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視為專利權的侵犯的情形_哪些行為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特邀律師
專利權是一種壟斷權,具有排他性,通常未經專利權人同意的專利實施行為,均構成侵權行為,但為平衡專利權人與專利技術使用者、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專利法》列舉了若干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具體包括如下情形: (1)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即所謂的“專利權窮竭原則”; (2)先用權人的實施行為,即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 (3)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此所謂“臨時過境”; (4)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 (5)為提供行政審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以及專門為其制造、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
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ㄒ唬@a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
該條款就是指專利權的權利用盡而不被視為侵犯專利權。
盡管專利權人對其專利具有獨占權,但權利用盡后,對這些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等行為不再需要經過專利權人的許可,購買者可以再次使用、銷售或進口。立法的目的是防止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和使用受到限制,以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也是對專利權壟斷性和公眾利益的一種平衡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在銷售協議中附加條件,是否可以阻止購買者的二次銷售或使用呢?通常認為附條件的銷售并不能排除權利用盡原則的適用。或者說購買人的二次銷售行為,通常并不侵犯專利權,但是并不能排除違反合同義務,具體得看合同內容的約定具體分析。
就問題的情況看,應該屬于權利用盡的情況。
您好,根據《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專利權人制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 (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 (三)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侵犯專利權:指沒有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實施其專利的行為。那么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侵犯專利權的行為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根據專利法第63條的規定,下列情形不被視為侵犯專利權:
1、先用權人的實施專利法規定,在專利申請日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不視為侵權。先用權的成立條件是:(1)實施行為人在他人取得專利權的專利申請日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2)實施行為人所實施的發明創造,或者是行為人自行研究開發或者設計出來的,或者是通過合法的受讓方式取得的;(3)在他人就相同的發明創造取得專利權之后,實施行為人只能在原有范圍內制造或者使用。
2、專利權的用盡專利權人自己制造、進口或者許可他人制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后,任何人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不再需要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或者授權,不構成侵權。
3、為科學研究和實驗目的的使用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目的而使用專利產品或者專利方法的,不構成專利侵權。
4、臨時過境臨時通過我國領域、領水或領空的外國的海陸空運輸工具為其自身需要而使用在我國享有專利權的機械裝置和零部件的,無須得到我國專利權人許可,不構成侵權。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注: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您好,我國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1)專利權人制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2)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3)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4)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鄙鲜龅谝豁椀囊幎w現了權利一次用盡原則,這也是國際上的通行作法。只要專利權人或被許可人制造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后,他人對該產品的銷售、使用等行為就不會再構成侵權,原因是專利權人或被許可人已從第一次的銷售產品中獲得了利益,如果允許專利權人或被許可人對售出的產品再行使權利,就會影響他人對該產品的合法處置,同時也不利于經濟秩序的穩定。上述第二項是對先用權的規定,即如果行為人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那么行為人具有先用權,他在原有范圍內實施該專利的行為就不為侵權行為。但須注意的是行為人不能超出原有范圍實施該專利,否則他仍然會構成侵權。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痹?000年8月25日修改專利法之前,第二款規定的行為也可叫作“善意侵權”,但按當時的規定,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是不視為專利侵權的,這種對“善意侵權”者網開一面的作法雖然較符合專利法實施初期的我國國情,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發現越來越多的惡意侵權人利用該規定逃避侵權責任,嚴重地損害了專利權人的權利,因此在本次專利法修改時遂作了上述修改。這樣修改對合法善意的使用或銷售人仍然會網開一面,即如果他提供了產品的合法來源,他就不會承擔賠償責任。但應當注意的是,其只是不承擔賠償責任,而仍應承擔立即停止侵權的法律責任。但如果對于拒不提供產品來源的惡意侵權人來說,他不但要承擔侵權責任,而且要承擔賠償責任,因此這種修改加強了對專利權人的保護。15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