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是不是刑法_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有什么區別?
特邀律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覺得有必要發一下言。
首先,我不認為一個專業的公訴人會提出“拒不認罪從重”這種量刑建議,因為拒不認罪根本不是法定或者酌定的從重處罰情節,如果公訴人真的這么提了,可以說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都堪憂。
“拒不認罪從重”這句話是錯的。
“拒不認罪比起認罪伏法來,要判得重”這句話是對的。
大家常常在電視里看到看守所的墻上貼著一句話“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這句話前半句是對的,后半句是錯的,抗拒并不能從重。
另外,被告人自己作無罪辯護,同時又認罪伏法這種情況雖然少見,但也不是沒有,這實際上是一種辯護策略,包含兩層意思:我認為自己是無罪的,但是如果法院一定要判我有罪,請考慮我認罪伏法的態度,對我從輕從寬處罰。
對于這種情況,法院會根據案件事實進行判決,決定案件走向復興的根本還是案件事實和證據本身,法庭上的發言是一種有效的參考,但最終決定案件的還是事實和證據,不是公訴人和被告人怎么說,法院就一定要怎么判,法院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和判斷標準,對于公訴人和被告人,辯護人的意見,法院可以采納,也可以不采納,只要理由合法合理即可。
行政法,簡單理解就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關系的法律。用以制約、規范和監督行政管理行為。民法是用以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刑法就是用來懲罰犯罪行為的。
刑法就是規定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是什么罪的,刑事訴訟法就是規定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監獄等司法機關按什么程序,怎么捉犯罪嫌疑人、怎么提起公訴、怎么審判、怎么關押的具體事務的。
刑法是規定刑事責任、犯罪以及刑罰的法律;刑事訴訟法是由國家指定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總稱。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是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關系,刑事訴訟法屬于程序法,刑法屬于實體法。刑法:主要規范什么行為是犯罪?什么罪法定刑是多少?哪些情況可以從輕或減輕或免除處罰?哪些情況應該從重處罰?哪些情況雖然是犯罪,但可以不承擔責任?等等實體上的問題,也就是理論上的問題。
刑訴:主要規范從立案偵查到交付執行之間的一個過程,應該按照什么程序,如何組織等等程序上的問題。也就是實踐操作的問題。
前者是實體法,后者是程序法。后者保障前者的實施,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具體些說,也就是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和應負刑事責任,并給犯罪人以何種刑罰處罰的法律。刑法界定犯罪以及規定刑罰,主要指引著社會公眾的行為,而刑事訴訟法是規定追訴犯罪過程中的相關規則與步驟,指引國家機關在追訴犯罪過程中適當行為。
刑法是內容,刑事訴訟法是形式,刑事訴訟是將觀念中的刑法、紙上的刑法,變為或者說外化為現實中的、個案中的刑法的運動過程。所以刑法是規定哪些是犯罪,犯罪該受到何種刑罰的法律規范。是實體法。
它在現實中的作用是讓人們認識犯罪的構成,具有直觀具體的作用,是人民法院判決違法行為的依據,具有實際可操作性。
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是在刑事訴訟程序中,公、檢、法,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如何進行訴訟的規范。
它是程序法。
程序法跟實體法有著密切的聯系,實體法的實施都需要程序法的合法實施。也就是說一個有效的判決需要一個合法公正的程序做前提。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這個問題:
一個人殺了人,要判他什么刑,定什么罪名,就要用《刑法》,但是,怎么審判他和審訊他,以及他在訴訟中有哪些權利,就要用《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是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關系,刑事訴訟法屬于程序法,刑法屬于實體法。
刑法規定了犯罪與刑罰的問題,是刑事實體法;刑事訴訟法則是規定追訴犯罪的程序、追訴機關、審判機關的權力范圍、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以及相互的法律關系,是刑事程序法。程序法是為實體法的實現而存在的,而程序法本身具有獨立的品格。
刑事訴訟法規范涉及國家權力與個人權利的分配關系,直接關系到公民的自由、財產等各項權利的實現程度。伴隨著訴訟民主化的發展歷程,刑事訴訟程序發生的變化更大,承擔不同訴訟職能的國家機關之間也存在職責分配的變化。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程序內容是在不斷的變化中走向程序正義,引導刑事程序法治的實現。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內容在科學化、民主化方面仍有待發展,以適應不斷提升的人權保障的需要。
刑法與刑事訴訟法都以懲罰犯罪、保護人權、維護社會秩序、限制國家公權為目的,刑法是在靜態上對國家刑罰權的限制,而刑事訴訟法則是從動態的角度為國家實現刑罰權施加了一系列程序方面的限制,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構成了刑事法的整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