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程序公正基本原則有哪些_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
特邀律師
1、程序法定原則;它是指行政法律關系雙方主體都必須依法定程序作出行為。程序必須用法律形式進行規范化、系統化,要符合法律要求。
2、相對方民主參與原則;它集中體現為相對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參與聽證權、陳述申辯權、復議申請權等受法律保護。
3、行政效率原則;它集中體現為精簡程序環節、減少行政浪費、明確辦事時效、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不停止執行。
4、程序公正原則;它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合理地處理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并在程序上平等地對待相對方。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在程序上所應遵循的基本準則。其內容包括:(1)程序公正原則。(2)相對方參與原則。(3)效率原則。
1、平等性原則
平等原則在憲政程序的體現,是人人都可以參政議政、進行民主監督、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都有提出立法建議權、平等的享有權利和人身自由、平等的經濟權利。
2、參與性原則
民主法治的公民參與性,是指根據一般的正義原理和憲法規定參與到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程序里,保障民主與法治,防止個人專斷。是民主與法治的具體化。包括憲政參與、行政參與和司法參與。
3、合法性原則
合法性既有符合規律性、正當性、合理性的意思,也有符合法律規定的意思。法律必須是良法,即必須是有正當性、合理性的法律,惡法是非正義的。
4、公開性原則
法治的公開性原則是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程序只要不是影響到國家安全或者個人隱私等例外情形下,都應當是公開透明。
擴展資料:
1、有助于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人權。
作為社會的構成一分子,每一個人都體現了人所擁有的尊嚴和價值,每一個人都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前景,因此,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當具有平等的基本權利。國家有責任有義務保證社會成員的這種基本權利。
2、有助于協調復雜的社會利益結構。
從長遠的眼光來看,程序公正能夠有效地協調復雜的社會利益結構,防止在社會經濟資源方面占據優勢的社會利益群體左右社會經濟政策局面情況的發生,從而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合作,提升社會整合程度。
司潔公正的內涵和界說 法律公正與司法公正
司法是法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司法公正是與法或法律本身的公正密切相關的。因此,我們在討論司法公正的內涵與界說之前,有必要先考察一下法或法律的公正問題。
(一)立法公正、執法公正和司法公正
法律公正是由兩個方面組成的。其一是法律制定上的公正,可以稱為立法公正;其二是法律實施中的公正,包括執法公正和司法公正。毫無疑問,前者是法律公正的基礎,因為沒有公正的立法就根本不可能有公正的執法和司法。但是后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更為重要的,因為執法公正和司法公正才是法律公正的切實保障。沒有公正的執法和司法,再公正的法律也只能停留在紙上,也只能是一種美好的理想,甚至是一種騙人的“文字游戲”。
法律制定上的公正并不會自然而然地轉化為法律實施中的公正。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法律公正的這兩個方面經常會出現脫節的現象。就我國目前的法治狀況而言,法律實施顯然落后于法律制定。因此,要想真正做到法律公正,真正實現依法治國的口號,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強公正執法和公正司法。
執法公正和司法公正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概念。廣義的執法可以包括司法;而廣義的司法活動也可以包括大部分執法活動,可以包括法官、檢察官、警察等司法人員的執法活動。但是狹義的執法則不包括司法;狹義的司法活動則僅指法院的審判活動。本文講的司法公正是狹義上的司法公正,即法院的審判公正。
就法律實施而言,司法活動是保障法律公正的最后一道關口,也是保障法律公正的最重要和最有實效的一種手段。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司法公正是法律公正的全權代表和集中體現。從依法治國的意義上講,如果一個社會中沒有了司法公正,那么這個社會也就根本沒有公正可言了。由此可見,司法公正既是司法活動自身的目標和要求,也是依法治國的目標和要求。正因為司法公正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我們法律界的同仁才要不遺余力地為其奔走疾呼、搖旗吶喊,為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己。
(二)司法公正的界說
司法公正,或曰公正司法,其基本內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與正義的原則。在這里,司法主要指法院的審判活動;公正的含義則包括公平、平等、正當、正義等。司法公正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遵循平等和正當的原則,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的精神。
在此,筆者認為有必要明確司法公正的主體與對象這兩個概念,因為有些學者對司法公正主體的認識是有偏頗的,①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司法公正概念的準確闡釋。
司法公正是以司法人員的職能活動為載體的,是體現在司法人員的職能活動之中的,因此司法公正的主體當然是以法官為主的司法人員。毫無疑問,審判過程和結果是否公正,主要取決于法官的職務活動,但是法官并非司法公正的唯一主體。檢察官對審判活動是否公正具有監督職能,因此也應該屬于司法公正的主體。至于各類訴訟案件的當事人,他們不是司法活動的行為人,而是司法活動的承受者,所以他們不是司法公正的主體,而是司法公正的對象。倘若我們說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司法公正的主體,那么我們就必然要依靠那些被告人來主持司法公正了。其荒謬之處是不言而喻的。
筆者認為,司法公正的對象應該包括各類案件的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毋庸置疑,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司法公正的主要對象,因為司法過程和司法裁決公正與否,直接決定或影響著他們的權益。但是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及各種案件中的證人、鑒定人等訴訟參與人也是司法公正的對象,因為他們在訴訟活動中都有相應的權利,也都有是否得到公正對待的問題。
綜上所述,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動的一條基本原則。按照這條原則,以法官為代表的司法人員應該在審理各種案件的過程中正當、平等地對待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應該在審理各種案件的結果中體現公平正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