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土地屬于什么分配方式_農村承包土地屬于什么分配制度?
特邀律師
農民 承包土地應該屬于按勞分配。 因為按勞分配原則是指把勞動量作為個人消費品分配的主要標準和形式,按照勞動者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按勞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領域的實現。 農村土地承包是指采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淮等農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權性質不變,承包地不得買賣。農民 承包土地的土地屬于集體所有,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謝謝邀請。
土地征收補償是按二輪土地承包人口分配,還是按現有人口分配?有何依據?
農村土地征收補償的費用,是分幾個部分的,其中有土地補償費;人口安置費;青苗費和地上附屬物補償費。這些費用加在一起,統稱為土地的征收補償。但這幾部分的補償費用,是有具體說法的。怎么樣分配?也是有不同的規定的。
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定,征收耕地補償費用包括以下幾部分,
一是土地補償費;
二是安置補助費;
三是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以上這些補償費的補助標準,是根據各省、市、自治區規定的標準執行。
那么這些費用該怎么分配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征收土地的安置補償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償費支付給其他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償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根據以上這些規定,土地補償費這部分費用,是歸集體共同所有;青苗費和地上附著物理所當然歸個人所有,也就是誰經營歸誰所有;人口安置補助費這一部分費用
,應當歸土地經營者所有。按照這個規定,除了土地補償費歸集體共同所有以外,其他費用都應當以戶為單位歸土地承包者所有。也就是說這一部分費用,征了誰家的土地,這部分補償金就應該歸這家所有。因為這一部分資金,是用來安置土地所有者的人口以后生存用的,如果這戶農民愿意用這部分資金參加保險,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可以用這部分資金為他們參加養老保險。如果把這部分錢分給了大家伙,那以后這家人的生活怎么辦?所以法律作出了明確規定。
那有的人會說,有地的征地得錢了,我們沒有地的怎么辦?二輪土地承包后出生的農民,目前都沒有土地,這是根據當時“大穩定、小調整
”,“生不增、死不減”的政策進行土地承包的,因為考慮每個家庭都有老去的人,也都會有岀生的人,差上差下,差不了多少。這樣土地被征收了,這部分征收款歸一個家庭,從整體上看就不會有太大差別。另外,集體還有一部分土地補償費,這部分費用,集體留足了20%的公積金和公益金后,剩余部分也是要參加分配的,這一部分補償款的分配,應當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平均分配。
農村征地款的分配,是一項涉及政策性很強、農民又非常關心的熱點問題,因此要慎之又慎,既要充分依靠政策,又要傾聽群眾意見。一定要做到萬無一失,否則款項分配完之后就會出現預想不到的麻煩,到那時再去處理,就非常困難了。
是地主與租戶的關系。
這個問題呀是這樣的!
一個生產隊(村民小組)有土地120畝,人口七十個人,現在發包土地:一,人人必須平均。二,大塊地必須分成等份的小塊(每個人都是同樣多)。
所以在協商好承包地方式以后,統一尋找推薦幾個德高望重之人,拿上米尺(比較長的)帶上木棒和錘子,把這120畝地平均分成70等份,每個等份用錘子把木棒打入地下,做為標記。
然后按照戶數抓鬮,從一號開始開始分地,五口人查五份,三口人三份。用這樣的辦法進行土地承包。
承包地為什么又叫分地?就是先把大塊分成小份,所以叫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