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扣除項目及標準_費用稅前扣除標準?
特邀律師
2020年馬上結束,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那么最新的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標準是怎樣的呢?請耐心看完下面的總結!
一、業務招待費
按當年業務招待費的實際發生額的60%扣除,最高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0.5%,準予扣除。
二、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1)一般企業
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2)化妝品制造或銷售、醫藥制造、飲料制造(不含酒類)
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30%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3)煙草企業
不得扣除。
三、保險費
1、財產保險
參加財產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準予扣除。
2、人身保險
(1)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險費,準予扣除。
(2)企業職工因公出差乘坐交通工具發生的人身意外保險費支出,準予扣除。
(3)參加雇主責任險、公眾責任險等責任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準予扣除。
(4)其他商業保險: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業保險費外,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費,不得扣除。
四、職工工資薪金及福利費
1、工資薪金
(1)一般規定
企業實際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
(2)殘疾人工資
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
2、職工保險
(1)社保保險費
符合規定范圍和標準的基本社保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準予扣除。
(2)補充養老保險
不超過工資總額的5%,準予扣除。
(3)其他保險費
特殊工種職工人身安全保險費和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保險費,準予扣除。
3、工會經費
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2%的部分,準予扣除。
4、教育經費
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8%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年度結轉扣除。
5、職工福利費
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14%的部分,準予扣除。
五、捐贈
1、公益性捐贈
(1)一般規定
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結轉以后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扶貧捐贈
2019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企業通過公益社會組織或者縣及(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用于目標脫貧地區的扶貧捐贈支出,準予據實扣除。
(3)防疫捐贈
2020年1月1日起,企業和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捐贈用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現金和物品;
2020年1月1日起,企業直接向承攬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捐贈用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物品。
六、手續費及傭金
1、與生產經營有關的一般企業
與具有合法經營資格的中介服務機構或個人(不含交易雙方及雇員、代理人和代表人等),所簽訂服務協議或合同確認的收入金額的5%,允許扣除;超過扣除限額的部分,不允許扣除。
企業為發行權益性證券而支付給證券承銷機構的手續費及傭金,不得扣除。
特別提醒:企業以現金等非轉賬方式支付的手續費及傭金,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2、保險企業
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余額的18%(含本數),允許扣除,超出部分允許結轉以后年度扣除。
七、企業間借款利息
(一)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
1、非金融企業向 金融企業借款,據實扣除。
2、金融企業同業拆借利息支出,據實扣除。
3、企業經批準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據實扣除。
(二)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
1、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部分,可以扣除;
2、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部分,不可以扣除;
(三)關聯方之間的借款
企業同時從事金融業務和非金融業務,其實際支付給關聯方的利息支出,應按照合理的方法分開計算;沒有合理方法分開計算的,一律按其他比例計算準予稅前扣除的利息支出。
(1)符合比例且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部分,可以扣除;
(2)符合比例且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部分,不可以扣除;
企業同時從事金融業務和非金融業務,其實際支付給關聯方的利息支出,應按照合理的方法分開計算;沒有合理方法分開計算的,一律按其他比例計算準予稅前扣除的利息支出。
特別提醒: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事項稅前扣除的前提是實際發生!
大致就是上述這些,希望能夠幫到您,我是財稅小青年,謝謝
1 工資薪金支出——據實扣除
2 職工福利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14%
3 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2%
4 職工教育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2.5%
5 社會保險費——基本社會保險、財產保險及符合規定的補充社會保險可據實扣除,其他除外
6 利息費用——憑借款合同及借款利率是否超過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分情況處理
7 借款費用——不需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可直接扣除,反之則分期扣除
8 業務招待費——按發生額的60%及當年營業收入的0.5%孰低扣除
9 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不超過當年營業收入的15%,超過部分,準予結轉以后年度扣除
10 租賃費——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均勻扣除,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應分期扣除
11 勞動保護費——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準予據實扣除
12 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的12%,據實扣除。同時還應關注,該捐贈支出是否符合公益性捐贈的條件
13 資產損失——小額損失可直接扣除,大額損失需報當地稅務機關審核后方可扣除
14 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因行業不同,其扣除比率也不相同,支付給海外的傭金支出另有規定
15 準予扣除的其他項目:會員費,合理的會議費、差旅費、違約金、訴訟費用等。
企業所得稅有關知識本身就很復雜,具體到本題,具體情況不得而知,可能涉及的東西很多,要講解清楚實屬不易。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是在計算的利潤總額基礎上調整得到的,相關調整就是傳說中的應納稅調增加或減少,如果系統學習過企業所得稅對此就比較好理解。
簡單來說,如果計算的會計利潤為負數,即虧損,但經納稅調整后,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大于零,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這是最基本的思路。
實際工作中,納稅調增的通常是不符合企業所得稅扣除標準的項目,最常見的就是業務招待費,也就是會計中管理費用這項。會計核算無誤,該費用也是不得據實稅前扣除,但計算利潤時確實全額扣除了。
如題目說的連續三年虧損,最能想象到的是營業收入小于相關成本費用,雖然不是很嚴謹,可能也是收入稍微小于成本費用,實際中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這很關鍵,往往經納稅調整后,應納稅所得額會大于零。
比如,全年營業收入200萬元,相應的成本費用為220萬元,顯然利潤總額為-20萬元,這應該都能理解。問題是,如果費用中,有50萬元的管理費用是業務招待費,得進行納稅調整。
業務招待費有兩個扣除標準,其中一個是發生額的60%,即50萬元的60%為30萬元;另一個標準是全年銷售收入的5‰,即200* 5‰=1萬元。30萬元與1萬元,按哪個為扣除標準?“孰小原則”,即只能扣除1萬元,則需要調納調整增加49萬元,最終的應納稅額所得額為-20+49=29萬元??吹竭@,不用我多說吧,準備錢吧。
現實中,很多小企業,由于各種原因,往往需要如上述那樣進行納稅調整。如此一來,即使會計利潤為負,調整后可能應納稅所得額會大于零,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實際中,企業在經營過程會遇到各種業務,該業務對應的相關支出不能在稅前扣除,往往需要納稅調增,比如“營業外支出”就屬于此列。具體如何,篇幅所限,不想過多細述。
以上是基于查賬征收的企業來說的,如果適用核定征收的,企業自行計算的虧損,不管用,或者說,沒有選擇的余地。大家都懂的!
大概就是這樣,我先閃了。
對于如何設計企業所得稅,我來講一下我自己的經驗之談。
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預警負稅率,這個企業所得稅的稅負率,就是年度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占收入的百分比。
就比如蝸牛我是從事電子行業的財務,那么電子行業的預警負稅率是2.00%。所以蝸牛我一般都是以2.00%負稅率為標準去考慮如何設計企業所得稅。
一、企業所得稅負稅率在2.00%左右
也就是說當企業的負稅率在2%的時候,說明今年企業在電子行屬于預警邊緣,那就沒有什么可計劃操作的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當你們的負稅率達到預警邊緣的時候,如果你通過一些手段把負稅率減低,那么將要迎接你的就是稅務局的查稅了。
這個時候就沒有操作的必要的,因為我相信在2.00%負稅率左右的企業,基本上經營狀況都是不好的,為什么這么說,1000萬營業額,利潤80萬的時候,他的負稅率才是2.00%。也就是說它的利潤率只有8%,大家都知道電子行業基本上都是高利潤的,所以負稅率在2%的,要么確實是經營虧損,要么就是存在作假,經不起去查的。
所以在負稅率2%的時候,就是把賬整理清楚即可。
二、企業所得稅負稅率低于2.00%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說,那么去稅務局喝茶離你不遠了,你需要做的是把賬整理清楚,想清楚如何跟稅局的人解釋。
三、企業所得稅負稅率大于2.00%
這種情況下,那么你就有設計企業所得稅的一個操作空間,至于如何做,最常見的就是走優惠政策路線,根據國家的優惠政策去調節,比如國家有利潤不高于100萬的小微企業企業所得稅按10%征收的優惠政策,這時候,你可以再開一家公司把企業的利潤分出去,這樣就可以享受優惠政策,減免15%的企業所得稅。
還有一些人會選擇購買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是可以折成費用成本的,降低企業所得稅,同時固定資產可以用于企業貸款之類的,這樣資金又可以用于投資。
還有的人會去做研發,等等。只有企業所得稅負稅率比較高,就可以對企業所得稅負稅率進行設計。
以上只是蝸牛個人對于如何設計企業所得稅的一些看法,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都是合理合法的去操作節稅這件事,有不懂的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探討,蝸牛不建議大家去做非法的事情,如果是出于偷稅漏稅的目的,那么就不要找蝸牛了。
企業所得稅核算
一、會計科目的設置
企業除應設置損益類科目“所得稅費用”和負債類科目“應交稅費 應交所得稅”這兩個科目外,還需增加資產類科目“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類科目“遞延所得稅負債”。
用通俗的話來講,會計管“所得稅費用”科目,稅務管“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它們之間的差額就由“遞延所得稅”兄弟來替補。因此,“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都是“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的“替身”,比如應交稅費為100萬,稅務大叔說可以少交30萬,無非就是用遞延所得稅負債(替身)從應交稅金科目中抵減出來30萬,反之,稅務大嫂說要多交30萬,無非就是用遞延所得稅資產(替身)先讓應交稅金增加出來30萬。
二、計算項目
1.本期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事項(這里的納稅調整事項主要包括暫時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
2.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
3.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說明:公式中的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不包含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交易的所得稅影響)。
關于所得稅會計的核算,關鍵應理解以下關系:"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的期末余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期末金額 未來轉回時的所得稅稅率;"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期末余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期末金額 未來轉回時的所得稅稅率。
三、所得稅會計核算的具體程序
所得稅會計核算程序如下:
1.確定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
2.確定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
3.確定暫時性差異,并用未來可稅前列支金額分別確定資產、負債導致的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還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4.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額或轉回額;
5.計算當期應交所得稅額;
6.確定當期所得稅費用。
四、賬務處理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
所得稅費用的核算
一、應交所得稅的計算
當期所得稅即為當期應交所得稅。
應交所得稅是指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針對當期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應交納給稅務部門的所得稅金額,即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是在企業稅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的基礎上調整確定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納稅調整增加額主要包括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中,企業已計入當期費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如超過稅法規定標準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業務招待費、公益性捐贈支出、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等),以及企業已計入當期損失但稅法規定不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如稅收滯納金、罰款、罰金)。
納稅調整減少額主要包括按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虧損和準予免稅的項目,如前五年內的未彌補虧損和國債利息收入等。
企業應交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二、所得稅費用的賬務處理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當期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
企業應通過“所得稅費用”科目,核算企業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及其結轉情況。期末,應將“所得稅費用”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科目,貸記“所得稅費用”科目。結轉后“所得稅費用”科目應無余額。其賬務處理圖示如下:
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的基本項目是與納稅人取得收入有關的成本、費用、稅金和損失。
所謂成本,即生產、經營成本,是指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各項直接費用和各項間接費用。所謂費用,即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銷售(經營)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所謂稅金,即納稅人按規定繳納的消費稅、營業稅、城鄉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教育費附加,可視同稅金。所謂損失,即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營業外支出,已發生的經營虧損和投資損失以及其他損失。應當指出的是,納稅人的財務、會計處理與稅收規定不一致的,應依照稅收規定予以調整,按稅收規定允許扣除的金額進行扣除。1、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可以向以后年度結轉3年扣除。
2、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3、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4、高新技術企業或科技型中小企業,其具備資格年度之前5個年度發生的尚未彌補完的虧損,準予結轉以后年度彌補,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
5、將小型微利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50萬元提高至100萬元,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100萬元(含10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6、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7、企業參加雇主責任險、公眾責任險等責任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準予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8、收款憑證、內部憑證、分割單等也可以作為稅前扣除憑證;企業未取得外部憑證或者取得不合規外部憑證的情形,規定了補救措施等一系列內容
企業所得稅各項費用稅前扣除的標準
1、業務招待費---發生額的60%,且不得超過收入的5‰;
2、廣告宣傳費---收入的15%,超出部分結轉以后年度扣除;
3、職工福利費---工資總額的14%;
4、研發費---發生額的150%;
5、殘疾人工資---工資總額的200%;
6、職工教育經費---工資總額的2.5%,超出部分結轉以后年度扣除;
7、公益性捐贈---利潤總額的12%;
8、工會經費---工資總額的2%;
9、不合理支出---不予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