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_現在社會農民工該何去何從?
特邀律師
你好,做為一位農民,我簡單的在這里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農民與農民工是沒有區別的,農民工的收入多與少,都算做農民的收入。
《1》相信大家都會知道,在村里分到口糧地和戶口在村里落著,家庭大小事情都屬于村兩委管理的,這就是農民。
《2》這幾年隨著社會發展,一部分年輕農民,在管理好自己口糧地的情況下,抽時間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掙一部分錢補貼家用,這些人就是農民工,也是臨時工。
其實農民和農民工他們都是一類人,他們的區別是工作不一樣,工作的地位和內容不同。
《3》農民工的收入,能算做農民的收入,因為農民工在外打工掙的錢和種地收入的錢都是家庭所用,只不過是農民外出打工的一份額外收入,只是這個收入不能夠說是農業收入。
做為農民就是祖祖輩輩留守在農村種地的,農忙時間就回家幫家人干活(播種、澆水、收莊稼等...),農閑時間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做一些辛苦的體力活 ,賺的都是血汗錢,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生活。
這就是農民與農民工沒有區別,農民工的收入能算做農民收入的道理。謝謝!
生在農村住在農村
農民工,這也是只有在當今才有的特定“產物”, 全國性的農民進城打工,為了改變生活,改變貧窮,無數家庭親情割舍,給留守的老人孩子造成莫大的心理傷害,與親人團聚無期,打工無頭,因為農民靠田地致富已非常艱難,按照老家人的說法,累死發不了財。大部分年輕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出外打工謀生活,留守的都是老弱婦孺殘,沒有幾個真正的勞動力了。
不進城在家能做什么?半畝薄地,靠天吃飯,收成拮據,光靠種田溫飽都難維持;樓市低迷、經濟放緩、環保常態下,呆在農村老家可能連打工的機會都沒有。要是自己家鄉能有更好的收入,誰尼瑪愿意背井離鄉到千城一面的城市當孫子?
就連農村寒門出來的大學生也都削尖腦袋擠進北上廣,許多大學生選擇北上廣的原因,美其名曰說是發展機會好,但他們說的發展,實際上指的還是打工;還要在打工后面加上“需求”二字,在發展后面加上“生活”二字。因為你沒資本,沒關系;因為你沒有一個好爹,輸不起,更不敢輸。
前幾年,故鄉的農民工兄弟干建筑活計包工制一天掙300元甚至更多,足令研究生眼紅的日子估計是一去不復返了。如今一天工錢100—150元的工地上也人滿為患。飽和的樓市不得不讓民工兄弟重新審視生計的出發點,或轉行或繼續耕種土薄石多的半畝田地?不轉行無錢可掙,轉行又怕轉溝里。更糟的是靠苦力積攢了點兒票子的農民沖動地貸款在市區買了樓房,卻依舊火燒屁屁般極力維系著這個燙手的山芋。這個時代,樓房只是用來彰顯富人品位與窮人崩潰的……
還有一些從農民工轉行投資到城鎮做生意更是滿腹苦水,吐槽生意的難做。每個人的臉上怎一個“愁”字了得!
在城市謀生的大齡民工對農村老家還有著很深的故土情結,從來沒想過在城市扎根,也從沒奢望在這里有未來,日復一日地屈居、隱忍、謹慎地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掙錢。現在他們老了,活兒少得可憐,這個城市不再需要他們了。終將像垃圾般拋棄他們,他們也該知趣地回到農村老家去了。也許,退守老家無疑是第一代農民工最可靠的防線?
而新生代農民工雖然進了城,但是“根”在農村,基本很少務農。長期的城市生活使他們習慣于城市的繁華與節奏。受自身素質限制和一些客觀因素的制約,他們只能從事最苦、最累的薪水較低的工作。競爭的激烈和艱難以及客觀存在的貧富差距,使他們實現夢想的機會變得渺茫。同時他們也缺乏父輩吃苦耐勞的精神,對于新生代農民工來說,他們很難真正融入城市,做得再好,就算有了房子,有了愛情家庭,都沒有根。迷茫的他們也不知路在何方?
城市就像抽水機,不停地從落后省份抽取勞動力,或許將來的某一天,我們就會看到無數村莊和城鎮凋零衰敗,當他們想要回去的時候,卻發現家已經變了:年輕人不再種地,都逃離了他們終將衰落的故鄉。但大都市卻人流攢動,繁華依舊。
這是一個全民流動的年代,轉身,故鄉叫做遠方……曾經,他們偏執的離開了,又回來,回來了,又離開……農民在鄉村找不到出路時,來到了城市謀生;在城市舉步維艱時,又試圖退回鄉村。來來回回,兩頭不靠。像沒有上發條的鐘擺一樣,尷尬地懸在半空中。這就是回不去的故鄉,就不下的城市……
所謂的農民工也就是那些進城打工者,他們用辛勤和汗水澆灌著城鎮美好的生活。也可以說農民工打工不容易,掙錢更不容易。如果辛辛苦苦掙一些錢,碰到不好的老板還不想給,那么農民工該多么傷心啊!
那些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老板不知道怎么想的?農民工的血汗錢都不想給,他們也真是老賴透頂了。面對這些老賴老板,農民工討要工錢也是有辦法的。
首先,農民工討要工錢,一定要合理合法,千萬不要采取威脅、侵權等一些非法的手段討要工錢。那樣不僅得不到工錢,自己反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次,一般的情況下,各地政府以及有關組織都成立了農民工工作委員會,幫助農民工討要工資,并且制裁有關老賴。農民工要不到工資的時候,可以到當地社區居委會或者人民政府反映有關情況,要求有關部門及時協調處理。
再次,農民工討要工資,可以到當地勞動部門申請勞動仲裁,由勞動部門依法裁決老板給付工資。
最后,對于有欠條或其他手續的農民工,可以直接到人民法院依法起訴,要求人民法院判決老板給錢。如果老板不給的話,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強制執行。
所以老板拖欠農民工的工錢也不用怕,法律自會為農民工討還公道的。
在我國,勞動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權利包括:勞動權: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其中,勞動權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
勞動者應盡的義務:提高職業技能和遵守職業道德
農民和農民工的最大區別在哪?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解讀一下這兩個名詞:農民和農民工,二者是什么含義
1.農民
以師兄豫南地區來看,農民是在農村本土居住,擁有承包的土地,常年從事農業生產,以種、養殖業和小作坊式的加工業的勞動方式,獲取生活來源。
通常這類人年齡偏大、體弱多病,想出去打工也被年齡限制了;除了種地看家,他們還要幫助出外打工的子女代管小孩,接送孫子上學,做飯洗衣服,也是很累的;他們收入不高,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2.農民工
戶口在農村,常年或利用農閑到城市工地上或企業里輸出勞動,從事力氣型或技術型的勞動獲取工資,以打工為主要收入支撐全家開支。他們就是被社會上一致認為的“農民工”。
這類人基本上都是貧困地區的55歲以下的青壯年農民。因為地少、種地不賺錢,:家門口也沒有可就業的大型工廠,而小孩上學、兒子結婚的彩禮還有城里的婚房,哪一樣不是錢堆出來的?無奈之下只能離家打工通過逐年積累,一步一歲地完成以上的光榮任務。他們大多的過年回家,過完年又外出務工,是侯鳥式的農民。
經過以上對照,大致可以看出農民和農民工的區別在哪里了。其實農民和農民工都是農村人,就好比一棵樹,農民是樹根,扎根泥土,而農民工就是樹干樹枝,拼命地向上以及四周生長,以追尋更廣闊的生長空間。
總結:農民和農民工都是農民,只不過農民做的是農活在農村,暫且稱為“后方”;農民工干的是“百家活”在城市,姑且叫做“前方”。陏著國家“振興鄉村戰略”計劃的強力推進,已有更多的個體返鄉創業和大型企業入駐農村建廠打造農產品地域品牌,以實現農民就地安居樂業。有國家對“三農”的重視,相信不久的將來,農村處處都是好地方,也就沒有了什么“農民”與“農民工”的分別了。
以上是師兄以一個普通農民的視角闡述的個人觀點,歡迎批評補充,師兄都會虛心接受的。謝謝閱讀!
勞務派遣人員也是勞動者,基本權利和義務,在勞動法里者做出了規定,所有勞動者都是一樣的,沒有區別。
勞務派遣的特殊身份而言,可以拿來強調的,恐怕就是享受同工同酬的權利和保持用工單位商業機密的義務。答:勞動者的具有以下基本權利,應履行以下義務: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依法組織和參加工會的權利,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利與用人單位平等協商的權利,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拒絕執行的權利,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的權利,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檢舉和控告的權利等。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