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利潤50萬公司估值_小公司怎么估值?
特邀律師
收購一家年利潤80萬的公司需要多少錢?
首先一個公司能夠盈利80萬,他假如說是純利潤的話,你按照他的估值乘以18倍就可以了,也就是這個公司1000萬可以收購,但是這是估值,所以你按照這個價格啊向下砍,假如說是100萬能收購更好,200萬收購也可以,300萬也行,5倍杠桿400萬也可以,8倍杠桿700萬也可以。
上面是專門從估值上來說,假如說是您真正要收購的時候,你要考慮到這個他為什么轉讓。這個行業有沒有前途,也就是說現在能賺80萬,以后能不能每年都賺到80萬,要是有這個好的利潤的話,他可能不太會轉讓,所以呢,你要了解他轉讓的原因。
但當你收購這個公司的時候,你還要考慮你的運營團隊,就是這個團隊是留下他們的團隊,還是你重新打造團隊,您的新團隊適不適合做這個行業,或者他的老團隊你能不能留下來,人才的匹配也是管理公司的重要部分,要不你收購了下來,以以后一個公司的團隊消失了或者團隊運營不配合這個公司可能也會不太做好,所以你一定要看看你這個收購的公司和你團隊匹配的能力,假如說匹配的好的情況下可以收購。
第三您看一看他有沒有什么財務糾紛,在行業當中,這個行業和政府這邊的政策有沒有相沖突稅務法律這邊有沒有什么糾紛這些事情你也要考慮到,不要光說能賺80萬,后續的很多問題你能不能一一了解,所以你都要逐一的理清關系。
所以說這個產品啊,這個公司您收購的話,按照多少的估值也要也要取決于您的戰略定位和您的經濟實力,總體來說年利潤80萬的公司還是非常不錯的,只要是您給出的價位合理就可以。
我個人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vc要求在成功的公司身上賺到10倍來彌補其他失敗投資。投資回報與投資階段相關。投資早期公司的vc通常會追求10倍以上的回報,而投資中后期公司的vc通常會追求3-5倍的回報。假設vc在投資一個早期公司4年后,公司以1億美元上市或被并購,并且期間沒有后續融資。運用10倍回報原則,vc對公司的投資后估值(post-moneyvaluation)就是1000萬美元。如果公司當前的融資額是200萬美元并預留100萬美元的期權,vc對公司的投資前估值(pre-moneyvaluation)就是700萬美元。vc對初創公司估值的經驗范圍大約是100萬美元–2000萬美元,通常的范圍是300萬美元–1000萬美元。通常初創公司第一輪融資金額是50萬美元–1000萬美元。公司最終的估值由投資人能夠獲得的預期回報倍數、以及投資人之間的競爭情況決定。比如一個目標公司被很多投資人追捧,有些投資人可能會愿意降低自己的投資回報率期望,以一個高一點的價格拿下這個投資機會。2、期權設置投資人給被投資公司一個投資前估值,那么通常他要求獲得股份就是:投資人股份=投資額/投資后估值比如投資后估值500萬美元,投資人投100萬美元,投資人的股份就是20%,公司投資前的估值理論上應該是400萬美元。但通常投資人要求公司拿出10%左右的股份作為期權,相應的價值是50萬美元左右,那么投資前的實際估值變成了350萬美元了:350萬實際估值+$50萬期權+100萬現金投資=500萬投資后估值相應地,企業家的剩余股份只有70%(=80%-10%)了。把期權放在投資前估值中,投資人可以獲得三個方面的好處:首先,期權僅僅稀釋原始股東。如果期權池是在投資后估值中,將會等比例稀釋普通股和優先股股東。比如10%的期權在投資后估值中提供,那么投資人的股份變成18%,企業家的股份變成72%:20%(或80%)×(1-10%)=18%(72%)可見,投資人在這里占了企業家2%的便宜。其次,期權池占投資前估值的份額比想象要大。看起來比實際小,是因為它把投資后估值的比例,應用到投資前估值。在上例中,期權是投資后估值的10%,但是占投資前估值的25%:50萬期權/400萬投資前估值=12.5%第三,如果你在下一輪融資之前出售公司,所有沒有發行的和沒有授予的期權將會被取消。這種反向稀釋讓所有股東等比例受益,盡管是原始股東在一開始買的單。比如有5%的期權沒有授予,這些期權將按股份比例分配給股東,所以投資人應該可以拿到1%,原始股東拿到4%。公司的股權結構變成:100%=原始股東84%+投資人21%+團隊5%換句話說,企業家的部分投資前價值進入了投資人的口袋。風險投資行業都是要求期權在投資前出,所以企業家唯一能做的是盡量根據公司未來人才引進和激勵規劃,確定一個小一些的期權池。3、對賭條款很多時候投資人給公司估值用p/e倍數的方法,目前在國內的首輪融資中,投資后估值大致8-10倍左右,這個倍數對不同行業的公司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不太一樣。投資后估值(p)=p/e倍數×下一年度預測利潤(e)如果采用10倍p/e,預測利潤100萬美元,投資后估值就是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200萬,投資人股份就是20%。如果投資人跟企業家能夠在p/e倍數上達成一致,估值的最大的談判點就在于利潤預測了。如果投資人的判斷和企業家對財務預測有較大差距(當然是投資人認為企業家做不到預測利潤了),可能在投資協議里就會出現對賭條款(ratchetterms),對公司估值進行調整,按照實際做到的利潤對公司價值和股份比例進行重新計算:投資后估值(p)=p/e倍數×下一年度實際利潤(e)如果實際利潤只有50萬美元,投資后估值就只有500萬美元,相應的,投資人應該分配的股份應該40%,企業家需要拿出20%的股份出來補償投資人。200萬/500萬=40%當然,這種對賭情況是比較徹底的,有些投資人也會相對“友善”一些,給一個保底的公司估值。比如上面例子,假如投資人要求按照公式調整估值,但是承諾估值不低于800萬,那么如果公司的實際利潤只有5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不是500萬美元,而是800萬美元,投資人應該獲得的股份就是25%:200萬/800萬=25%對賭協議除了可以用預測利潤作為對賭條件外,也可以用其他條件,比如收入、用戶數、資源量等等。
看什么行業了,高成長性行業,如互聯網,生物科技等,可以很高的估值,如利潤的50倍,而低成長性的行業,估值就低了,一般也就10倍。
公司估值是一個很復雜的事情。固定資產和利潤只是公司估值比較重要的參考值。一般來說,其他條件固定,固定資產越高,利潤越好,公司估值越高。到現在公司估值,所處行業可能比這些更重要。比如互聯網公司,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公司,估值比傳統公司普遍偏高。因為大多數人會認為互聯網是朝陽行業,未來前景會比較好。而傳統行業估值就會比較低。
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不好賣。具體還要參考工廠的凈資產、所處行業和當地政策。比如機器設備的價值、土地產權和使用年限等。
沒有一定技術壁壘和行業門檻的中小型工廠,在成本上升和市場下行的雙重擠壓之下,正處于歷史性的生死邊緣。
很多工廠,看似風光,實則負債累累。資產上千萬,產值上千萬,營業毛利5%-10%,減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資產折舊和貸款利率,年年虧損。
工廠經營成本,逐年上升,環保要求是一大影響
部分地區嚴查環保,為了行政增收,獲得政績,粗暴一刀切,導致很多工廠無法開工,工人無法干活。
對企業來說,更新指定的環保設備,增加了投資,實實在在的加大了經營成本。
可是總有那么些情況,可能是黃色預警,可能是環保局的環評過程,讓你就算花了錢,買了設備,也不能正常開工。
比如,某鑄造企業,按照當地環保局要求,先交了5萬元罰款,再投資20多萬改造燃煤鍋爐,辦理環境評估,結果環保部門說法又變了,要求限量生產。
一來一回,別說掙錢,不賠錢就是好事,就已經超過行業里80%以上的工廠了。
年利潤50萬的工廠,不用等大事兒,就這一件小事,一年白干,顆粒無收。
熟練產業工人難找
全球制造業加快向東南亞、南亞、非洲等成本更為低廉的地區轉移,我國的制造業,正在喪失勞動力成本和熟練產業工人優勢。
枯燥的流水線作業,繁重的加班,單調的日常,無法吸引年輕人就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寧愿去做直播,也不愿意到工廠工作。
物價指數、生活成本的上升,再加上社保等人力成本,讓很多小工廠捉襟見肘。
辛辛苦苦干一年,萬一在社保或、工人福利或勞動合同這塊,被人惡意舉報一次,50萬利潤,還不夠賠付兩個工人的費用。
盡心竭力操持工廠,不如把地皮租出去賺得多
某從業20多年的紡織廠老板感慨,銷售8000萬,毛利632萬,減去70萬地方稅費,100萬銷售費用,200萬工資福利,100萬物流,110萬銀行利息,利潤一共50多萬。再繳納企業所得稅,一年凈利潤40萬。
要是把工廠關了,出租廠房,一年租金182萬,繳納各種稅費,凈利潤130萬。
我國制造業當下面臨的困難,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只能痛苦的轉型升級,熬過寒冬。
當一個工廠老板,很難。想找人接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是草根創業老油條,連續創業者,行業老司機。分享創業案例復盤、科技財經觀察、個人能力提升。日積跬步,成就自我。
謝邀。
那你這40萬利潤算法只能算毛利,占營業額的2O%,其中利潤還要加所得稅后,才能算凈利。分析認為,200萬營業額去掉成本和管理費用等,贏利的確也不多。
因此你作為老板想拉人擴大投資比例,使營業額做大的思路是對的,說明你所經營的商品銷路還是廣的,不怕愁銷不掉,只不過采取薄利多銷的積極辦法,想增加投資額。
如果能增加合伙人投資比例后,有了資金的有效額度,從而擴大銷售增加利潤。至于如何拉人把盤子做大,究竟需多少人做股東,投資規模做多大,那要好好權衡一下。
你如是獨資經營,那得由你自身決定,如你是少數合伙人經營,需再增加些合伙人投資,那就與原有的合伙人一起商量解決,反正你是老大,這是誰也不能替代的位置。
其他人的股份可大可小,還是照以前其他一般合伙人的投資比例為好,工商市場管理機構也有相關政策,具體可去咨詢,現營業執照變更不要太快唷!
以上個人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概5000萬把,畢竟他需要考慮你公司在最近幾年收入有多少,否則沒人愿意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