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可以個人繳費嗎_個人怎么繳納社保?
特邀律師
找贊助商,贊助
實際上,個人不繳納社保的,一般都屬于靈活就業人員,有單位的在崗職工屬于必須繳納的范圍,靈活就業人員繳納不繳納可根據自己的意愿和經濟能力,自主進行決定。那么個人不繳納社保対自己對社會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第一,繳納社保已成社會主流。
現在全國參加社保的人員,除了單位的在崗職工,還有大量的靈活就業人員,城鄉居民,在校學生等,總計參保人數超過十億人,也就是說繳納社保已成為社會主流。
第二,個人部分權利得不到保障
社保的重點主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老有所養,二是病有所醫。但如果沒有繳納社保,也就是說沒有盡到繳費義務,今后養老的保障,醫療的保障是無法享受的,如果眼光還停留在眼前安逸的生活,不考慮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產生的風險,那晚景如何?值得認真思考。
第三,將給社會帶來負擔。
個人不繳納社保,看似是個人的問題,但本質上屬于社會問題。我國已進入老年社會,無論是今后的養老負擔還是醫療負擔都很大,部分沒有繳納社保的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醫療問題,已經引起各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
綜上所述,個人不繳納社保,其實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將產生一定的影響。有條件的個人,應當本著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根據本人具體情況,選擇有利于今后老年生活的社保險種。
感謝邀請,更感謝樓主的提問。
樓主你好,個人交社保是繳費越高越劃算,還是繳費越低越劃算呢?為什么?那么繳費越高實際上還是比較劃算的,為什么呢?因為首先我們在擁有一個相同累計繳費年限的情形下,那么如果說你的平均繳費指數越高,也就是說你交納的費用越高,那么將來享受到養老金的待遇水平相對來說會是比較高的。
但如果說你的繳費水平越低,那么也就意味著你的平均繳費指數是比較低的,將來享受到養老金的待遇水平也是比較低的,所以說這就是不同的繳費水平,所對應的養老金的待遇水平也是有所不同的,當然我個人建議自己選擇一個比較高的繳費水平是比較合適的。
因為不同的繳費水平所對應的繳費金額有所不同,那么自己所承擔的繳費水平越高,將來所得到養老金的待遇也就會更高,因為一個人在有限的繳費年限下,那么想要讓自己獲得一個更高的繳費待遇,就應該提高對應的繳費水平,這樣的話將來才可以獲得一個更高養老金的待遇。所以我個人建議選擇較高的標準對于自己來說是有好處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2019年很多人關心社保征繳職能將轉由稅務部門。
但實際上對于社保部門和稅務部門來說,變動真是不大。原先的社保業務仍然保留,扣費業務將由稅務部門統一管理。其實原先社保的扣費業務很簡單,本身與銀行聯網,根據系統提交一個指令就可以。
現在只是通過變更扣費賬戶,將錢扣到稅務去而已。
原先是扣繳的社保基金的專門賬戶中,現在是先專門賬戶,直接改到國庫中去。這樣我們的社保基金更安全了。
如果是自己繳納社保的話,仍然是要當地的勞動代理部門去申請,有社保部門統一組織代扣代繳。具體辦理模式不會改變。
依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靈活就業人員、沒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非全日制用工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本人具有選擇權,這一點是不會變的。
不過,如果自己收入高,應當按照較高的繳費基數繳納社保。如果為了圖省錢,按最低基數繳納社保的話,未來退休養老金會比較低一些。
一般繳納養老和醫療保險的收入,在本人的收入30%左右是比較合理的。所以,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慎重選擇吧。
對于不工作的人買不買社保,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一切由個人自己來選擇,下面就相關情況作一個簡單分享。
第一,不工作的人需要交社保嗎?
不工作的人,實際是指沒有全日制上班的人員,人需要生活,需要養活自己,所以沒有不工作的,只是工作的方式和性質不同而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對于城鎮單位職工是規定了必須要繳納社保的,不交就是屬于違法,這是強制性的。但是對于非全日制性質工作的人來講,包括你說的不工作的人可以參加社保,但是屬于自愿參加,沒有強制性的要求。
第二,個人買社保劃算嗎?
從經濟學的觀點來講,投資講究回報率。但是社保應該是屬于對自己老年生活的投資,對自己生老病死的投資,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對未來生活的價值,都是非常劃算的。
比如養老保險,繳滿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以繳納15年,每年平均1萬元來計算為例,到60歲退休時,第一年平均每年領取12000元左右,國家每年如果按照5%的比例上調,10年可收回成本,到了70歲以后每年平均領取2000元左右,這個投資的回報率應該非常劃算的;醫療保險每年繳費5000元左右,在這期間每年返還到社保卡里1800元左右,如果住一次醫院至少花費5000元以上,按照70%的比例報銷,至少可得3500元。當然不生病這個錢作為醫保基金統籌了,但是醫療保險屬于風險投資性質的,有風險可以防范風險,沒有風險更好,誰希望自己去生病住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