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審以后接下來走什么程序_取保候審過后還要走哪些程序?
特邀律師
1.取保候審期限為一年,期間,公安機關偵查終結后,如果案件沒有撤銷,那就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再由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再到法院審判,最后執行!
2.如果在取保候審的一年期限內,公安機關還沒有證據證明犯罪,公安機關應當撤銷案件,如果在此期限內,偵查得到相關有罪證據,會按照以上程序走!
不一定,主要看取保候審的理由。
理由一: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比如,因為詐騙被刑事拘留,公安機關向檢察院報請逮捕,檢察院審查后發現該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會做出不批準逮捕決定,公安機關一般會對嫌疑人取保候審。那么,之后,“有事兒”還是“沒事兒”呢?就要看公安機關補充證據的情況了,證據充分了,繼續逮捕、起訴、判刑;證據補充不到,基本就是“沒事兒”了,取保候審期限到了,申請解除取保即可。
理由二:犯罪情節輕微,沒有逮捕或羈押的必要。
該種情況,適用于案件辦理的各訴訟階段,只要認為犯罪情節輕,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都可以取保,比如輕傷害案件,認罪悔罪、積極賠償取得諒解、無其他惡劣情節等,從緩和社會矛盾方面考慮,就沒必要一直羈押。但此種情況的前提是嫌疑人構成犯罪,即便取保了,訴訟程序仍然繼續進行,直至最后被判刑。但由于屬于犯罪情節輕微,基本上都會判緩刑。
理由三:或患病,或懷孕,或處于哺乳期。
這種情況,體現的是人道主義精神,對于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只要不具有社會危險性的,都可以取保。同理,該種情況下,訴訟程序仍然是繼續進行的,最后判決時,符合判緩刑條件的判緩刑,不符合判緩刑條件,但又因上述原因無法收監的,可決定暫予監外執行,待上述原因消失,而刑期又未滿,應及時收監。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關注、轉發、留言。
取保候審之后,司法機關并不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至于還有什么程序、結果如何只能由司法機關的調查審理結果。 相關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醉駕在交警大隊被取保候審了,接下來很快檢察院就可以審查起訴了,法院受理之后就會安排開庭并判決。
簡單來說就是犯罪嫌疑人的擔保人交了保證金和保證書就可以回家,在家里等待開庭審案,但是必須隨傳隨打。
取保候審,是指偵查機關責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擔保人或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其不逃避或妨礙偵查,并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
它通常對犯罪較輕,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對其行動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
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適用的情況:
第六十五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擴展資料:
一、被取保候審人的義務。依據新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取保候審是一年,在一年之內案件會移送起訴或者撤案。如果撤案那么就沒事了,如果移送起訴那就得開庭,不過一般都是緩刑。保持通訊暢通,不要離開住所地,否則會重新報逮捕,那就會被抓回來了。
1、取保候審是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適用的刑事強制措施。
2、取保候審的法定期限是一年即12個月,不可能是6個月。 監視居住的法定期限為6個月。
3、取保候審就是說刑事拘留期限屆滿,檢察院沒有批準逮捕,這樣的話人不能繼續關在看守所了,就必須轉換刑事強制措施,那就辦理取保候審活著監視居住。取保有保證人活著保證金兩種方式。
4、在這取保的12個月期限內,嫌疑人不能離開所居住的縣市區,上交駕照、護照等證件,會間通信都有些許限制。隨時等候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