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資企業屬于外資企業嗎_中外合資企業好還是純外資好?
特邀律師
合資車當然不是套用外國品牌,而實際上合資車就是實實在在的外國品牌,各個企業、集團可以采用合資形式,而品牌不存在合資,進口、合資都是正宗的外國品牌車,與套用、不套用沒任何關系!只不過是由于咱們的政策,外國汽車企業想在咱們國內生產汽車,就必須與咱們國內的汽車企業組成合資才可以,所以外國車想實現國產化,就必須走合資這一步!
所以合資只是一個形式,只不過是外國品牌車實現國產化的必要手段,所以重點不在于這個合資上,而是在于外國品牌車和自主品牌車的差異;合資只是個特殊詞匯,豐田在美國建廠是獨資、無需合資;寶馬在美國建廠,同樣是獨資、無需合資,那么是不是豐田、寶馬在美國生產的車子和美系車就是一回事了?差異僅僅是個牌子?這么舉例很簡單、相信各位都能看懂!同理外國品牌在咱們國內生產的車子就與自主車技術水平一樣,僅僅是牌子不同?別逗了,這可能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汽邁騰用的2.0T發動機是EA888、國外版本的邁騰用的2.0T發動機還是EA888,只不過存在部分技術閹割,但無論怎么割,它也是EA888;那么一汽生產紅旗系列的與邁騰同級別車型也用EA888了么?別說鄙人抬杠,只不過為了反駁題主的命題,問題描述認為自主車、合資車只差在品牌上,但實際上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都有差異,這是只差品牌么?差的多了,很多朋友總說自主車有各種技術,那么誰能舉出實際的例子,自主車都有哪些技術(認證專利的),估計沒一個朋友能說出來。。。
自主品牌與外國品牌的差異
最近這些年,咱們的自主車企的造車水平可以說是突飛猛進,整體上雖然還有差距,但幾個大廠也在拼命砸錢,不斷研發技術、引入外國技術、引入外國高端人才,可以負責任的說現如今我們的幾個自主造車大廠已經具備了打造平臺的能力,但存在的細節問題還是有、而且有不少;很多問題在車輛下線之前,沒有辦法及時發現,等出現問題了想回爐重造又受制于經費,所以有的時候就得過且過了,但由此引發的后續問題不少見。。。
單看自主車的硬件都不差,比如某自主品牌的車子,發動機委托德國FEV設計、變速箱用愛信的、四驅用翰德、電控系統用博世,無論單獨看哪一部分,都很好、都是世界著名的品牌供應商,但這些玩意組裝到一起,問題就出現了;外國品牌造車是根據設計需求、選擇供應商、選擇零部件!而咱們自主車則是根據已有零部件的標準,來設計車;問題在于沒有自身的標準,而這些東拿、西湊的零部件的標準又各不相同,所以把這些組裝到一起,就必然導致問題!
就像美國造戰斗機,可以按照對動力的需求去設計飛機,動力需求如果存在已有的機器能夠滿足,那么用現成的;如果沒有,就為可以委托如通用之類的集團進行生產,所以擁有打造發動機的能力,就能促進整體的發展;而我們造戰斗機,只能針對現有的發動機參數去設計飛機(與針對飛機設計發動機不同),所以終究是有所限制!造車也是一樣,外國主機廠對供應商提出標準、訴求,而供應商則按照主機廠的標準、訴求提供零部件,主機廠驗證通過后購入,不通過回爐!而咱們很多自主車企沒有這種標準,更不具備向供應商提出訴求(比如結合自身條件,改變某些零件的參數),我們造車的方式就是,供應商手里有什么零件我們就用什么零件;供應商不止一家,外國車企提出標準,無論多少個供應商都可以統一標準生產!而我們大部分自主車企沒有設定標準的實力,所以不同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標準完全不同,而我們只是采購了一大堆不同標準的零部件,在將不同的標準組合到一起,這么操作怎么可能好呢?
總說自主車技術不差,但究竟不差在哪?能有朋友細說下么?不差就倆字,長嘴就能說,但自主工業的崛起豈是上下兩片嘴唇子出出氣就能完成的?這完全是捧殺!如果愛、就請更加嚴厲些,這才是真愛,比那些沒事耍嘴皮子的自主粉強的多,認不清事實是最可怕的、盲目的自信會對自主工業造成嚴重問題!合資車只是外國品牌在我國生產的車,本質上它還是外國品牌,自主車的技術目前還與外國品牌存在不小的差異,雖然我們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差異只是在逐漸縮小、但依然達不到無差距!所以想要進步,請理性看待差距,千萬別盲目的自信!問自主車與外國車的技術差距有多大,不妨這么去判斷,造車只是針對各國基礎工業水平的一份試卷、是綜合性的,什么時候歐、美、日等工業強國,采用咱們生產的軸承、咱們生產的心臟支架,那么自主車就領先于世界了!要造好車,先造好軸承。。。
合資企業法是1979年頒布的,重點是引進資金和技術,并限定合資企業性質為有限責任公司。1986年開始允許外商獨資經營,頒布了外資企業法。1988年,在合資企業基礎上增加了允許范圍,不再限定企業性質,頒布了合作企業法。此法跟合資企業法是差不多的,但并未撤銷合資法,主要是為了已成立多年的合資企業不需要變更登記,并給未來的投資者更多的選項,所以兩法并行。合資、外資、合作三類公司合稱【三資企業】。
外商投資企業(包括中外合資企業)在境內再投資設立的企業屬于內資企業。需要注意的是,該內資企業仍受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約束。
私企、國企、外企、合資企業的區別是從企業所有制的性質來區分的。
私企,官方稱之為民營企業,一般泛指大陸的私人資本成立的工商業組織。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居多,行業分布集中在服務業,制造業。不過紅極一時的明星企業華為,互聯網巨頭BAT也是民營企業。
國企,顧名思義,是國家或者地方政府擁有全部或者51%以上所有權的企業,也叫全民所有制企業。企業董事長(一般都兼任該企業黨委書記)代表國家或政府行使管理權。我國的能源、通信、航空航海一般都是國有大型企業,如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動、國航、東方航空等等,當然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逐步有一些私人資本進入這些領域。
外企,就是由外部資本(泛指大陸以外資本)投資興建的企業,包括港、澳、臺資本設立的企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級地方政府通過稅收、減免土地出讓金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再加上我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吸引了一大批優質的外資企業來大陸投資建廠,我們不僅解決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從中我們也學習了很多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我們有制造業大國走向中國創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合資企業,我們一般特指中外合資。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是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