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涉財產案件移送執行_一起案件涉及刑事民事時如何執行的?
特邀律師
刑事案件執行的法律依據是已經生效的刑事判決書或者裁定書,執行通知書。
刑事判決下達后,此時被告人一般是在看守所里。刑事判決生效后,相關的判決書,裁定書以及執行通知書等一并移交看守所。
余刑一年以下的,一般在看守所執行剩余刑期。其余的,由各省監獄管理局將押犯分批調撥至各監獄,押犯調撥的同時,相關法律文書一并移送。
這種情況,在執行 案件中占很大的比例。遇到這種老賴怎么辦?
1、首先是要下功夫查明這個老賴他原來有什么財產,這些財產去了哪里。無非是低價出賣、贈與、假離婚等手段。
2、如果財產轉移的時間在一年之內,當事人可以提起撤銷之訴,要求撤銷對財產的轉移。
法律依據是合同法第74條: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并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3、如果財產轉移行為發生在強制執行立案以后,則這種行為屬于典型的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行為,可以要求法院執行局將案件移交公安,追究其拒執罪刑事責任,如果公安不受理,自己又有財產轉移的證據,可以持公安不立案決定書和相關證據到法院提起拒執罪自訴。
當然了,追究刑事責任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多數老賴,申請人真的較真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一般就會慫了,主動要求履行法院判決裁定確定的義務。
依我之見:法院不予解除查封的決定是合法的。
一,根據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訴訟案件中發現所審之案件如果已涉嫌犯罪的,法庭應裁定‘’中止審理‘’并全案移送有管轄權的偵查丶調查機關依法偵查和調查處理。而本案例‘’法院裁定中止審理并全案移送公安機關‘’是完全正確的,符合法律規定的。
二,而‘’全案移送公安機關‘’的裁定,當然包括在民事案件審理期間依法‘’查封丶扣押丶凍結‘’的涉案財產和物品,因為《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機關刑事立案后也必須全面收集證據,包括涉案的各種‘’物證‘’,也包括查封丶扣押丶凍結各種涉案的物品。同時,《刑事訴訟法》還規定:公丶檢丶法機關對于公民的控告必須受理,如果經審查不屬本機關管轄的案件,也必須在‘’受理后采取緊急措施‘’后再行移送有管轄權的機關,這里的‘’緊急措施‘’,就是該拘留嫌疑人的須拘留,該查封丶扣押丶凍結財物的須立即查封丶扣押丶凍結‘’。
所以,本案例‘’法院不解除查封‘’是合法的,是合符上述法律規定的。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見諒。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于承擔民事責任。 ”該條是關于多種責任聚合情形下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的關系及優先次序的規定,對回答本問題有一定的幫助。
對該條文的理解
在回答該問題前,我們先來就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七條所規定的內容進行解釋:與民事責任的競合不同,如果同一行為同時滿足不同領域內的法律規范的構成要件,且其法律后果互不排斥,通常被稱之為責任的聚合問題。其典型表現即為,同一行為同時滿足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由此產生各種責任的關系問題。這一問題,不僅是民法總則的重要問題,而且是行政法和刑法的共同問題。對此,民法通則第110條規定,對承擔民事責任的公民、法人需要追究行政責任的,應當追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對公民、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由此可知,我國民事立法體系自始即確立了三種責任相互獨立、互不影響的原則。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更是延續侵權責任法第4條的規定,明確針對同一行為,行為主體承擔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不影響民事責任的承擔。
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的關系
同一行為同時違反民法上的義務和刑法的規定,兩種責任應同時適用,其原因在于,雖然兩者的共同目的都在于保護法益,但兩者存在著如下不同:
1.性質上的差異。民事責任為私法上的責任,它是民事主體之間因違約、侵權等違反第一次義務而產生的第二次義務,主體上具有平等性。而刑事責任則屬于公法上的責任,它是司法機關代表國家對犯罪人追究責任,因而是國家與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具有不平等的屬性。
2.民事責任的實現,取決于民事主體是否提出請求,民事主體亦可放棄請求,這是私法自治原則的體現。但是,刑事責任的追究者為國家,對于非自訴的犯罪,追訴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公訴權,依據職權法定原則,公訴機關的法定職責不允許自由放棄。同時,受害人主動放棄或自愿寬恕也不能免除犯罪人的刑事責任。
3.責任形式不同。民事責任的責任形式根據責任的類型不同而不同,但核心仍然是民事權益的恢復或損害賠償,無限制人身自由的責任形式。而刑事責任則以自由刑、生命刑為主要手段,輔之以罰金刑。
4.構成要件不同。民事責任的成立根據各責任類型的不同,主觀要件上分別要求故意、過失甚至無過錯亦可成立民事責任。而刑事責任以故意犯罪為主要規范對象,過失犯要求法律明文規定方可成立,無過錯即無犯罪。
5.證明責任不同。民事責任的證明責任根據法律規定可由雙方分別承擔,而刑事責任的證明責任則由公訴機關一方承擔。
6.刑事責任保護的法益范圍遠較民事責任保護的法益范圍廣,前者包括國家秩序、社會秩序以及個人的人身財產權益,而后者則主要是民事主體的人身財產權益。
7.民事責任中的行為人和責任人可適度分離,而刑事責任則必須施予行為人。
8.民事責任重在通過對債權人的損害進行賠償來實現法益,而刑事責任則強調對犯罪行為的懲罰來保護法益。
綜上,刑事責任的主要功能是懲罰犯罪人,與此同時具有教育或警戒犯罪人以及潛在的犯罪人,從而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而民事責任則主要是為了通過損害賠償、恢復原狀等方式補償債權人所受到的損害,使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恢復到一方違反義務前的同等狀態,其核心是權利義務或風險的再分配。由于兩者分別服務于不同的目的,具有不同的功能,因而同一行為滿足兩種責任的構成要件時,必須同時使用,兩種法律領域的規范目的才能同時實現。
民事責任的優先性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七條后半部分規定,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于承擔民事責任。后半段適用的前提是,如果同一行為同時導致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且責任形式都包含財產時,如果民事主體的責任財產難以承擔全部責任,則民事責任優先。
民事責任優先原則,是我國現行法律體系的原則之一。例如刑法第36條規定,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公司法第214條規定,公司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的,其財產不足以支付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民事責任優先的主要理由是:
第一,民事責任的功能在于填補受到損害的民事主體的損失,與公法上的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相比,受害人的損失填補在倫理上具有優先性。
第二,刑事責任、行政責任的功能在于懲罰,并通過懲罰實現預防犯罪、維護行政管理秩序的目的。而民事責任的功能在于填補損失,通過填補損失實現民事主體之間權利義務的平衡。相較于民事責任的損失填補,刑事責任、行政責任中的財產罰在急迫性上顯然要弱于民事責任。
第三,現代法治理念強調私權利的保護,強調公權力的根源來源于私權利,在兩者發生沖突時,私權利優先,是這一現代法治理念的體現。
民事責任優先實現的程序
民事責任優先,以責任主體的責任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為前提。由此,需要在執行程序中作出制度安排。首先,在執行順序上的,應堅持民事責任在先原則。其次,在民事責任的認定后于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場合,如果民事責任因債務人無資產陷于執行不能時,應從之前已經執行的財產罰中予以扣除,用于賠償債務人。
(以上僅供參考)
您好,您可以進一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的若干規定》已于2014年9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25次會議通過,自2014年11月6日起施行。該規定所稱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的執行,是指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裁判主文確定的下列事項的執行:(一)罰金、沒收財產;(二)責令退賠;(三)處置隨案移送的贓款贓物;(四)沒收隨案移送的供犯罪所用本人財物;(五)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相關事項。刑事附帶民事裁判的執行,適用民事執行的有關規定。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