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賬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_結賬注意事項?
特邀律師


1.結算款項,包括應收款項、應付款項、應交稅金等是否存在,與債務、債權單位的相應債務、債權金額是否一致;
2.原材料、在產品、自制半成品、庫存商品等各項存貨的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一致,是否有報廢損失和積壓物資等;
3.各項投資是否存在,投資收益是否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確認和計量;
1、年終(或月)損益結轉的分錄
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貸:本年利潤借:本年利潤貸: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支出營業外支出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所得稅再根據本年利潤余額的方向結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盈利時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虧損時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本年利潤
2、結轉:
所謂結轉,指期末結賬時將某一賬戶的余額或差額轉入另一賬戶。這里涉及兩個賬戶,前者是轉出賬戶,后者是轉入賬戶,一般而言,結轉后,轉出賬戶將沒有余額。下面以制造業為例,結合資金運動的過程,對《基礎會計》中的結轉分錄作一探討。為簡便起見以下例題不考慮增值稅。
一、供應過程的結轉供應過程是生產原料的儲備階段是指企業支付貨款到材料驗收入庫的采購過程。例1:東方公司采購甲材料5000公斤,單價10元,采購費用500 元,開出轉賬支票支付貨款,材料尚未入庫。編制分錄:借:物資采購(或在途材料)50500,貸;銀行存款50500。例2:上述材料驗收入庫,按其實際成本轉賬。借:原材料50500,貸:物資采購50500。此筆結轉分錄初學者可以這樣理解,在途材料減少,庫存材料增加,即將在途材料轉至庫存材料。這里需要說明兩點:其一,在《基礎會計》中由于不涉及材料成本差異,不存在計劃成本,所以物資采購可視同在途材料。其二,材料的采購成本應包括買價和采購費用兩部分。
二、生產過程的結轉生產過程是制造業生產經營過程的中心環節,其核算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個字;料、工、費,分別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該過程主要設置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等賬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計入生產成本,借:生產成本,貸:應付工資、原材料等,制造費用則間接轉入生產成本。如何理解制造費用的間接轉入?制造費用是一個集合分配賬戶,企業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先通過制造費用歸集,借;制造費用,貸:原材料、應付工資等,期末再按一定的標準(如生產小時)分配結轉到生產成本中,即借:生產成本,貸:制造費用。需要說明的是企業通常生產多種產品,制造費用的核算不僅是為了成本控制,而且要滿足企業計算損益的需要。為此,制造費用必須按適當的標準分配計入各成本核算對象的產品成本。當然,若企業生產單一產品,制造費用可直接計入產品成本,不存在分配的問題。經過一定的生產加工過程,生產費用歸集在“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該借方發生額并非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而是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比較復雜已超出了《基礎會計》的范疇,為便于理解,我們通常假定當月產品全部完工入庫,這樣結轉本月完工入庫產品的實際成本。例3:東方公司生產A、B兩種產品(單位成本10元),生產成本的借方發生額A:10000元,B:20000元,A產品全部未完工,B產品2000件全部完工,編制結轉分錄為借:庫存商品--B 20000,貸:生產成本--B20000。生產完工之后,生產成本歸集的費用(料、工、費)全部結轉到庫存商品賬戶中。A產品全部未完工,則不予結轉,留待下月繼續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耗費需要從收入中得到補償,庫存商品進入市場流通,實現貨幣的回籠,這樣便進入下一環節--銷售過程。
三、銷售過程的結轉簡單地說,銷售過程的業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銷售收入的增加,借;應收賬款、銀行存款等,貸:主營業務收入。二是庫存商品的減少,即結轉已經銷售商品的生產成本。此處結轉初學者在理解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同學編制分錄借:主營業務成本,貸:生產成本,問題主要出在知識的前后銜接上,生產成本已結轉至庫存商品中去了,這樣處理犯了重復結轉的錯誤。銷售的是庫存商品,應該將庫存商品轉至銷售成本。在制造成本法下,商品的銷售成本=單位生產成本×銷售數量。例4:東方公司銷售1000件結轉其銷售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10000(10×1000),貸:庫存商品10000。此外銷售過程中還會發生銷售費用,銷售稅金(指消費稅、營業稅、城建稅等)等業務。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銷售稅金的結轉。例5:結轉東方公司應上交的銷售稅金1000元。大多數初學者對此業務無從下手,企業負擔的銷售稅金計入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帳戶的借方,應交未交稅金形成一項債務計入應交稅金的貸方,故分錄為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000,貸:應交稅金1000,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是價外稅,與當期損益無關,所以增值稅不通過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賬戶核算。至于銷售過程發生的其他業務在此不作詳述。
四、財務成果的結轉利潤是工業企業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是綜合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財務成果的結轉主要是兩筆分錄。其一是各收入、收益類賬轉至本年利潤的貸方;其二是費用支出類賬結轉至本年利潤的借方,分別表現為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貸:本年利潤和借:本年利潤,貸: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支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營業外支出等。對此結轉分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收入類賬戶增加本年利潤,故轉至其貸方,支出類賬戶減少本年利潤,故轉至其借方。我們亦可從另一角度理解,與本年利潤賬戶發生關系的都是損益類賬戶,各損益類賬戶結轉后都沒有余額。收入類賬產平時發生時登記在貸方,為將其轉平,應該結轉其相反方向借方,根據借貸記賬規則,借:收入類賬戶,貸:本年利潤。至于費用、支出賬戶的結轉則與之相反。通過上述兩筆結轉分錄,本年利潤賬戶的貸方與借方軋差,便可計算出利潤總額(若借方大于貸方則為虧損)。以此為基礎,便可計算結轉所得稅,所得稅是一項費用,同樣應沖減本年利潤,即借:本年利潤,貸:所得稅,經過此筆結轉,本年利潤的貸方余額則為凈利潤。
五、年終有關賬項的結轉本年利潤賬戶的余額表示年度內累計實現的凈利潤或凈虧損,該賬戶平時不結轉,年終一次性地轉至利潤分配一未分配利潤賬戶,借:本年利潤,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如為虧損則作相反分錄。年終利潤分配各明細賬只有未分配利潤有余額,需將其他明細賬轉平,借:利潤分配一未分配利潤,貸;利潤分配- 提取盈余公積、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等。至此,所有結轉分錄可以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工作中,賬冊登滿一頁時,發生額合計和余額轉入下頁,以及年終將舊賬余額轉入新賬,亦稱結轉。
3、收入費用類賬戶如何結轉
一、有兩種方法:帳結法和表結法。1、表結法:用表結法來核算結轉本年利潤,即1-11月份間,各損益類科目的余額,在帳務處理上暫不結轉至"本年利潤",而是在損益表中按收入、支出結出凈利潤,然后將凈利潤在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行中列示。到12月份年終結算時,再將各損益類科目的余額結轉至"本年利潤", 結轉后各損益類科目的余額為0。2、帳結法:每個會計期間期末(月末)將損益類科目凈發生額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中,損益類科目月末不留余額。二、目前大多數企業采用帳結法,建議最好使用帳結法。
4、如何來結轉損益
本期發生主營業務收入100元,所得稅20元,主營成本20元,管理費用20元,營業費用20元,財務費用借5元,貸2.6元,如何結轉呢?一,期末結轉時,應將所有收入類科目的期末余額分別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主營業務收入100貸:本年利潤100二,然后將所有支出類科目的期末余額分別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本年利潤82.40貸:所得稅20貸:主營業務成本20貸:管理費用20貸:營業費用20貸:財務費用2.40“本年利潤”期末余額為100一82.4=17.6也就是說,本月利潤為17.6元
本年利潤的會計分錄四步做:
一、先結轉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
借:其他業務收入
借:營業外收入
貸:本年利潤
二、結轉成本、費用和稅金: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貸: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其他業務支出
貸:營業費用
貸:管理費用
貸:財務費用
貸:營業外支出
貸:所得稅
三、結轉投資收益:
凈收益的:
借:投資收益
貸:本年利潤
凈損失的:
借:本年利潤
貸:投資收益
四、年度結轉利潤分配:
將本年的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結出的本年實現的凈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如果是虧損: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本年利潤
總賬系統包括的功能模塊有哪些:總賬、往來管理、現金銀行管理、報表財務報表等。總賬系統適用于各類企事業單位。主要提供憑證處理、賬簿處理、出納管理和期末轉賬等基本核算功能,并提供個人、部門、客戶、供應商、項目核算和備查簿等輔助管理功能。具有靈活的憑證錄入、查詢、審核、過賬及匯總;多種賬務處理、查詢、輸出;期末匯總、自動結轉損益、轉賬及結賬;完全支持成長型會計制度,系統預制成長型會計科目、財務報表。
托收承付結算的適用范圍及條件 :
1、使用該結算方式的收款單位和付款單位,必須是國有企業,供銷合作社以及經營較好,并經開戶銀行審查同意的城鄉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
2、辦理結算的款項必須是商品交易以及因商品交易而產生的勞務供應款項。代銷、寄銷、賒銷商品款項,不得辦理托收承付結算。 結算適用條件上。《支付結算辦法》規定,辦理托收承付,除符合以上2個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前提條件: 1、收付雙方使用托收承付結算必須簽有符合《經濟合同法》的購銷合同,并在合同中注明使用異地托收承付結算方式。 2、收款人辦理托收,必須具有商品確已發運的證件。
3、收付雙方辦理托收承付結算,必須重合同、守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