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有案底有什么影響_留有案底有什么后果?
特邀律師
拘留分兩種,第一種是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公安機關對已經違法,但不構成犯罪的自然人采取短期限制人身自由一種強制措施,最長15天。第二種是刑事拘留,這一種比較嚴重了,得進看守所了,是公安機關,檢察院,司法機關等對涉及違法犯罪的并且已經觸犯到刑法的嫌疑人采取的一種強制措施,再還沒有法院判決,暫時關押看守所進行一種限制人身自由的地方,最長是37天。這兩種形式的拘留呢,對你以后得生活肯定有影響,行政拘留呢,意味著你進不了公家單位上班,也包括企業單位,事業單位等一些國家重要企業,家庭方面呢,對你以后孩子參軍,考公務員也是一中負面影響,會有一定的污點。不過,民營企業沒什么大問題。刑事拘留呢,會由于你個人的原因,牽連到家里人,孩子呢,也參不了軍,考不了司法警官等一些重點大學,你呢,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干點啥掙錢養家糊口了。總而言之,作為國家一普通公民,你要時刻做到遵紀守法,踏踏實實做人,違法犯罪的事千萬不要做,它就像一條高壓線,觸摸不得。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犯罪記錄對一個人有多大的影響。
如果你是農民、自由職業者,影響未必有多大;但如果你是公職人員或者某些特定行業的專業人員,有犯罪記錄往往是致命的。
以律師為例,在申請執業前,必須去戶籍所在地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如果你有故意犯罪記錄,是做不了律師的。
什么是犯罪記錄?
犯罪記錄,是指人民法院作出有罪的生效判決和裁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等。此外,相對不起訴的案件,因當事人確有犯罪事實,只是由于犯罪情節輕微等原因才被不起訴,一般來說是有犯罪記錄的。
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刑事拘留、逮捕等屬于階段性的刑事強制措施,不應作為此列。
哪些職業受犯罪記錄影響比較大?
一、公務員,《公務員法》規定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不得錄用為公務員。
二、事業單位,因故意犯罪、職務過失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不得擔任公證員等。
三、企業的董、監、高的,因經濟犯罪被判處刑罰的,五年內不得擔任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四、對特定行業的資格取得的限制。比如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不得參加國家司法考試、不能考取導游證、記者證等。
犯罪記錄還可能對親屬造成負面影響!
大家比較熟悉的是高等院校的入學、公職單位的就業、從軍都會有政審。而親屬的犯罪記錄(尤其是直系血親)可能會導致無法通過政審。在某些地方這些機關會明確告訴你因為親屬的犯罪記錄,你無法通過政審;但是在某些地方他們不會直接告知,是潛規則。
這就類似于古代的“株連”制度,就法治社會來說,是極其不合理的。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我國規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制度。
《刑事訴訟法》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近期社會上出現了提倡對性質惡劣的未成年人犯罪,也應依法判處刑罰的呼吁。但從社會整體來看,對未成年人進行區別對待是合理的。
如果你有刑事案底,那么這個不會影響三代人,只會對直系子女今后的政審造成影響。刑事犯罪留下的案底,可能會影響到子女的參加公務員考試、征兵、銀行、國企、事業單位、軍校和警校等的政審。有刑事案件的人無法從事以下九種工作:1、法官2、人民陪審員3、檢察官4、公務員5、律師6、辯護人7、司法鑒定人員8、公證員9、警察所以,違法犯罪不僅會毀了自己,還可能對子女未來的生活或者就業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不會對三代人都有影響。
普通的民事訴訟中,一個人一旦成為被告肯定要受點苦的。
1、無論原因、結果如何,被告一方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去應訴。
2、如果原告主張沒有法律或者事實依據,最終且以調解或者撤訴方式結案,對被告影響最小。
3、如果原告起訴的同時,申請對被告進行財產保全、被告不接傳票通過媒體公告送達,且最終以判決形式作出應該是影響最大的。如果原告起訴于法有據,被告將承擔財產被查封、凍結,承擔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和訴訟法,相關裁判文書公告上網等,如果不能正常履行生效判決,還將面對被強制執行,上失信被執行人依據限制高消費人員名單,甚至面臨拘留和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嚴重后果。
4、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逐漸多元化,人們了解訴訟的渠道和媒介更多了,但千百年來恥訴、息訟的傳統觀念仍占主流,特別是作為被告一方,大多數情況仍會收到普遍的否定性評價。在征信信貸、企業間交易前調查甚至有些求職者在不太清楚企業或者某個人的信用情況時,都會選擇去了解涉訴情況,而這時由于多數人無法知悉真實訴訟緣由也沒有能力去分析案件內容的情況下,單靠涉訴案件去選擇留去也是對“被告”的額外不利影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