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勞務派遣公司怎么運作_怎樣開辦出國勞務派遣公司?
特邀律師
勞務派遣,是指勞務派遣公司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然后將勞動者派遣往用人單位的一種勞務形式。用工單位直接不與勞動者簽訂合同,而是將費用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由勞務派遣公司付給勞動者,與勞動者簽訂合同。
經過數年的發展,勞務派遣越來越普遍,在一些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甚至一些小的私人企業,都在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其主要原因是:
1、節約成本。使用勞務派遣工,公司和企業省去了培訓和善后兩大部分支出,想用什么工種,想用什么技術的工人,直接向勞務派遣公司發送需求,而不需要招人、培訓,浪費時間與金錢。不直接與勞動者簽訂合同,也就不用負擔職工養老、退休等善后工作,更有利于企業減輕負擔,輕裝上陣。
2、減少糾紛。職工在工作過程中,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意外,尤其是工傷,或者與企業有矛盾,或者女職工結婚生子等,都會給企業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使用勞務派遣工,出了問題一概交給勞務派遣公司,企業不直接與勞動者發生關系,不僅減少了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糾紛,也省缺了企業因此而受到的聲譽等方面的影響。
3、機動靈活。企業在訂單量大時,或者工作任務繁多時,增加用工;在訂單減少時,可以隨時減少用工人數,可以避免浪費,也不用擔心無工可用,從而影響生產。對勞務派遣工,也能只是簡單制定工作任務量,或者效益要求,不用深入管理,省人省事。
對于勞動者來說,勞務派遣也有它的有利之處:
1、快速就業。大學生剛畢業,或者農民工進城務工,如果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合同,可以實現快速就業。由于派遣公司掌握著大量的就業信息,可以隨時解決勞動者的就業需要,不用四處找工作。
2、連續簽約。勞動者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合同后,不管派往那個公司工作,也不管在公司工作幾個月還是幾年,或以連續續算“工齡”,勞動保險也可以一直連續繳納,有利于勞動保障。
由于這些便利因素的存在,勞務派遣公司大行其道,發展越來越壯大,漸漸充斥各行各業。同樣,勞務派遣公司也是魚龍混雜,有規范的,也有鉆《勞動合同法》空子,為了實現暴利而枉顧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這些不法分子,從企業拿到大筆費用之后,卻極力克扣勞動者,少付報酬,少繳勞保,侵害勞動者利益。
由于勞務派遣工多是底層勞動者,要么是大學初畢業,或者是農民工剛進城,沒有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沒有掌握什么專業技術,只能從事一些簡單勞動,迫于就業壓力,往往不敢站出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敢得罪勞務派遣公司。
而勞務派遣公司利用這些底層勞動者的心理,把工資壓到最低,“五險一金”也是能少繳就少繳,甚至只繳兩三個項目。同時,為了規避《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兩三年就給派遣工換單位,給勞動者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由于工作不連續,也學習不到什么技術,長期從事繁重而單調的工作,也不利于個人發展。勞動者自身權益不能維護,自身發展受到限制,不能安定生活,也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
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是人事部門要加強監管,規范勞務派遣公司的行為;二是勞動者自己要學會用法律手段維護個人權益,同時加強學習培訓,提高技能,使自己有個良好的發展前景;三是勞務派遣公司也要正規運營,合法用工,不要只顧眼前利益,把公司作大作強,在發展自身的同時,讓勞動者和用工單位也從中受益,只有共贏,才能發展,才能長久。
按照商務部頒發的《對外勞務合作條例》的規定,除了開辦企業必須的人員、場地外,注冊資金必須600萬人民幣或以上,同時通過金融機構出具300萬人民幣保函給所在注冊地的地級市商務局,才有資格申請外派勞務經營資格。
具體細節這個網站都有,可以網上提交,這個資格證是申辦營業執照的前置條件。
至于勞務公司的盈利方式怎么樣,取決于不同項目的情況,有可能是按用人人數決定,有可能是按工資的點數抽取傭金,這個看合同怎么定。勞務公司盈利方式:派遣勞務工收勞務費:通過自身招聘或用工單位招聘員工,與派遣公司簽合同,人才派遣公司對勞務派遣人員進行管理,收取管理費,一般根據人頭來收費,即每人每月多少錢,根據崗位性質和招聘難度有差別。人事代理/人事外包:打包承接公司的不涉及機密的人事工作,如招聘、檔案管理、培訓等,按項目收費。代理招聘服務:代理招聘不同以上的項目,它收費是一次性的,分兩個方面結,招聘前結一部份,完成招聘后,結尾款。社保代理:代理社保業務一般的勞務公司都有這個業務的,收服務費,分代理個社保與企業社保代理,具體盈利收費可以在招才通官網上查看。
勞務派遣工就像玻璃窗里的飛蛾,窗外陽光很明媚,前途很光明,就是沒出路。其實,用人單位也留了一點“門縫”,只有少量人可以“擠”進去大門。怎么說呢?這是勞務派遣的性質和定位決定的,出路不是沒有,實事求是地講,出路不大。
第一,要清醒地知道,勞務派遣工的定位,決定了出路有限。
勞務派遣工在2016年前,被企事業單位大量有選擇性地使用,造成大量的同工不同酬問題,那時候,勞務派遣工里面,有才華有能力的很多,甚至成為企業的骨干力量。2016年之后,又開始規范勞務派遣行為,現在有兩個制約條件:一是勞務工比例不能超過用工總量的10%;二是勞務工只能用在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的“三性”崗位。
這決定了勞務工的定位,就是一種臨時輔助性的低技能崗位,而且只能少量使用,形成大的氣候。其實,許多用人單位,只是在保潔、保安、門衛、服務員、一線普通操作崗位上。這些崗位,本來就是“三性”崗位,你能指望他們有多大發展空間。
還有一個更加難堪的關鍵問題,就是勞務工的身份。勞務工是勞務公司的員工,與勞務公司簽勞動合同,是勞務公司派到用人單位工作的人。不是用人單位的人,用人單位不管勞務工的人事關系和職業發展的。然后勞務公司,一般沒有設備沒有廠房沒有培訓沒有人才成長通道,說難點聽,就是一個勞務中介皮包公司。勞務工成為兩頭不靠、中間飄著的人。
第二,要清醒地知道,勞務派遣工的“門縫”是什么?
上面說了,勞務派遣工定位就是三性崗位。但是勞務工也有追求也有理想啊,用人單位擔心勞務工歸屬感不強,不認真努力工作。所以,設置了“轉正”門檻,只要你好好干,有機會轉成用人單位的合同工啊。這個門縫,給你們留著呢。事業單位,要通過考試,有可能成為有編制的。企業呢,難度就更大一些。你想一想,勞務工都在三性崗位上,這種崗位技能含量本身就不高,往哪里轉正?
在大型企業里的一線操作崗位,還是有點機會的。比如,一個大型油庫,化驗工都是勞務工。但是你的化驗水平很厲害,在技能大賽中得到了金獎,可以轉為正式工。這樣的機會有,但能獲得的鳳毛麟角。
第三,要清醒地認識到,勞務工轉正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2016年-2017年,為了規范勞務派遣行為,許多企業已經把超過10%的勞務工,要么轉成為合同工(轉正),要么,進行了業務外包。什么意思呢?比如,還是這座油庫,原來的員工是勞務工,但不能轉成正式工。干脆把油庫的操作崗位業務打包外包給一個外包公司,這些勞務工轉變了身份,成為業務外包公司的員工。勞務派遣,是派遣的人員,還與人沾邊。業務外包,這些勞務工就是一張業務承包合同而已,更沒有機會轉正了。
綜上,勞務派遣工,雖然對企業用工有好處,但對勞務工沒有好處。既沒有身份感,也沒有歸屬感,隨著業務外包的興起,勞務工轉正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一、引進相對專業人才;二、組建團隊;三、收索并建立資源;(1.用人單位,2.學校資源)四、業務開展,在進口(用人單位)與出口(學校、就業人員)上找到需求點,對接;五、篩選重點企業客戶并與之達成派遣意向,其中要完成派遣協議書及派遣模式文本;六、找到合適資源,派遣到單位并完成培訓。七、簽訂派遣員工的勞動合同,購買社保,補員招聘;八、完成意外、工傷應急處理機制;……細節較多,不明情況可以聯系探討。如滿意請采納,謝謝!
謝謝邀請,我覺的這在現實生活中很正常,各種行業的業務都在做“外包”;這也是一種轉移風險的一種方法。例子就不舉了,你懂的!
水深不深我不太清楚,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說說吧。當初從學校應聘的,結果單位直接讓簽了勞務派遣,平時工資待遇和正式職工是一樣的,但是社保福利啥的,都是交的當地最低標準,跟正式職工差的很多,記得我當時在之前那個單位工作了一年半,公積金才總共有不到兩千塊錢,醫保啥的報銷都很少。而且所在單位的一些單位福利,比如說單位集資建房這種,勞務派遣人員是享受不上的,如果發生工傷什么的,手續辦起來很麻煩。勞務派遣只是單位的一種用工形式,勞務派遣公司和用工單位都會盡量節省用工成本,會在一些看不見的地方減少開支,所以能走正式勞務合同,就不要走勞務派遣公司,真的挺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