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入聯合國有什么后果_瑞士為什么不加入聯合國?
特邀律師
在瑞士的日內瓦,設有很多聯合國的機構,聯合國歐洲總部、聯合國難民署、聯合國規劃署、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等聯合國機構都設在日內瓦,日內瓦的聯合國辦事處是除紐約聯合國總部外最大的聯合國辦事機構。雖然日內瓦有這么多聯合國機構,瑞士也參加了很多聯合國的活動,但是瑞士卻并不是聯合國成員國。
這是因為,瑞士是永久中立國之一,這一點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作為永久中立國,它不會參加國家之間的戰爭,在他國發生戰爭時,它處于中立地位。永久中立國也不會主動發起戰爭,但是在國土遭受侵犯時可以自衛。永久中立國不得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也不接受外國軍隊過境或者本國建立軍事基地。
瑞士認為,如果參加聯合國,就要聽命于大國或多數國家的決定,這對中立原則是有損害的。瑞士人認為,加入聯合國就會卷入到其他國家的矛盾中去,被其它國家所影響。這些都會對瑞士的中立原則、直接民主制度和聯邦制帶來影響。
不過,瑞典、奧地利、芬蘭這些中立國家加入聯合國后,發現他們的中立原則和立場并沒有受到什么影響。這也讓一部分瑞士人有些心動。隨著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不參加聯合國和各種國際組織的做法明顯有礙于瑞士進一步發展,瑞士人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也有瑞士人積極促進瑞士加入聯合國。近些年來,瑞士做了很多關于是否加入聯合國的民意測驗。民意測驗表明,在瑞士,贊成加入聯合國、反對加入聯合國和持觀望態度的人不相上下。在尊重民意的瑞士,這樣的結果完全不足以讓政府有動力推動瑞士加入聯合國。
所謂聯合國是二戰勝利的幾個大國重新建立國際秩序的載體。大國用它來實現自己的意志,五大常任理事國都具有一票否決權。就是那怕全世界都同意一件事,在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有一個投反對票就沒戲了。特別是美國,經常利用聯合國來實現自己的利益。
聯合國是小國家保護自己的公開場合。就像兩個人起了爭執,強的一方希望在沒人的地方,這樣他可以隨意修理對方。弱的一方希望在人多的地方,這樣可以保護自己。如果小國不是得罪世界前幾的國家,通過聯合國保護自己還是有很大可能的。
不參加也沒什么。最重要是你要有實力。如今聯合國已經明存實亡了。原來美國一家獨霸,世界沒有敢得罪它的?,F在隨著俄羅斯戰略空間一再被壓縮,俄國人下決心要頂著美國死干了。中國隨著幾十年的發展綜合國力也很強大了。外交上不再亦步亦趨,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了。美國又再不停衰落,不足以壓制世界了。敘利亞就是例子,沒有中俄現在敘利亞要被西方人干掉了。中俄和美國在大事上很難一致了,聯合國也就沒用了。世界在發展新的國際秩序呼之欲出。別把聯合國看的太重,主要是祖國要夠強大。爭取在重新建立的國際秩序里,占據核心位置。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多次表達過對聯合國的不滿,甚至美國國家事務安全助理博爾頓還叫囂美國應該退出聯合國,因為他認為聯合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美國在世界范圍內的行動。當然,即便某些美國政府官員一度對聯合國叫得很兇,但實際上美國根本不可能真的退出聯合國。
(聯合國總部大樓)
特朗普自上臺以來已經帶領美國退出了不少國際組織和國際條約,包括《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問題協議》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美國退出的那些國際條約和國際組織就可以發現,特朗普只會退出那些對于美國國際地位沒有太大影響的“國際群”。特朗普是一名非常務實的總統,如果自己的“退群”行為對美國的利益損害太大,那他肯定不會做那樣的事情。
雖然特朗普曾吐槽聯合國是一個花錢不干實事的官僚組織機構,但聯合國畢竟是由美國主導建立,并且它對于美國維持自己的全球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主權國家都已經加入聯合國,因此該組織也是世界各國在國際上發出自己聲音的重要平臺,而美國是聯合國成員當中擁有最大影響力的國家,所以聯合國的存在總體對美國有利。任何國家如果單方面宣布退出聯合國,那么它就等于是脫離世界,即便強大如美國,它也不敢輕易站在全世界的對立面。
(聯合國大會)
現實中的美國肯定不敢輕易退出聯合國,但如果我們假設美國退出聯合國,那這對于國際局勢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若美國退出聯合國,這必然會對當今世界秩序造成很大的沖擊,美國和聯合國都會因此受很大的負面影響。首先說美國,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目前世界大多數主權國家都已經加入聯合國,所以聯合國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組織。如果美國退出聯合國,這必然會嚴重破壞美國在世界各國心中的形象,美國在盟友當中的影響力也會因此大打折扣,其最終的結果就是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遭遇巨大沖擊。
其次,美國如果退出聯合國,那么聯合國在全球范圍內的權威和話語權必然也會因此大幅降低。我們應該要明白,聯合國本質上只是一個協調和解決國際問題的溝通平臺,所以加入聯合國的國家越多,則聯合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越大。而如果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退出聯合國,那么聯合國在世界的權威就會因此大幅下降。況且聯合國內部還有很多美國的盟友,美國退出之后的聯合國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對抗美國的國際組織。當美國在聯合國之外為所欲為,聯合國的其它成員國又不能共同對抗美國,那時候估計該組織也沒有太多存在的意義。
(美國及其盟友國家領導人)
總之如果美國單方面退出聯合國,那么它在世界各國心中的形象將會因此大受損傷,而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也會被大大削弱。同時聯合國也會因為美國的退出而喪失權威,目前的世界秩序將因此受到很大沖擊。總之盡管部分美國官員曾經表達過對聯合國的不滿,但是這些人在擔任重要官職之后還是會對自己的言論保持克制,這說明實際上聯合國的存在總體還是有利于美國的國家利益,所以美國不會真的退出聯合國。
您所說的“南聯”和“北聯”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沒有猜測的話,這應該是指發達國家(北聯)和發展中國家(南聯)分別重新組成自己的“世界組織”。若果真如此,那顯然是多想了。因為那么做就意味著聯合國從此“名存實亡”了。
時移世易,在經濟全球化的新時代,早已不是那個曾經“南南合作”的時代了,而且也沒有那個合作的基礎。一般來說,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處在北半球,而發展中國家大多都是在南半球的緣故,才有了過去“南南合作”的局面。
現如今,一旦美國與聯合國鬧翻甚至分道揚鑣后,也就不存在“聯合國”的概念了,以它目前在當今世界上的綜合實力、領導地位、地緣政治影響力和國際聲望等優勢因素,完全可以快速組建一個新的“世界組織”,或者也可以在現有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就是北約的基礎上加強政治、軍事甚至國際事務合作。這相當于完全改變戰后以來的世界格局和國際局勢。
如此一來,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很可能會帶走目前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一半以上,換句話說,“大半個世界”還是它們的“勢力范圍”。
而其他少數會員國將以誰為“中心”呢?就目前來看,無論是我們還是俄羅斯恐怕都還不具有這么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即使是有,那也最多就是結成“小團伙”而已,意義不大。
實際上,分成“兩大陣營”并不利于全球經濟的發展和國際事務的合作,也同樣會影響到美國的國際聲望和國家信譽。但對美國來說,最大的打擊,很可能就是終結美元作為全球各國央行外匯儲備貨幣的金融霸權地位(目前占比超過60%)。可見這是美國不愿意的,也是絕不能接受的后果。因此,我認為美國偏向于繼續要挾聯合國得以按照其要求,進行機構改革而不是退群。
由于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和最發達國家,因此它承擔著聯合國會費比例的22%,繳款金額為6.7421億美元(未繳納),目前聯合國會員國繳款金額的前十強里面,除了美國以外,還有巴西也未交清,它的應繳款金額為0.9034億美元,繳款占比2.9480%。
順便提一下,已于今年上半年交清聯合國會費的我國,繳款金額為3.6790億美元,繳款占比達12%,排在美國之后的第二位(2018年之前日本是第二)。此外,前十里依次還有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巴西、加拿大、俄羅斯等。其中,俄羅斯排在第十,繳款金額為0.7370億美元,繳款占比2.5%左右。
截止今年9月底,193個會員國中已有129個交清會費和各項攤款,剩下包括美國和巴西在內的64個會員國至今沒有繳納,其中,美國就占了未繳納金額的70%以上。
總之,我認為大家用不著擔心,作為戰后以來設立的最大規模的綜合性國際組織,美國憑借自身超強實力,以世界頭號強國時常在聯合國安理會中“操縱”之,并為其全球戰略服務,從某種意義來看,已經淪為美國控制世界話語權的“工具”。因此,美國不可能放棄這一大好機會,再說自身正面臨著潛在的衰退跡象,最為擔心的就是美元金融霸權地位失去,它又何必主動為之呢?那豈不是“自作孽不可活”嗎?
支持米國獨干,與天為敵!
★一個“如果”,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遭驅趕。雖稱“聯總”所在是國際領土,美國驅趕或違反國際公約。但是,一直標榜“開放國家”的美國,眼里只有一己之利從不環顧其它,它的優先總在道義與規則之上。如果真有“退聯”那一天,只要需要,美國絕不會手軟,無情地將“聯總”趕出美,心存幻想或存幼稚!
第二種可能:暫留下。美國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國家,說不定哪天又要重返呢?這樣的“戲劇性”一幕,美國已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上演:1984年退出,2003年重返,2017年又宣布將于2018年底退出?!奥摽偂睍呵伊粝拢瑢γ阑蚋鲃?。
第三種可能:或解體。倘若“聯總”被驅趕,遷移或很難:俄羅斯不會想去,中國不會接納,它國不會考慮,個中原因一想就明白!尤其是,美國號稱最大金主,“退聯”后22%“聯總”預算,27%維和支出的缺口誰來填上,且它的小兄弟們或會跟著退出?!奥摽偂苯怏w或是一種可能!對此,1990年出版的《信息戰》早有相關預測:聯合國的消亡是不可逆轉的。作者認為: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通信技術的長足進步,一種新的維持國際和平、促進人類發展的組織將來取代。世界“大家庭”,和平靠大家,發展由自家,合作看各家。悟空平臺,腦洞大開;一管之見,還望指教。
未經聯合國同意出兵攻打其他國家,一律會被認定為侵略戰爭,聯合國會制定制裁措施,其中經濟制裁為主,但是能夠起到怎樣的效果,關鍵看發動侵略戰爭的是誰。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出動三個師的兵力越過科威特邊境,經過14個小時的戰斗,伊拉克占領科威特全境,此時共有20萬軍隊,2000輛坦克進入科威特,薩達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將其化為第19個省。
8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成,0票反對通過了要求伊拉克撤軍的決議,對伊拉克的政治、經濟、外交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制裁,要求伊拉克必須在1991年1月15日之前撤軍。
然而經過一系列制裁,在最后期限之前伊拉克仍然沒有撤軍,根據聯合國授權,美國總統老布什向美軍下令,向伊拉克開戰,1991年1月17日,美國及其盟友轟炸巴格達,海灣戰爭全面爆發。
經過40多天的轟炸,盟軍開始對伊拉克發動地面進攻,伊拉克在傷亡10萬人,被俘8.6萬人,損失324架飛機,3800輛坦克,3000門火炮之后宣布接受聯合國決議,全面從科威特撤軍。
聯合國對伊拉克的決議起初并沒有起到預期效果,直到美國出動軍隊之后,伊拉克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不得不撤軍。
2003年美國繞過聯合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全面占領伊拉克,但是聯合國并沒有制定制裁措施。
不過與伊拉克占領科威特不同的是,美國進攻伊拉克并非要吞并伊拉克,而是推翻薩達姆政權,戰爭結束之后政權交還給伊拉克人民,伊拉克戰爭與海灣戰爭有著本質區別。
2014年,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半島,聯合國將其判定為侵略,但是真正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的是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
聯合國的制裁為何會顯得“軟弱無力”?
聯合國沒有自己的經濟,也沒有軍隊,決議需要成員國的配合才能夠生效,這就意味著聯合國決議只能用來對付中小國家,如果聯合國要求各國制裁美國,誰敢帶頭?如果是制裁俄羅斯,至少美國為首的北約會執行,制裁決議可以取得效果。
聯合國的維和部隊由各個國家組成,維和部隊的權限很小,維和部隊必須嚴守中立,除了自衛以外不得使用武力,哪怕是交戰一方的士兵倒在維和部隊面前也不能救,因為另一方會認為維和部隊幫助敵方。
維和部隊數量和戰斗力都相當有限,根本無法與各國正規軍抗衡,靠維和部隊打不贏海灣戰爭。
聯合國很難對五大常任理事國產生實質性影響,而對中小國家的制裁需要各國的配合,如果是軍事行動,能夠仰仗的恐怕只有美國。
客觀來說,美國退出世衛,逐步也將有其他國家跟進,因為誰都不傻,沒有美國的國際組織公信力和執行力都會差一大截。再往后過不了多久,那些退出的國家又會另行組織起一個新的國際衛生組織,其地位將逐步替代世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