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泄露有多可怕_個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特邀律師
危害非常大。如果立法,執法跟不上,中國人沒有任何隱私。非常集權。國際上會被噴死。
1.垃圾短信
相信這個,大家都深受影響吧,現在每天接到垃圾短信的數量遠比前幾年要多的多,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我們的個人信息已經泄露了!我們平常在填寫個人信息的時候,一定要多留意一下,否則很容易泄露自己的個人隱私信息。
2.騷擾電話
你是否會接到莫名其妙的電話?是否經常接到賣保險的電話?當然還有辦理信用卡的、裝修的等等之類的騷擾電話,我根本不需要這些需求,他們又是怎樣知道我的電話的呢?哎,據了解,這些泄露的信息可能已經被倒手賣了好多次啦!
3.垃圾郵件
每天自己的私人郵箱都被慢慢的垃圾郵件給填滿了,導致正常的郵件不能被及時的看到,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擾,而這些垃圾郵件以推銷郵件為主!在此也希望那些郵箱公司也對這些垃圾郵件采取嚴厲懲罰措施!
4.信用卡被透支
可能大家還不重視個人的信息安全,殊不知,你的信息泄露之后,可能有人用你的信息來辦理身份證,然后惡意透支信用卡,這會造成你的信用低下,對你將來的銀行貸款、房貸等等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所以自己的各種證件不要借給別人使用!
會造成財產損失,并會蔓延禍及親朋戚友,嚴重的會被不法之徒利用去做違法勾當。所以一定要保護好個人信息。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惡意程序、各類釣魚和欺詐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黑客攻擊和大規模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發,與各種網絡攻擊大幅增長相伴的,是大量網民的個人信息泄露與財產損失不斷增加。而人為倒賣信息、手機泄露、PC電腦感染、網站漏洞是目前個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徑。個人數據和信息是一個人的的重要財富,一旦不小心泄露將會帶來困擾甚至是損失。那么個人信息泄露,有哪些危害呢?
一、垃圾信息、騷擾電話、垃圾郵件源源不斷。即便是已經加入黑名單了,也會像那春天的小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二、冒名辦卡透支消費。冒用你的身份證,從銀行辦理出各種各樣的信用卡,惡意透支消費。你覺得銀行會找誰還錢呢?
三、賬戶里的錢款不翼而飛。利用身份證,掛失卡,然后重新補辦一張卡,設置個新密碼,然后把錢取走。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自己的個人信息遭到泄露的情況,那么一旦發現,我們又該如何做呢?
一、向相關機構投訴舉報。我們可以向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等投訴舉報。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的舉報熱線為“12377”,網址為www.12377.cn。
二、向公安部門報案。個人在信息泄露被騙后應及時到公安機關報警,尋求幫助,以減少或挽回損失。
三、向侵權人索賠。我們可以依據《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維護個人權益,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
個人信息即是財富,大家要提高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意識,要時刻警惕著,不要輕易地將個人信息提供給無關人員,不點擊不明網址鏈接,不要隨意蹭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
就在昨天,9家英美主流媒體上,扎克伯格登報正式為這次泄密事件說sorry了。
報頭用加粗加大的字體這樣寫著:我們有責任保護你們的信息。如果做不到,我們就不配提供服務。
此前,3月17日,媒體曝光Facebook上超5000萬用戶信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政治數據公司“劍橋分析”獲取并利用,向這些用戶精準投放廣告內容,幫助2016年特朗普團隊參選。
其實,這次的泄密事件非主動行為,Facebook也是受害者,是第三方APP在用戶登錄過程中獲取了信息,但Facebook還是被推上了輿論的風暴中心。
同樣是用戶個人隱私泄露事件,扎克伯格選擇了直面問題,公開道歉,其實并不是說他的道德有多高尚,或者Facebook是多么坦誠的公司。
而是因為國外的用戶,實在太不好惹了。
這則泄露用戶隱私的丑聞一出,Facebook股價狂跌,短短兩個交易日,其市值蒸發近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00多億元),扎克伯格個人賬面或蒸發60億美元。
Facebook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扎克伯格也沒有做出檢討,讓事件愈演愈烈,在Twitter上,“刪除Facebook”的話題下參與者仍在持續增加。
更讓用戶氣憤的是,Facebook在兩年前就知曉事件的情況下,并未及時對外披露這一信息,至今也沒解釋清楚這件事。
可以說,迫于這些壓力,扎克伯格才不得不做出如此措辭嚴厲的檢討。
即使如此,國外的網友并沒有因誠意而感動,他們更在意的是對信息泄露者的補償何時到賬,以及Facebook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發生,還要考慮是否要注銷自己的Facebook。
此處要@中國互聯網大佬們了,國內用戶對企業實在太寬容了,再大的事兒都很容易被新鮮事所掩蓋,翻篇也很容易。
360水滴直播、攜程安全支付日志漏洞、百度涉嫌違法獲取個人信息等。
背后無一不是這種態度,左右推諉、遮遮掩掩或者一關了之。
難怪有人不斷呼吁,不要在公開平臺上曬娃、透露個人信息,殊不知數據時代,用戶隱私早已淪陷,所有人都在裸泳。
在3月26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李彥宏在回答數據和隱私問題時說,中國人對對于隱私問題沒有那么敏感,很多時候他們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和效率。
當然,他說這句話之前也強調了數據保護的安全性和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可即便如此,這句話聽起來還是很刺耳。
其實無論在哪個國家,個人隱私對我們來說都是同樣重要的,只是因為選擇少,我們不得不對企業放寬容忍度,比起信息泄露,和不用百度搜索、騰訊微信、阿里淘寶,哪個更不方便?
但是這顯然不應該成為企業肆意對待用戶隱私的理由,除了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和監管,難道我們只能做個謹慎的“裸泳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