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成為民事主體的條件_法律上,自然人指的是哪些人?
特邀律師
你這句話并不準確,所謂法律關系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礎的社會規范,要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需要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公民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根據我國最高司法解釋,一個嬰兒脫離母體的那一刻,他就天然的享有了某些權力,比如生存權,繼承權等。他就自然的成為了某些法律規范的主體,就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的變更,消滅等。 民事行為能力指公民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意思表示行使自己民事上的權利和履行民事義務的能力,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并不會影響自然人某些權力的獲得,尤其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有利的一些法律關系的變更。 綜上所述:自然人能否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并不完全取決于他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自然人成為民事主體的條件:
民事責任要具備民事能力,即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定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能力人。前者是完全民事責任主體,中者為有條件限定的民事責任主體,后者為完全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
在民事權利上,自然人從出生到死亡都是民事權利主體,只是在不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情況下由他的監護人或代理人實現民事權利。
自然人成為民事主體需要具備民事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就可以了。
民事主體,是指根據法律規定,能夠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當事人。能夠充當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必須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是的。即任何自然人從其出生起至死亡止,都有資格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任何法人在其權利能力范圍內都有資格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雙方當事人地位完全平等,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法律意義上對自然人的定義:自然人是在自然條件下誕生的人,自然人與法人都是民事主體。法人是一種社會組織。自然人是在自然狀態之下而作為民事主體存在的人,代表著人格,代表其有權參加民事活動,享有權利并承擔義務。 所有的公民都是自然人,但并不是所有的自然人都是某一特定國家的公民。公民屬于政治學或公法上的概念,具有某一特定國家國籍的自然人叫做公民。
《民法典》根據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將個人獨資企業等非法人組織納入民事主體范疇,規定了三類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
《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條 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根據上文可以看到,民法總則規定民事主體的大類別沒有變化,但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界限下調了,同時明確規定了胎兒的繼承權等權利等,這些改動體現了民總對公民合法權益的保護進一步深入,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侵害時,也能用法律的武器更好的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