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第三方是什么意思_第三方合同是什么?
特邀律師
第三方服務是指由獨立提供的專業服務商,以第三方的角色為客戶提供系列的專業性服務過程,該過程以合同的形式來界定供需二者之間的職責
第三方合同是指外企不是跟你直接簽訂勞務合同。需要跟你跟勞務派遣公司簽合同,而這個外企也跟勞務派遣公司簽訂用工合同,由勞務公司把你派遣到外企去工作。你的人事關系在勞務派遣公司,而你的工作地點在外企。這種情況在外企中比較常見,應該沒有問題的。干了半年辭職的話,你是向勞務派遣公司辭職,跟外企沒有關系的。
第三方合同是指企業將,員工進入企業工作時,不是和企業之間簽勞動合同,而是與企業外包的人力資源公司(即第三方)簽勞動合同,所以員工到企業工作屬于派遣性質,不是企業的正式員工。概念直接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是正式勞動合同;先和勞務派遣公司(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簽訂合同,然后以派遣的性質派遣到用人單位去的,是勞務派遣合同(通常叫外派員工,非正式員工)。一般來講沒多大區別,主要是在待遇和福利上有所不同(例如沒有在用人單位編制,工資比正式員工少,福利也比正式員工少等),其他一些方面(例如有否雙休,節假日有無休假,具體工作時間,有無其他補貼,加班工資的計算,毀約責任等)主要要看合同上規定的內容。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三方共同協商一致,所簽合同不顯失公平,那就是有效合同,何時生效由你們三方共同協商。
勞務派遣就是國內人力資源市場上的一個怪胎,就算是一個好東西,也被歪嘴和尚念外了經。首先告訴你,如果你有其他途徑,就堅決不要做勞務派遣,從短期看,沒有歸屬感;從長期看,職業發展不利;從現實看,待遇差距大。
第一:勞務派遣就是一個人力資源機制的怪胎。
國內的人力資源政策就像面團,隨便被人捏來捏去,也不要責怪企業,有些就是政策多變造成的。比如,勞務派遣這個怪胎吧,前些年,為了給企業減少人工成本,大力推廣勞務派遣政策。這就造成了,體制內和編外的巨大差別。
這個許多人都深有體會,比如,同樣的柜員,勞務派遣的2000元月薪,正式編制就是20000萬元,差十倍的真的有。更可惡的就是,大公司把臟累苦的活計,都交給了勞務派遣的人干了,正式編制的人坐在空凋房里喝茶。
還記得一幕一幕的鏡頭吧,在街道上鉆下水道的,一定是勞務工,站在路上瞎指揮的,一定是正式工。烈日下,爬電線桿的一定是勞務工,坐在樹底下打牌的,一定是正式工。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第二:比勞務派遣還怪的就是,近年來興起的業務外包,一個比一個差勁。
由于勞務派遣政策造成了嚴重的同工不同酬,社會上人人抨擊,這個政策就像過街老鼠一樣。怎么辦呢?某些部門又出不靠譜的點子了,推行了業務外包,這個政策比勞務派遣更差勁。
因為有關規定,勞務派遣人數不能超過職工的10%,且只能是警消門衛保潔等低層次的通用崗位才能用勞務派遣。這下子,大企業就慌了。招了這么多勞務工,怎么辦?遠遠超過10%了,有的勞務工還坐進了辦公室,成了白領,怎么辦?
有些有良心的企業,就將勞務派遣轉為了合同制員工。有些企業,就采取了業務外包,就是把這些人(附著的業務)外包給外包公司,連勞務工都不如了,與企業毫無關系。什么意思呢,就是企業把這塊業務,整體包給外包公司。外包公司為了承攬業務,招聘的人員,就是業務外包工,與企業沒有任何關系。大企業,就這樣金蟬脫殼了。
第三:勞務工、外包工,看似同工同酬,但絕對沒有歸屬感。
比如,一些大型國企,正式工有各種待遇,勞務工和外包工,表面上看,同工同酬,但在“實質”上還是“外人”,比如說,住房公積金,就不一樣;比如提租補貼,就沒有。比如說最近實行的企業年金,勞務工和外包工就沒有。同在一個屋檐下,人與人就是不一樣。
綜上,勞務工和外包工,除非萬不得已,原則上不要簽。目前,就是沒有歸屬感,現在就沒有成長性,現在待遇就有差距,將來有一天,企業要精簡,第一批肯定又是拿勞務工和外包工先開刀。這是有許多教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