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接權的權利主體_簡述鄰接權的概念?
特邀律師
《著作權實施條例》第26條: 第二十六條 著作權法和本條例所稱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是指出版者對其出版的圖書和期刊的版式設計享有的權利,表演者對其表演享有的權利,錄音錄像制作者對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享有的權利,廣播電臺、電視臺對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享有的權利。
兩者同屬于知識產權范圍。鄰接權與著作權關系密切,它是由著作權衍變轉化而來的,是從屬于著作權的一種權利。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主體不同。著作權的主體是智力作品的創作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鄰接權的主體是出版者、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廣播電視組織,除表演者以外,幾乎都是法人。 (2)保護對象不同。著作權保護的對象是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鄰接權保護的對象是經過傳播者加工后的作品。前者體現了作者的創造性勞動,后者主要體現了傳播者的創造性勞動。(3)內容不同。著作權主要指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發表、署名等人身權和復制、發行等財產權;鄰接權的內容主要是出版者對其出版的書刊的權利、表演者對表演的權利、音像制作者對其音像制品的權利、廣播電視組織對其廣播、電視節目的權利等。(4)受保護的前提不同。作品只要符合法定條件,一經產生就可獲得著作權保護;鄰接權的取得須以著作權人的授權及對作品的再利用為前提。
鄰接權的原意是與著作權相鄰的權利,其確切含義應是作品傳播者所享有的權利。在我國《著作權法》中,鄰接權包括出版者權、表演者權、錄制者權和廣播電視組織權。含義“鄰接權”一詞譯自英文 neighboring right, 又稱作品傳播者權,是指與著作權相鄰近的權利,是指作品傳播者對其傳播作品過程中所作出的創造性勞動和投資所享有的權利。鄰接權是在傳播作品中產生的權利。作品創作出來后,需在公眾中傳播,傳播者在傳播作品中有創造性勞動,這種勞動亦應受到法律保護。傳播者傳播作品而產生的權利被稱為著作權的鄰接權。鄰接權與著作權密切相關,又是獨立于著作權之外的一種權利。在我國,鄰接權主要是指出版者的權利、表演者的權利、錄像制品制作者的權利、錄音制作者的權利、電視臺對其制作的非作品的電視節目的權利、廣播電臺的權利。英美法系國家,著作權法很少引入鄰接權的概念。例如英國著作權法,將錄音制作者和廣播電視組織的權利都視為著作權。在美國著作權法中,作者的權利、錄音制作者的權利都屬于著作權范疇。只有在歐洲大陸法系國家,才嚴格區分著作權與鄰接權的概念。
鄰接權,這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具有如下特點:(1)保護對象的特定性。鄰接權保護的是作品傳播者的權利,即作品傳播者在原作品的基礎上創造、加工,而對其創造、加工后的勞動成果享有的權利,如表演者的表演者權。(2)權利的專有性。法律確認未經傳播者許可,他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傳播者創造、加工后的勞動成果。 由于享有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組織或個人,如出版者、表演者等,他們并不直接創作作品,因此,鄰接權是以著作權為基礎的。鄰接權與著作權的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著作權法》第22條規定的對于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限制,同樣也適用于對鄰接權的限制。 第二,作品的著作權是要受到保護期限的制約的,鄰接權也同樣要受到保護期限的制約。 第三,鄰接權依賴于著作權。因為沒有作品就沒有傳播,也就沒有鄰接權的產生,因而著作權法要先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7條規定:“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制作者、廣播電臺、電視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被使用作品原件著作權人的權利。”如果沒有得到原作品著作權人的授權,傳播者擅自傳播作品就是侵權行為,將受到法律的制栽鄰接權更無從談起。 但鄰接權與著作權還是有區別的,主要表現在:(1)鄰接權的主體多為法人或其他組織,而著作權的主體則多為自然人。(2)鄰接權的客體是傳播作品過程中產生的成果,而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本身。(3)鄰接權中除了表演者權之外一般不涉及人身權,而著作權則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兩方面的內容。(4)鄰接權的權利范圍往往是法律規定的有限幾種,而著作權的權利范圍則非廣泛,法律在列舉了很多種使用作品的方式后還規定了概括性條款,即“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5)鄰接權的行使也要受到作品著作權人的制約。例如,表演者表演作品,有權許可他人錄音錄像并獲得報酬,但如果被表演作品的著作權人不同意,表演才的這種許可就是無效的。由此可見,傳播者享有的鄰接權,更多的是一種禁止權,即有權反對他人在未經授權的著作權人的配合。而著作權人享有的著作權,則完全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