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有三年不順嗎_家中如有親人去世,為什么三年不能帖對聯?
特邀律師
"外出做官的人,還要赤足守孝?"這一條我沒聽說過,但是父親去世確實是要回家守孝三年。這個在《孟子》這部書中有明確的記載“三年之喪,齊疏之服”意思是說,守喪要守三年,喪事期間要穿素服。順便說一下,唐高宗時期,根據皇后武則天的提議,母親死亡也要守孝三年。
好久沒有回過家鄉,不知道這種風俗有沒有改變,但三年之內不能走親戚,現在我們那里已經沒有了,至于不能串門,在老人未入土之前,當地的確還有這種忌諱。
曾聽老人們說,家有老人去世,過去要守靈一星期,入土為安后,要一期一期的去上墳,直到過了100天,做子女的才可以脫掉孝服,但是做長子的,三年之內必須穿戴白鞋子。
白鞋子其實就等于披麻戴孝,因為他有孝在身,所以不能去走親戚,也不能去串門,平時忌諱穿紅戴綠,也不能去參加任何喜慶活。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現在已經沒有這么多的忌諱了,老人去世三天就會被火化,安葬之后,做子女的就會脫掉孝服,傳統的期期上墳習俗,被簡化成五期、七期和一百天。
老人去世三年,是子女的重孝期,當地過春節時,是不能貼春聯的,三年之內的每年祭日,子女要在這天回去祭拜,如果村里有未出五服的同輩,大家也會一起去上墳。
前一二年的祭日,辦的相對簡單,但是三年這天就不同了,這是當地的一大祭,所有沾親帶故的親朋,幾乎都要前去,這是我們那里人說的“半喜半憂”,會宴請民間藝人前來助興,這天非常隆重,客人多的時候,僅酒席就可達百桌。
三年過后,守孝期雖然過去,但老人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每個子女的心里。
《圖文無關,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謝謝邀請!
古代以孝道治天下,丁憂是天大的事。皇上也不能輕易阻止。官員守孝三年后,絕大多數還會補官缺,繼續做官。
俗話說:“五里一風,十里一俗”。全國各地風俗習慣不同。潮州地區去世者在家廳中置靈堂四十九日,有的一百日。最后一天請和尚或經師俗稱師公做事(念經超度逝者靈魂上西天)剛好四十九日或一百日。貼紅門符(對聯)、吊燈籠,供品、紙錢、香燭祭拜,俗稱拜紅。三年后家人內外才脫孝。不存在三年后才貼紅門符。
這個說法完全沒有任何的根據,不用太迷信這種說法。
爺爺去世,孫子守孝三年不能結婚,我們那里沒有。
爺爺去世,孫子守孝三年,我那里從來沒有過,這種事我聽說過是兒子守孝三年,沒有聽說過是孫子孝三年。
我們那里父母去世,兒子守孝三年,那都是過去的事,現在這個風俗前幾年就己經打破了,現在只要人去世,放在家中三天,第三天親朋好友來吊喪,中午出去火化,回家之后全部燒光,這個人的一生就結束了,連七七都沒有,那來守孝三年說法。
社會不段在進步,哪些老觀念也應該拋棄,孝不要在死后,應該在活著的時候盡孝心,死后都化成灰土了,守孝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