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監護人資格_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特邀律師
我國目前有留守兒童2200,留守兒童和父母由于長期分隔兩地,長期缺乏親情陪伴,在學習和心理上都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包括之前媒體報道出來的對留守兒童不好的事情,也讓這個群體已被社會廣泛所關注,留守是我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的一個產物,在短期內不會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主要靠還是靠父母。
父母的關心:
父母一定要關心自己家的孩子,夫妻雙方可以留下一個人照顧孩子,不讓他成為留守兒童,如果實在做不到,父母要經常回家看望孩子,平時多和孩子保持電話聯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同時在孩子的假日里,你把孩子接到身邊,以彌補孩子親情缺失,同時可以教育一下孩子.讓家里的老人照顧好孩子,讓老人多和老師保持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動態.
老師的關心:
老師作為孩子每天接觸的最多的人,一定要照顧好孩子,在課堂上多找他們答題,多給他們開小灶.
學校的關心:
學校要根據留守兒童的情況,多開設一些心理教育類課程,以緩解孩子內心的壓力.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怎么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信心?
人長大成家有孩子了,壓力也越來越大了,特別是在農村,一對夫妻一般都有兩個孩子,而老人上了年紀,經歷來源就更少了,靠種些田地養些雞鴨豬等牲畜過日子越來越難了,外出打工賺錢養家已不再是什么奇怪的現象。
夫妻外出打工,孩子沒有父母的陪伴,在農村老家也就成了留守兒童,一般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看著。雖然有親人陪伴,但在孩子心里還是更渴望自己的父母陪在身邊的,有句話說得好,對于孩子,陪伴是最好的疼愛。有多少父母想陪伴孩子卻迫于現實而和孩子分開呢?
記得小時候,我也做了2年的留守兒童,爸媽帶著小妹在廣東打工;那年代不像現在那么發達,想聽下爸媽的聲音都難,更別說見他們了;見別的小孩街天經常可以跟父母去逛街,自己就特別的羨慕,于是更想爸媽了,越想就越覺得他們不愛我了,不然怎么不帶我去廣東一起呢;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自己也變得有些不自信了,特別是爺爺奶奶也不怎么理我,經常被村里的一些小孩說我是沒爸媽要的孩子之后,心里就更脆弱了,對爸媽的想念也變成了怨恨。
后面爸媽回來了,知道他們在外過得并不好,小妹還老生病,我也不生他們氣了,反而還挺心疼他們的;媽媽見把我扔農村,瘦黑臟像個乞丐一樣,也不忍心下廣東了,在家務農,而爸爸還是外出打工賺錢;雖然很少見到爸爸,但家里有媽媽,我不用怕被人說被人要的孩子了。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現在自己也為人父母,孩子也上學了,對這個問題就更有感觸了,在鄉居小菜看來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可以從幾方面來做:
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爺爺奶奶等)責任是比較大的,畢竟跟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他們了;平時跟孩子玩耍或者聊天,有意無意的提到孩子的爸媽,說說他們的好,對孩子的想念、疼愛以及他們在外面生活的不易,慢慢小孩也能懂的。
還有,現在信息那么發達,平時有空多讓孩子跟父母視頻,讓孩子知道除了監護人(爺爺奶奶等)愛自己,爸爸媽媽也愛自己;若是遇到村里的小朋友說自己孫子孫女沒爸媽疼愛之類的話,要糾正他們,挽回小孩子的面子。
上學了,留守兒童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同學了;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可能比較內心安靜或者比較叛逆難管教,這就需要老師耐心的開導,而老師開導他們也是需要耐心的,除了語言上的開導、夸贊,也要有行動上的表示。
比如上課提問,可以稍微多讓留守兒童來回答問題;還有班級經常組織些集體活動,鼓勵留守兒童多多參與、鍛煉,讓他們知道,他們也是有人關心的,別人會的一些技能他們也會,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自己還是很棒的!
還有,老師可以組織兒童們去工廠、商場等地方參觀,讓他們看看工作人員工作的場面,知道工作賺錢的不易,更能理解父母。
當然了,孩子是父母的骨肉,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不夠自信,作為父母,也許真的不能辭職了回農村務農陪孩子,但可以通過視頻多交流溝通,跟孩子一起有共同的一些愛好,唱歌、講故事等等,還有,每天問下孩子過得怎么樣,有時候指導下他們做作業還是可以的。
這個問題剛好是我們這些農村人,外出打工的做留守兒童父母,最頭疼的一個問題。
我也是兩個留守兒童爸爸身有體會,本來趁今年暑假的時候回到家看看,帶帶小孩,等上學了再去打工,沒想到剛送上學,說得好好的,可到第二天孩子一個電話說問我在那里,我問他咋啦,說了一句你們出去打工,我就不讀書了,那是不行的才上小學三年級,聽了這些話,話都說不出來。這是用錢是賣不來的,但是不去在我們農村又沒有收入。孩子不是要錢而是要父母,父母的愛,要父母的關愛,學校的教育,才健康成長。在上學時我看到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百分之九十都是,在我們云南。如果我們這里像江浙一代有工廠,就不要到幾千里地方務工,只有這些地方富起來,才解解留守兒童的問題。沒辦法要和孩子一起就沒什么經濟收入,要收入就遠離孩子,這是個大問題,現在的農村大多都是些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在家。
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其實就是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的遺留問題。解決這兩個問題,只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青壯年打工者不再出去打工,而是留在當地,當地的企業比較多,就業機會比較多的時候可以在當地的企業打工或者說當地有資源比如說自然資源,或者說商貿資源,也可以自己搞實業,開商鋪做老板,或者說在在農村里面通過種植業養殖業能夠養活自己收入還不錯的話,就不用出去打工了,父母住在家里就不存在留守兒童的問題的。當然,這個問題的前提是當地的經濟逐步發展,有著充足的就業機會,或者政府,企業,社會能夠創造相關的就業機會,比如說政府針對留守兒童,有相關的政策扶持,當地的外出打工者在當地就業,這幾個問題都需要當地的經濟比較發達,或者說發展速度較快。
第二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留守兒童,他們能夠跟隨父母到父母所打工所在的地方就讀,比如說現在有一些城市已經放開了戶籍準入制度,他們不僅可以到所在城市生活,還能入及享受所在城市的市民待遇,這就要求所在城市的經濟比較發達,對人對勞動力的輸入要求非常迫切,目前來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處于對于勞動力吸引的想法,很多地方第一是想盡辦法吸引勞動力就業,青壯年人的輸入,同時也想方設法幫助他們的孩子解決入學問題,不僅僅是私立學校的入學問題,還包括幫助他們的孩子解決公立學校入學的問題,相對的就降低了打工者的孩子的教育成本,后面這條是比較受歡迎的。
因為目前農村和城市還是二元的戶籍管理制度,打工者的根永遠在農村,只有變成了城市的市民,才能夠享受的城市的待遇,但是在農村,有他們的老人和孩子,是一下子割舍不下的,所以目前來看,這兩個解決的問題的辦法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以后農村的打工者會逐步的把房子和教育這兩個大事放在所打工的城市,逐步解決。也就是說,他們如果有資金解決這些問題,會優先考慮落戶的城市,成為城市的市民,農村的留守兒童現象,目前來看是社會發展過程當中一個非常有階段性和特殊性的社會問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城市對青壯年勞動力的迫切的需求的加強,這個問題會逐漸在城市化當中的城市中逐步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