邀請我回答法律問題,謝謝!
公司被起訴,法院判決公司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單位拒絕履行法院判決,一旦公司被列入黑名單,這會對公司造成極大的影響。
首先,現在幾乎所有的判決書都是網上公示的,被執行人的相關信息也是網上公開的,大家都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公司的相關信用。
其次,無論是供應商、你的合作伙伴,還是金融機構,都會對企業的相關信用信息非常重視。一旦公司被列入黑名單,沒有公司愿意向你供應相關的產品,有實力的企業也不愿意和資信有問題的公司進行合作,金融機構更不會貸款給有問題的公司。
公司想做大、做強,信用最重要。
謝謝邀請!老朱最近一年處理了數十起勞動糾紛的案子,有幾個進入到了二審的程序,根據經驗,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老規矩,先說答案:存在執行難,而且執行難是大概率事件!
勞動爭議的處理流程
雖然說勞動糾紛從總體上來說屬于民事糾紛,但其和普通的民事糾紛還有很大的區別,因為單位和勞動者事實上并不是完全平等的民事主體,所以在我國規定了勞動糾紛必須先經過仲裁程序(有欠條的拖欠工資糾紛可以直接起訴),這就是所謂的仲裁前置程序。
那么,完整的一個勞動糾紛處理流程是怎樣的呢?大概需要花多長時間呢?聽老朱慢慢講解!
1、調解
在部分省份,比如上海,還在仲裁前設置了調解程序。但這并不是強制的,任何一方均可以提出不同意調解,直接進入仲裁程序。
這個時間周期短則1天,長則1個月!
2、仲裁
一般而言,當事人向當地仲裁委提交仲裁申請后,仲裁委會進行初步審查,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如果決定受理,則原則上45天內要出裁決書;案情特別復雜的,經仲裁委員會主任同意后審理周期可延長15天。
當然,在正式開庭前、審理過程中、庭審后,仲裁員都會組織調解,如果單位和勞動者能夠達成一致,則簽署調解協議書,仲裁也就結束了。
這個周期短則1個月,長則2個月甚至3個月。
3、一審
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書后,任何一方對裁決書不服,均可在裁決書送達后15日內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縣、縣級市、市轄區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這就是一審。
一般而言,從法院決定受理到出判決書,需要6個月左右。
也就是說,從收到仲裁裁決書到收到一審判決書,最快可能也需要7個月時間。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相關統計數據,仲裁裁決書在一審得到改判的比例不足20%。
4、二審
同樣,在收到一審判決書后15日內,任何一方當事人如果不服判決,都可以向當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這就是二審。
正常情況下,二審的周期是3個月時間。
也就是說,從接到一審判決書到二審判決書,最快差不多也要4個月時間。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一審判決在二審得到改判的比例不足5%。
5、再審
雖然說二審就是終審,但如果當事人不服二審判決,在有充足的理由或是新的證據的前提下,依然可以選擇繼續向省一級的高院提起再審申請。
只不過目前再審的提交要求越來越高,除非是非常復雜的案件,否則得到再審受理的機會基本等于零。
由此可見,正常一個勞動糾紛的一裁兩審流程下來,最快也要13-15個月,甚至更長!
單位明知會敗訴為啥還要上訴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2018年度勞動糾紛一審單位的敗訴率高達88%,那么,為什么很多單位明知道會敗訴,還要堅持上訴呢?
1、勞動糾紛訴訟的成本低
根據現行法律,勞動仲裁免費,勞動糾紛的訴訟費不論標的高低,收費都是10元。
這個標準已經好多年未變,10元對于企業和勞動者來說根本就不是錢,所以,絕大部分單位在仲裁敗訴后都會選擇上訴。
2、把勞動者拖垮
稍微大一些的單位都有法務部或是法律顧問,最起碼也有人力資源部,也就是他們有專人來處理勞動糾紛。
而對于勞動者來說,一裁兩審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很多單位就選擇上訴再上訴,試圖拖的勞動者精疲力盡而放棄。
3、不會增加企業成本
大多數的勞動糾紛都涉及到拖欠工資、經濟補償金或是賠償金,而這些數目基本都是確定的,無論是拖上一年還是三年,單位最終賠付的金額都不會增加。
裁決書或判決書生效后的執行難問題
在裁決書或判決書送達后15日內,如果單位未選擇上訴,裁決或判決就生效了,從法律上來講,單位就應該履行付款的義務,但很多不良的企業和老板往往會選擇“賴賬”,拒不執行裁決或判決。
這個時候,勞動者就需要拿著已經生效的裁決書或是判決書去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但一個尷尬和殘酷的現實是,如果你遇到一個耍賴的老板,寧可成為失信被執行人也不愿意付款,執行就會非常困難!
希望老朱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