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重組 收購多家公司_并購重組有什么利弊?公司要做大并購重組是不是好的選擇?
特邀律師
并購重組是資本市場永恒的主題,但在一個缺少監管的市場,并購重組往往成為利益輸送的載體,坑害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工具,
并購重組理論上可以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做大主業規模、實現跨界發展完成質的的飛躍,像主業不佳的公司,通過資產并購,完成脫胎換骨的變化,股價上漲實現多方盈利的格局。這樣的例子在A股是頗多的,
但最近幾年,并購重組有點邪門,那就是高溢價并購,嚴重損害了二級市場投資者利益,利益中人通過高溢價鎖定利益,這種高溢價并購帶來直接結果就是商譽市值膨脹,最后通過財務大洗澡,一次性集體商譽減值,致使股價暴跌,投資者虧損慘重,問題還在于索賠無門,只能是打碎牙齒往肚子里咽,這口惡氣向誰吐。
大股東也是通過高買低賣,注入一些問題資產,中飽私囊,利益大股東拿走,風險上市公司承擔,最后就是把風險留給二級市場投資者,
大股東通過注入概念資產,利用市場不對稱,沒有發現問題以前,把股權全部質押融資,等于是變相減持,實現安全撤離,最終人也聯系不上,有的干脆到國外治病,究竟是治病還是逍遙快活,誰來證明你呢?
并購重組是資本市場永恒主體,但是對于高溢價并購,還是需要嚴格監管,防止利用市場化為幌子,中飽私囊,對于高溢價并購股權質押可以進行嚴格限制,防止質押以后,無法兌現業績補償。
資產收購和重組區別有哪些?
資產收購協議的主體是作為買賣雙方的兩家公司,而不包括公司股東在內,因此資產收購與控制權收購、股權收購的主體存在本質區別。
一、資產收購和重組區別有哪些?
收購在資本市場業務中主要是指通過收購對方股權,達到控制對方企業的目的,但兩方仍然各自獨立;而并購通常指吸收合并,被收購方作為一個法人實體不再存在;
重大資產重組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根據證監會關于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要求,對達到一定比例的資產收購或者出售應當遵循的審批標準和披露規則,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根據證監會關于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要求,對達到一定比例的資產收購或者出售應當遵循的審批標準和披露規則,主要針對上市公司而言。并購重組來說并購是方式和手段,達到資產的重組并且優化配置是結果。
二、合并、收購和兼并的區別有哪些?
1、 創新合并中參與合并的企業法人資格都隨著合并而消失,它通過另外組建一個新企業取得法人資格;吸收合并(兼并)中的承擔債務式、購買式、吸收股份式兼并,被兼并企業放棄法人資格并轉讓產權,兼并方接收產權、義務和責任。可見,包含兼并的廣義合并中參與合并的企業或被兼并企業就將喪失原有的法人資格;而收購中,被收購企業作為經濟實體仍然存在,被收購方仍具有法人資格,收購方只是通過控股掌握了該公司的部分所有權和經營決策權。
2、 創新合并中新組建的企業形成后,參與企業的原法人資格全部消失,于是,原有企業的債務一并歸于合并后的企業。承擔債務式兼并中兼并企業將被兼并企業的債務及整體產權一并吸收,表現為以承擔被兼并企業的債務來實現兼并。兼并行為的交易也是以債務和整體產權價值之比而定的;購買式兼并中兼并方在完成兼并的同時,需對其債務進行清償;吸收股份式兼并被兼并企業所有者與兼并企業一起享有按股份分紅權利和承擔債務義務。這前二者兼并形式中,原所有者將原資產、債權、債務一并轉移,兼并方成為企業資產的新所有者及債務承擔者。吸收股份式兼并中被兼并方所有人將企業的凈資產作為股金,成為兼并方的一個股東,而與兼并方共但債務。而收購中,兼并企業作為被兼并企業的新股東,對被兼并企業的原債務不負連帶責任,其風險責任僅以控股出資的股金為限。
3、 收購與合并對債權人新擔負的義務不同。當公司決定合并時,應立即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目錄,以明確其財產狀況,提供給債權人查閱。所以,合并有保護債權人的程序和義務。合并中,依據有關規定的程序,經股東會的決議和資產負債的結算,必須征詢債權人的異議,如聲明債權人在一定期限內沒有提出異議時,即為承認此合并案。可見,如果采取合并的方式取得某家企業的經營權,必須先取得該公司經營者的同意,經股東會議決定后才能達到目的。而收購在程序上就簡單了,如果收購方想通過收購某家公司的股權而取得經營權,只要收購到目標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就可以達到目的。在程序上只要取得股權上的優勢,再進行董事會、監事會改組即可。
4、在收購股權及資產方面,簽訂合約的對象雖然分別是股東和公司,但都只計算被收購企業或資產的價值。但在合并過程中,合并參與者若為股份公司,則通過股權交易,使原公司股東改持存續公司或新設立公司股票。這里需要先計算出各自的價值,經雙方認同再計算出交換比率,然后才能進行合并。
在進行收購資產時,須特別注意被購并國家當地的法令,以免在收購之后須承受其他額外的債務或義務。因此,一般多盡量間接地由被購并公司所屬國家當地法令所成立的公司來進行收購,如此可使母公司與子公司責任劃分,母公司也免于在該國申報所得稅。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
整體的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包括了以下幾個子概念:
1.上市公司收購、
2.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
3.上市公司的分立
4.上市公司的回購
5.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
在國內大量出現的是.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以及雖然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但涉及到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比照于重大資產重組來審理。在這種情況下,重大資產重組實際上是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之外,購買出售資產和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資產交易,達到規定的比例,從而導致上市公司界定的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以及凈資產發生超過比例變化的行為。
為什么在重大資產中往往涉及到并購重組?因為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過程中,被收購方標的資產的股東往往換股成為上市公司的股份,上市公司總股本以及各個股東的權益比例會發生變化,被收購方的股東在換股成為上市公司重組完成后的股東以后,會涉及權益的變化,這就需要進行信息披露。原有股東權益變化超過5%,也要進行權益披露。
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重大資產重組或者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所導致的上市公司權益的變化, 觸發了_上市收購管理辦法的一些條款。 如果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過程中,擬注入的資產規模非常大,注入資產的大股東成為新的重組完成之后的大股東,這就是反向并購。反向并購重組完成之后,, 上市公司大股東超過30%的還需要進行要約豁免。這就相當于一個借殼上市。但是借殼上市中間還有復雜的清殼,以及會計處理、合并處理、估值等問題。
重大資產重組的主要類型
1、.上市公司重大資產購買: . 上市公司可以進行支付現金或者對價,對目標公司資產進行收購,從而控制相關的標的資產。在購買過程中,一方面可以使用現金,如果涉及到股份,也可以用現金加股份,純股份換股收購。重大的意思是被收購的總資產超過原上市公司合并報表收入的總資產和凈資產就相當于重大。
2、重大資產置換: _上市公司將一- 些需要轉型的資產剝離出去,置換進相關資產。如果置出置入的單一方向超過原上市公司總資產、凈資產的50%,也構成重大。在這種情況下,資產出售和收購同時操作。重大資產置換經常出現在原國有企業、央企、地方國企,在上市的過程中拼湊上市或者是打包上市,存在著大量的關聯交易或者從業競爭,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優化資產進行置換。
3、重大資產置換還出現在借殼 上市的過程中。但借殼上市并不僅僅只有重大資產置換,它還需通過擬注入資產在置換完成之后,把剩余資產通過換股形成反向并購,這種方式是重大資產置換加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這就形成了借殼上市。如果通過重大資產置換同時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進行正向并購,理論上允許但目前案例很少,證監會有可能對這種方式涉嫌變向借殼或者其他方式,不一定支持。
4、重大資產出售:純粹的上市公司對自身業務的優化和重組。將一些不需要的、 盈利能力低、缺乏競爭力的業務進行剝離,這種模式經常出現在世界五百強。對國內上市公司進行出售,往往出現在以前90年代拼盤上市的企業中(上邊的大股東是企業集團)把業務發展較差的資產進行處置,是一種資產重組的重要模式。
需要解決困擾的趨勢、買賣點,識別莊家動向和主力資金流向,股票深套想要解套,選股、買賣點把握不好,可以私信貓九 關注股票股市貓九,投資不迷路!
收購是指一個公司通過產權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權,以實現一定經濟目標的經濟行為;并購是指兩家或者更多的獨立企業,公司合并組成一家企業,通常由一家占優勢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并購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購。兩者的區別在于:首先,收購屬于并購的一種形式;其次,并購除了采用收購的方式,還可以采用兼并的方式,兼并又稱吸收合并,是指兩個獨立的法人兼并和被兼并公司,通過并購的方式合二為一,被兼并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消亡其財產和債權債務等權利義務概括轉移于實施并購公司,實施兼并公司需要相應辦理公司變更登記;然而收購則是收購者取得了目標公司的控制權,目標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并不因之而必然消亡,在收購者為公司時,體現為目標公司成為收購公司的子公司。
一旦上市,原來的私人公司就成為了公眾公司,實控人或者大股東只占有部分股權。
剛上市的時候,可能還有5、60%以上的股份;后來隨著解禁期滿,為了‘改善生活’,大小非們多多少少都會減持些股份。在極端情況下,只需要30%的持股比例,就能控制整家公司!
這樣就很容易形成道德風險。例如實控人兼任董事長,將個人高消費納入職務行為,一次花費一萬元的餐飲消費,不考慮稅收因素,自己實際上只需要承擔3000元,其他股東承擔7000元。
吃飯喝酒相對于一家上市公司的規模也不算什么大錢,汽車、游艇甚至商務飛機才是大頭,此外還有五花八門的諸如高爾夫之類的會費。
再退一萬步說,以上所有的消費對于一家上規模的公司來說,也只是九牛一毛。通過職務消費來占上市公司的便宜,實在太緩慢,實控人欲壑難填!
于是通過高溢價收購關聯公司成為立竿見影的方法!這其中最被人詬病的就是華誼兄弟收購馮小剛的皮包公司這個案例。
根據協議,華誼兄弟以10.5億元收購東陽美拉這家凈資產為負的空殼公司70%的股份。而被轉讓方馮小剛的對賭義務是,從2016年實現凈利潤1億,以后每年遞增15%直到2020年。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傻子也能看出其中的貓膩:東陽美拉即使一分錢不賺,馮小剛也只需要補償不到7億元,凈賺3、4億。
自從華誼兄弟開了這個壞頭,徹底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其他公司有樣學樣,包括暴風科技收購稻草熊。最后連641也看不下去了,出臺規定,禁止上市公司跨界收購影視、游戲VR、互聯網金融四大行業,總算暫時剎住了這股歪風!
除了利益輸送,上市公司高溢價收購資產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盲目擴張。成功了,股價飛天割韭菜;失敗了,還有中小股東分擔損失。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勤上股份以15億股份+5億現金收購廣州龍文教育。
2015年上一輪大牛市是以外延式并購為驅動力的,許多傳統制造業公司轉型‘觸網’,估值模型也發生變化,獲得了互聯網等新興行業的紅利。
勤上光電作為一家生產LED的制造業公司也想轉型,看上了教育行業,于是花巨資20億以30倍的市盈率收購凈資產同樣為負的龍文教育。
由于當時重組政策比較寬松,各家上市公司蜂擁而上,標的資產被吊高起來賣,估值相當不合理。
后來發生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龍文教育果然不能完成業績對賭,按照協議應該雙倍補償。不過龍文教育最大的前股東要錢沒有,只有增發的勤上光電的股票。
然而經過這么一折騰,勤上光電的股價腰斬再腰斬,早就不值錢了。
目前公司股票已經披星戴帽,股價僅一元多,處于退市的邊緣。
如果還是做LED,勤上集團(已改名)還不至于這么慘。大股東想到二級市場的韭菜,沒想到自己也被割了!
以上兩家公司的董事長,現在一個變賣香港豪宅還債;另一個被判刑!
蒼天饒過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