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有權決定公民的隱私嗎_公民隱私權法律規定?
特邀律師
隱私權是公民保護其隱私的權利,它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非經合法程序和途徑都不得知曉,不得擅自宣揚和泄露,具體地說,它包括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被外人知曉的權利和隱私遭受侵害后有權取得司法救濟的權利。
我國法律對公民的隱私權嚴加保護,如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最高人民法院在貫徹執行該條法律中認為: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造成一定影響的,是侵權行為,依法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具體地說,公民享有的隱私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公民有保留姓名、肖像、住址、住宅電話等秘密的權利,未經本人許可,不得加以刺探、公開或傳播。
2.公民的個人活動,尤其是在住宅內的活動不受監視、監聽、窺視,但依法監視居住者除外。
3.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窺視或者騷擾。
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擾、窺視或者調查、公開。
5.公民的儲蓄、財產狀況不得非法調查或公布,但依法需要公布財產狀況者除外。
6.公民的通信、日記和其他私人文件不得刺探或公開。
7.公民的社會關系,包括親屬關系、朋友關系等,不得非法調查或公開。
8.公民的個人檔案材料,不得非法公開或擴大知曉范圍。
9.公民不愿向社會公開的過去或現在的純屬個人的情況,如多次失戀、被罪犯強奸、患有某種疾病等,不得進行收集或公開。
10.公民的其他純屬私人的內容的個人數據,不得非法加以搜集、傳輸、處理和利用。
我國民法還規定,對于侵害公民隱私權行為,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被侵害人可以依法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根據我國現行立法及有關司法解釋,隱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確保護的一項人格利益,因此構成侵害隱私利益的,行為人就應承擔侵權民事責任。我國侵害公民隱私權的責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停止侵害 受害人對于正在發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揚傳播受害人的隱私資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領域等,可以請求停止侵害,防止損害結果的發生或擴大等。 (2)賠禮道歉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規定,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的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 經濟損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 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3)賠償損失 隱私權的賠償范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二是對受害人因隱私權受到侵害而產生的其他損失進行賠償,主要指財產損失。 法律適用上應類推適用《民法通則》第120 條的規定,侵害隱私利益的民事責任方式,應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侵害他人隱私,造成財產損失的,應按照全部賠償原則,予以全部賠償。侵害他人隱私,致他人精神損害,并且造成嚴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賠償數額,根據侵害人的主觀過錯程度,侵害的具體情節、后果和影響,侵害人的得利情況,侵害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受訴法院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予以酌定
不贊同這一說法?;蜻@種說法不正確。
①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隱私權賦予公民對其個人秘密的自由決定權,它劃定了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維護了個人的人格獨立和人格自由。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公民有權對個人信息保密,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傳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②但任何人不得濫用權利,如果個人私生活和個人信息與社會公共利益、社會政治生活有關,則不屬于隱私,不受隱私權保護。人口普查是掌握國情國力的重要手段,涉及公共利益和政府決策,并沒有侵害公民的隱私權,公民應如實登記填寫人口普查表。
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
隱私權的法律規定如下:
一、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二、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三、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四、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個人隱私,通俗的講,就是個人信息,還是很重要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個人工作信息等資料被竊取,可能會被盜辦信用卡,可能會導致您的資料被用于貸款或者其他非法用途,給您個人帶來經濟損失,像之前有人就是這樣給人辦了信用卡套現,逾期后卻要追您的責任。
二是可能會影響到您小孩的安全,比如說您家庭的情況,您有沒有出差,家里是不是只有小孩在家,如果這些情況被不法分子所獲悉,可能就會到您家中盜竊,或者從事其他危害您家庭的行為。
三是家丑不可外揚,誰的家里或公司單位總有些見不得光,或者擺上不臺面的事,人家的家事還是希望自己家里人出面去辦,去協調,自然不希望被曝光,不希望自己的隱私被人知道。
個人隱私不會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逐漸消失,但是個人隱私的范圍,的確會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受到極度的壓縮。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互聯網如何發展,個人隱私都將永遠存在,而且永遠不會消失。
互聯網的價值,就在于通過提供大數據服務,來滿足人們的個人所需,來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大數據與個人隱私的確存在矛盾,如果要對個人隱私做絕對的保護,那就不要提什么大數據時代;如果一味的追求大數據時代,而不顧個人隱私,那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大數據時代的受害者。
面對互聯網的大數據時代,人們十分矛盾,既想擁有大數據時代的便利,又想盡可能的保護個人隱私。由此,個人可以大膽的推斷,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一定會實現,但是也會在最低限度內,為大家保留一些個人隱私!